《乳腺肿瘤》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亚群,薛新波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35227260
  • 页数:224 页
图书介绍:

1 乳腺疾病的病理 1

1.1 乳腺肿瘤的病理诊断 1

1.1.1 乳腺的组织结构 1

1.1.2 乳腺增生性病变 2

1.1.2.1 概述 2

1.1.2.2 病理类型 2

1.1.2.3 乳腺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及治疗的关系 4

1.1.3 瘤样病变和发育异常 5

1.1.3.1 乳腺导管扩张症 5

1.1.3.2 乳法潴留性囊肿 5

1.1.3.5 乳腺肥大 6

1.1.3.4 异位乳腺 6

1.1.3.2 脂肪坏死 6

1.1.4 乳腺良性肿瘤 7

1.1.4.1 良性上皮性肿瘤 7

1.1.4.2 良性结缔组织与上皮混合性肿瘤 9

1.1.4.3 良性非上皮性肿瘤 11

1.1.5 乳腺恶性肿瘤 12

1.1.5.1 恶性上皮性肿瘤--乳腺癌 12

1.1.5.2 恶性结缔组织与上皮混合性肿瘤 26

1.1.5.3 恶性结缔组织(间叶组织)肿瘤 28

1.1.6 乳腺转移性肿瘤 29

1.2.1.3 针吸体会 31

1.2.1.2 针吸细胞学检查的材料与方法 31

1.2.1 概述 31

1.2 乳腺细胞病理学 31

1.2.1.1 针吸细胞学检查的适应证及其意义 31

1.2.2 乳腺针吸涂片常见正常细胞 32

1.2.3 乳腺炎性疾病及瘤样病变 32

1.2.3.1 炎性病变 32

1.2.3.2 乳腺瘤样病变 33

1.2.4.2 男性乳腺发育 34

1.2.4.3 青春期女性乳腺肥大 34

1.2.5 乳腺增生症 34

1.2.4.1 副乳腺 34

1.2.4 乳腺发育异常 34

1.2.5.1 乳腺组织增生 35

1.2.5.2 乳腺腺病 35

1.2.5.3 乳腺囊肿病 35

1.2.5.4 乳腺非典型增生 35

1.2.6 乳腺良性肿瘤 36

1.2.6.1 良性上皮性肿瘤 36

1.2.6.2 良性非上皮性肿瘤 36

1.2.7 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关系 37

1.2.8 乳腺癌 38

1.2.8.1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38

1.2.8.2 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 38

1.2.8.4 几种常见类型乳腺癌的细胞形态特点 39

1.2.8.3 乳腺癌细胞的一般形态学特点 39

1.2.8.5 几种特殊类型乳腺癌的细胞学特点 41

1.2.9 乳腺其他恶性肿瘤 42

1.2.9.1 乳腺恶性淋巴瘤 42

1.2.9.2 乳腺叶状囊肉瘤 42

1.2.9.3 其他间叶性肿瘤 43

1.2.9.4 乳腺转移性肿瘤 43

1.2.10 乳腺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43

1.2.10.1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 43

1.2.10.2 流式细胞术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45

1.2.10.3 DNA图像分析 45

1.2.12 针吸细胞学在乳腺肿物诊治中的作用 46

1.2.11 针吸细胞学误诊原因分析 46

2 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48

2.1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48

2.1.1 乳房解剖概要 48

2.1.2 超声检查方法 48

2.1.3 正常乳房声像图表现 49

2.1.4 乳房病理声像图表现 49

2.1.4.1 乳腺增生症 49

2.1.4.2 男性乳腺增生症 50

2.1.4.3 急性乳腺炎 50

2.1.4.4 浆细胞性乳腺炎 51

2.1.4.5 乳腺囊肿 51

2.1.4.7 乳腺纤维瘤 52

2.1.4.6 乳腺血肿 52

2.1.4.8 导管内乳头状瘤 53

2.1.4.9 乳腺脂肪瘤 53

2.1.4.10 乳腺癌 53

2.1.4.11 乳腺恶性淋巴瘤 54

2.2 乳腺疾病的放射学诊断 56

2.2.1 正常乳房的X线解剖 56

2.2.2 乳腺的检查方法 56

2.2.2.1 钼靶摄影及正常表现 56

2.2.2.2 乳腺导管造影及X线表现 57

2.2.2.3 CT检查及正常表现 57

2.2.3.1 概述 58

2.2.3 乳腺癌 58

2.2.2.4 MRI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58

2.2.3.2 X线表现 59

2.2.3.3 CT表现 60

2.2.3.4 MRI表现 61

2.2.4 乳腺良性肿瘤 61

2.2.4.1 乳腺纤维瘤 61

2.2.4.2 乳腺脂肪瘤 62

2.2.4.3 导管内乳头状瘤 62

2.2.5 乳腺增生症 63

2.2.5.1 概述 63

2.2.6.1 概述 64

2.2.6 乳腺炎 64

2.2.6.2 X线表现 64

2.2.5.2 X线表现 64

2.2.5.4 MRI表现 64

2.2.5.3 CT表现 64

2.2.6.3 CT表现 65

2.2.6.4 MRI表现 65

2.2.7 乳腺脓肿 65

2.2.7.1 概述 65

2.2.7.2 X线表现 65

2.2.7.3 CT表现 65

2.2.8.2 乳汁潴留性囊肿 66

2.2.8.1 单纯性囊肿 66

2.2.8 乳腺囊肿 66

2.2.7.4 MRI表现 66

2.3 乳腺肿瘤的核医学诊断 68

2.3.1 核医学显像原理及常用的核医学显像仪器 68

2.3.2 乳腺核医学显像技术 68

2.3.2.1 乳腺肿瘤阳性显像 68

2.3.2.2 乳腺癌的放射性抗体显像 70

2.3.2.3 乳腺癌的类固醇受体显像 70

2.3.2.4 乳腺的PET显像 71

2.3.2.5 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显像 71

2.4.2.1 原理 72

2.4.2 原理与操作 72

2.4.1 概述 72

2.4 乳腺近红外线扫描检查 72

2.4.2.2 机器主要结构 73

2.4.2.3 操作方法 73

2.4.3 检测指标 73

2.4.4 正常和异常图像 74

2.4.4.1 正常乳腺图 74

2.4.4.2 乳腺增生症 74

2.4.4.3 导管内乳头状瘤 75

2.4.4.4 乳腺纤维腺瘤 76

2.4.4.5 乳腺癌 76

2.5.1.1 原理 77

2.5 乳腺液晶热图检查和诊断 77

2.5.1 原理与操作 77

2.5.1.2 仪器主要结构 78

2.5.1.3 操作方法 78

2.5.2 影响液晶热图检查的因素 79

2.5.2.1 环境因素 79

2.5.2.2 月经周期 79

2.5.2.3 妊娠、哺乳期 79

2.5.2.4 药物、外伤等 79

2.5.3.1 乳腺正常液晶热图像 80

2.5.3.2 乳腺异常液晶热图像 80

2.5.2.5 体温升高 80

2.5.3 乳腺液晶热图像 80

2.6 乳腺红外热图检查 83

3 乳腺癌 84

3.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84

3.1.1 乳腺癌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84

3.1.1.1 乳腺癌的发病率 84

3.1.1.2 乳腺癌的人群分布 85

3.1.1.3 乳腺癌的时间分布 86

3.1.2.2 基因遗传性 87

3.1.2.3 婚姻和生育 87

3.1.2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87

3.1.2.1 家族史 87

3.1.1.4 乳腺癌的地理分布 87

3.1.2.4 生殖因素 88

3.1.2.5 哺乳 88

3.1.2.6 口服避孕药 88

3.1.2.7 绝经后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88

3.1.2.8 高脂饮食 89

3.1.3.3 Tamoxifen对乳腺癌的预防作用 90

3.1.3.1 早期诊断 90

3.1.3.2 普查 90

3.1.2.10 精神因素 90

3.1.3 乳腺癌的防治 90

3.1.3.4 乳腺癌的病因预防 91

3.2 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93

3.2.1 乳腺癌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演变的结果 94

3.2.2 乳腺癌相关分子研究进展 95

3.2.2.1 P53基因 95

3.2.2.2 雌激素及其代谢物 95

3.2.2.3 微卫星的不稳定性(MSI)及DNA错配修复基因 96

3.2.2.4 Rb基因 96

3.2.2.5 CD44基因 97

3.2.2.6 nm23基因 97

3.1.2.9 饮酒 98

3.2.2.7 C-erbB-2扩增及其蛋白产物 98

3.2.2.8 APC基因 98

3.2.2.9 CCNDI基因 99

3.2.2.10 LOH 99

3.2.3 乳腺癌--一种遗传性疾病 100

3.3 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103

3.3.1 乳腺癌的自然演变过程 103

3.3.2 乳房的应用解剖 103

3.3.3 乳房的淋巴回流 103

3.3.4 乳腺癌的病因 104

3.3.5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105

3.3.6 乳腺癌的病理 105

3.3.6.1 按发生部位分类 105

3.3.6.2 按发展过程、形态特点分类 106

3.3.7.1 乳腺癌的TNM分期 107

3.3.7.2 临床常用分期 107

3.3.7 乳腺癌的分期 107

3.3.8 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108

3.3.9 早期乳腺癌的定义 108

3.3.10 乳腺癌的转移与浸润 109

3.3.10.1 淋巴道转移 109

3.3.10.2 血道转转移 109

3.3.11.1 病史 110

3.3.11.2 症状 110

3.3.11 乳腺癌的诊断 110

3.3.10.3 局部浸润 110

3.3.11.3 体检 111

3.3.11.4 影像学检查 112

3.3.11.5 乳腺导管纤维内窥镜检查 113

3.3.11.6 实验室检查 113

3.3.11.7 细胞学检查 114

3.3.11.8 肿块切除活检 115

3.3.11.9 激素受体检查 115

3.3.12 特殊乳腺癌的诊断 115

3.3.13 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117

3.3.14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118

3.3.14.4 手术种类 119

3.3.14.3 手术禁忌证 119

3.3.14.2 手术适应证 119

3.3.14.1 手术目的 119

3.3.14.5 手术方式的选择 120

3.3.14.6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121

3.3.14.7 手术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122

3.3.15 乳腺癌的化学治疗 122

3.3.15.1 化学治疗适应证 123

3.3.15.2 化学治疗方案 123

3.3.15.3 化学治疗毒副作用 123

3.3.16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124

3.3.16.1 药物治疗 124

3.3.17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125

3.3.17.1 放疗适应证 125

3.3.16.2 手术去势 125

3.3.16.3 放射去势 125

3.3.18 乳腺癌的免疫治疗 126

3.3.19 乳腺癌病人的随访 127

3.3.20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 128

3.3.21 乳腺癌的三级预防 129

3.3.21.1 一级预防 129

3.3.21.2 二级预防 129

3.3.21.3 三级预防 130

3.4.1 单一药物化疗 132

3.4 乳腺癌的化学药物治疗 132

3.4.2 联合化疗 134

3.3.17.2 放疗照射范围 136

3.4.3 高剂量化疗 136

3.4.4 辅助化疗 137

3.4.4.1 术后辅助化疗 137

3.4.4.2 新辅助化疗 138

3.5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140

3.5.1 概述 140

3.5.3 内分泌药物治疗 141

3.5.2.3 垂体切除术 141

3.5.2.2 肾上腺切除术 141

3.5.2.1 卵巢切除术 141

3.5.2 内分泌腺体切除术 141

3.5.3.1 雌激素 142

3.5.3.2 雄激素 142

3.5.3.3 孕激素类 142

3.5.3.4 抗雌激素类 143

3.5.3.5 芳香化酶抑制剂 143

3.5.3.6 LH-RH类似物 144

3.5.4 内分泌治疗方案选择 145

3.6 乳腺癌的基因治疗 146

3.7.2.1 生物学基础 148

3.7.2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生物及物理基础 148

3.7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148

3.7.1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发展史 148

3.7.2.2 物理基础 149

3.7.3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149

3.7.3.1 术前放疗 149

3.7.3.2 根治术后放疗 150

3.7.3.3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的放疗 153

3.7.3.4 晚期乳腺癌的局部放疗 155

3.7.3.5 复发性乳腺癌的放疗 155

3.7.3.6 乳腺癌血行转移的放疗 155

3.7.3.7 特珠类型乳腺癌的放疗 156

3.7.4 乳腺癌放疗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157

3.8.1.1 中医学认识乳腺癌的历史沿革 159

3.8.1.2 中医学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159

3.8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 159

3.8.1 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 159

3.8.1.3 乳腺癌的症候表现 160

3.8.1.4 乳腺癌的辩证论治 162

3.8.1.5 化疗后骨髓抑制血白细胞减少 163

3.8.1.6 放疗后邪毒伤阴 163

3.9 乳腺癌忠者的护理 165

3.9.1 心理护理 165

3.9.2 术前护理 167

3.9.3 术后护理 167

3.9.4 化疗护理 168

3.9.5 健康教育 169

3.10 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再造 170

3.10.1 乳房再造概述 170

3.10.1.1 乳房再造时机及适应证选择 170

3.10.1.2 乳房再造的内容 170

3.10.2 即刻乳房再造 170

3.10.2.1 组织护张器即刻乳房再造 171

3.10.2.2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即刻乳房再造 171

3.10.3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 171

3.10.3.4 乳房再造形态塑造的设计 172

3.10.3.3 乳房再造所需组织量的估测 172

3.10.3.2 背阔肌应用解剖 172

3.10.3.1 适应证与禁忌证 172

3.10.3.5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技术 173

3.10.3.6 手术后处理 174

3.10.4 横形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 174

3.10.4.1 横形腹直肌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174

3.10.4.2 单蒂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 174

3.10.4.3 双蒂横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 176

3.10.5 人工乳房 176

3.10.5.1 制作材料 176

3.10.5.5 注意事项 177

3.10.5.4 适应证 177

3.10.5.3 使用方法 177

3.10.5.2 形态结构 177

4 乳腺其他恶性肿瘤 179

4.1 乳腺叶状囊肉瘤 179

4.2 乳腺纤维肉瘤 181

4.3 乳腺脂肪肉瘤 182

4.4 乳腺癌肉瘤 183

4.5 乳腺恶性淋巴瘤 184

4.6 乳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85

4.7 乳腺淋巴管肉瘤 186

4.8 乳腺血管肉瘤 187

4.9 乳腺平滑肌肉瘤 188

4.10 乳腺横纹肌肉瘤 189

4.11 乳腺白血病 190

5 乳腺良性疾病 191

5.1 乳腺良性肿瘤 191

5.1.1 乳腺纤维腺瘤 191

5.1.1.1 发病率 191

5.1.1.2 发病机制及恶变问题 191

5.1.1.3 病理 192

5.1.1.4 临床表现 192

5.1.1.5 诊断 193

5.1.1.6 鉴别诊断 193

5.1.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194

5.1.2.1 发病率 194

5.1.1.7 治疗 194

5.1.1.8 预后 194

5.1.2.2 病因 195

5.1.2.3 病理及癌变问题 195

5.1.2.4 临床表现 195

5.1.2.5 诊断 196

5.1.2.6 鉴别诊断 196

5.1.2.7 治疗 196

5.1.3.1 临床表现 197

5.1.3.3 乳腺摄片 197

5.1.3.2 病理改变 197

5.1.3 乳房脂肪瘤 197

5.1.2.8 预后 197

5.1.3.4 几种特殊类型的脂肪瘤 198

5.1.3.5 诊断及鉴别诊断 198

5.1.3.6 治疗 198

5.1.4 乳房血管瘤 198

5.1.4.1 毛细血管瘤 199

5.1.4.2 海绵状血管瘤 199

5.1.5 乳腺平滑肌瘤 200

5.1.6 乳腺颗粒细胞瘤 200

5.1.7 乳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 201

5.1.8 乳房粘液瘤 202

5.1.9 乳腺肌纤维母细胞瘤 202

5.1.10 乳腺错构瘤 203

5.2 乳腺囊肿 205

5.2.1 单纯囊肿 205

5.2.2 乳法潴留性囊肿 206

5.3 乳腺增生症 210

5.3.1 发病率 210

5.3.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10

5.3.2.1 乳腺增生症的内分泌学说 210

5.3.2.2 乳腺增生症的非内分泌学说 211

5.3.3 病理变化和癌变问题 211

5.3.3.1 病理变化 211

5.3.3.2 癌变问题 212

5.3.4.1 临床定义 213

5.3.4 临床表现 213

5.3.4.2 临床表现 214

5.3.5 诊断与鉴别诊断 214

5.3.6 治疗 216

5.3.6.1 药物治疗 216

5.3.6.2 饮食治疗 216

5.3.6.3 手术治疗 218

5.3.6.4 其他治疗 219

附:男性乳腺增生症 219

5.4 乳腺其他良性疾病 221

5.4.1 乳腺导管扩张症 221

5.4.2 乳腺结核 221

5.4.3 副乳腺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