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序 1
前言 1
上篇 针灸学概论 1
第一章经络腧穴学概述 1
第一节 经络系统概况 1
一、经络的概念 1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
三、经络系统的作用 6
一、腧穴的含义 8
第二节 腧穴概况 8
二、腧穴的分类 9
三、腧穴的作用 9
四、特定穴 10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12
第三节 十四经概况 15
一、手太阴肺经 15
二、手阳明大肠经 16
三、足阳明胃经 17
四、足太阴脾经 19
五、手少阴心经 20
六、手太阳小肠经 21
七、足太阳膀胱经 22
八、足少阴肾经 24
九、手厥阴心包经 25
十、手少阳三焦经 26
十一、足少阳胆经 27
十二、足厥阴肝经 29
十三、任 脉 30
十四、督 脉 31
一、针具 33
三、针刺前的准备 33
二、针刺练习 33
第一节 毫针刺法 33
第二章针法概述 33
四、针刺方法 35
(一)刺手与押手 35
(二)进针法 35
(三)进针的角度和深度 37
(四)行针 38
(五)得气 40
(六)针刺补泻 40
(七)留针与出针 40
(八)针刺注意事项 41
第二节其他针法 41
一、三棱针疗法 42
二、皮肤针疗法 43
三、皮内针疗法 44
四、火针疗法 45
五、水针疗法 46
六、电针疗法 47
中篇 针刺损伤 50
第三章针刺损伤概述 50
第一节 古代论述概况 51
第二节 现代研究概况 58
第一节 针刺损伤的原因 63
第四章针刺损伤的原因和分类 63
第二节 针刺损伤的分类 66
第五章针刺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69
第一节 针刺损伤的预防原则 69
第二节 针刺损伤的处理原则 73
第六章常见针刺损伤 76
第一节 针具异常 76
一、滞针 76
二、弯针 77
三、断针 78
第二节 反应性损伤 82
一、晕针 82
二、针刺疼痛 86
三、过敏反应 89
三、经络不良反应 91
第三节 机械性损伤 93
一、脑、脊髓损伤 94
(一)脑组织损伤 95
延髓损伤 97
小脑损伤 101
(二)颅内出血 102
脑出血 103
蛛网膜下腔出血 105
(三)脊髓损伤 108
二、内脏损伤 114
(一)胸腔内脏损伤 114
气管损伤 116
创伤性气胸 119
附:乳糜胸 131
心脏损伤 131
(二)腹腔内脏损伤 136
肝脏损伤 139
脾脏损伤 144
肾脏损伤 148
胃部损伤 152
肠道损伤 157
胆囊损伤 162
膀胱损伤 165
三、血管损伤 167
(一)大出血 167
附:经期针刺大出血 173
(二)眼部血肿 175
第四节 化学性损伤 178
一、软组织化学性损伤 179
二、周围神经化学性损伤 182
三、血管化学性损伤 188
第五节 生物性损伤 191
一、外科感染 192
二、耳廓感染 197
三、针刺传播 200
附:参考文献 201
二、危险穴的分类 204
一、危险穴的概念 204
下篇 危险穴的安全针刺方法 204
第七章危险穴概述 204
三、危险穴的危险性 205
四、危险穴的安全针刺方法 207
第八章危险穴分述 208
第一节 脑脊部位危险穴 208
大椎(214) 哑门(212) 风府 208
神道(218) 身柱(218) 陶道 216
筋缩(222) 至阳(221) 灵台 219
十三、督脉 223
悬枢(224) 脊中(223) 中枢 223
十四、奇穴 233
安眠(230) 翳明(231) 华佗夹脊 233
第二节 胸背部危险穴 234
巨阙(290) 鸠尾(288) 天突 234
?子髎(353) 风池(225) 肩井 238
十、足少阳胆经 238
七、足太阳膀胱经 243
睛明(350) 天柱(228) 大杼 243
或中(249) 俞府 246
气舍(241) 缺? (239) 气户 247
天溪(263) 胸乡(257) 周荣 251
神封(272) 灵墟(260) 神藏 255
库房(251) 屋翳(256) 膺窗 262
风门(252) 肺俞(258) 厥阴俞 264
膏育(264) 神堂(267) 譩譆 271
大横(326) 腹哀(310) 食窦 275
大包 276
心俞(266) 督俞(270) 膈俞 277
腹通谷(295) 幽门(291) 步廊 279
章门(316) 期门 283
十一、足厥阴肝经 283
膈关(278) 魂门(282) 阳纲 286
第三节 腹腰部危险穴 287
乳中(274) 乳根(280) 不容 292
建里(306) 中脘(300) 上脘 294
肝俞(281) 胆俞(285) 脾俞 297
渊液(268) 辄筋(269) 日月 299
商曲(313) 石关(307) 阴都 302
承满(296) 梁门(303) 关门 309
意舍(298) 胃仓(306) 肓门 312
神阙(322) 水分(320) 下脘 313
胃俞(305) 三焦俞(311) 肾俞 317
志室 319
四满(333) 中注(329) 育俞 323
太乙(315) 滑肉门(321) 天枢 324
石门(332) 气海(330) 阴交 327
冲门(349) 府舍(345) 腹结 331
四、足太阴脾经 331
曲骨(346) 中极(341) 关元 335
十二、任脉 335
横骨(349) 大赫(342) 气穴 337
八、足少阴肾经 337
外陵(329) 大巨(334) 水道 338
京门(317) 带脉(326) 五枢 338
子宫 344
第四节 大血管及神经干部位危险穴 350
二、手阳明大肠经 357
曲池(367) 天鼎(360) 扶突 357
承泣(354) 人迎(355) 水突 358
三、足阳明胃经 358
委中(371) 附分(353) 魄户 359
六、手太阳小肠经 361
曲垣(254) 肩外俞(245) 天容 361
极泉(362) 青灵 363
五、手少阴心经 363
中府(248) 云门(242) 尺泽 366
一、手太阴肺经 366
危险穴分经索引 366
九、手厥阴心包经 368
天池(274) 曲泽(365) 内关 368
维道(339) 环跳 370
归来(343) 气冲(348) 足三里 373
附:参考文献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