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所有制及其性质的决定 1
第一节 所有制的含义 1
第二节 所有制性质的决定 7
一、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谈起 8
二、劳资结合的社会方式决定所有制性质 19
第三节 所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 24
第二章 所有制的存在形式和实现形式 27
第一节 所有制的存在形式 28
一、关于所有制存在形式的定义 28
二、所有制存在形式的演变 29
第二节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44
一、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含义和类型 44
二、所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客观必然性 46
三、所有制的存在形式与实现形式的关系 48
第三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形式和实现形式 50
第一节 公有制的基本规定性 51
一、问题的提出 51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假设 51
三、公有制的基本规定性 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形式 56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形式的研究思路 56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形式 5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存在形式 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88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含义 88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特点 89
三、探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基本立足点 92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标准 96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类型的一般性描述 98
第四章 对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探索历程的评析 100
第一节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 101
一、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产生 101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 104
第二节 公有制的曲折发展 106
一、公有制存在形式的升级过渡 106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单一发展 109
第三节 改革开放呼唤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117
一、改革开放后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理论突破 117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121
第四节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与多样化比较 125
一、国家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与多样化比较 125
二、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与多样化比较 137
第五章 选择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突破口:公有产权制度创新 147
第一节 产权与产权制度 148
一、产权的含义 148
二、产权制度 154
三、产权与市场经济 159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161
一、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形成的制度背景 161
二、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效率与面临的挑战 162
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164
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需要强调的若干问题 168
第三节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170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170
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若干思路及评价 172
三、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有效形式 175
第四节 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178
一、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 178
二、股份合作制是乡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有效形式 180
第六章 重塑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182
第一节 传统体制中的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183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84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 184
二、法人财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 198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配套改革 208
第三节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难点剖析 213
一、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中的债务重组 214
二、“新三会”与“老三会”的矛盾及其解决 218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思考 221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原则 221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选择与步骤 225
三、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227
第七章 农村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新探索 233
第一节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4
一、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必要性 234
二、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36
三、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对策思路 239
四、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对于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244
第二节 股份合作制与乡村集体企业改革 248
一、股份合作制的特征和性质 248
二、股份合作制是乡村集体企业改革的最佳选择 254
三、乡村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类型与绩效评价 257
四、推进乡村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63
第八章 城镇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新探索 267
第一节 城镇集体所有制的建立和发展 268
一、城镇集体所有制的建立和多种形式 268
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作用的再认识 273
三、城镇集体所有制面临的问题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276
第二节 股份合作制是城镇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280
一、股份合作制是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现实选择 280
二、股份合作制是城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有效形式 283
三、城镇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中的问题与对策 285
参考文献 295
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