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一章诗歌的特点 1
一、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 2
二、诗歌在内容上的特点 16
(五)冲淡 19
三、诗歌在表现方法上的特点 20
四、诗歌在排列形式上的特点 22
第二章诗歌的种类 27
第一节抒情诗和叙事诗 27
第二节 自由诗和格律诗 29
一、古体诗 31
二、律诗 33
五言律诗格式 39
七言律诗格式 41
三、绝诗 42
七言绝诗格式 44
五言绝诗格式 44
四、排律 45
五、词 47
(1)词调 47
(2)词牌 49
(3)词的种类 51
(4)词的平仄 55
(5)词的押韵 55
(6)词的对仗 60
(7)词谱 62
2. 渔父引 62
3. 渔歌子 62
1. 十六字令 62
4. 忆江南 63
5. 捣练子 64
6. 潇湘神 64
7. 南歌子 65
8. 如梦令 65
9. 南乡子 66
10.诉衷情 66
11.天仙子 67
12.生查子 67
13.秋风清 68
14.忆王孙 68
15.采桑子 68
16.卜算子 69
17.长相思 69
18.调笑令 70
19.浪淘沙 71
20.浣溪沙 71
23.江城子 72
22.江南春 72
21.摊破浣溪沙 72
24.画堂春 73
25.鹧鸪天 73
27.忆秦娥 74
26.菩萨蛮 74
28.蝶恋花 75
29.满江红 75
30.念奴娇 76
31.雨霖铃 77
32.西江月 78
33.水调歌头 78
34.木兰花令 79
35.减字木兰花 80
36.清平乐 80
38.沁园春 81
37.渔家傲 81
39.贺新郎 82
40.相见欢 83
41.谒金门 83
42.醉花阴 84
43.破阵子 84
44.青玉案 85
45.永遇乐 85
46.桂枝香 86
47.摸鱼儿 87
48.鹊桥仙 87
49.虞美人 88
50.满庭芳 88
51.祝英台近 89
52.一剪梅 90
53.东风第一枝 90
54.凤凰台上忆吹箫 91
55.扬州慢 92
56.水龙吟 92
57.八声甘州 93
58.六州歌头 94
59.兰陵王 95
60.莺啼序 96
六、曲 97
(1)曲的种类 98
(2)曲调与宫调 104
(3)曲词的四声 106
(4)曲的对偶 107
(5)曲的衬字与曲字的增损 109
(6)曲的用韵 110
3. 〔黄钟〕昼夜乐 113
(7)曲谱 113
1. 〔黄钟〕节节高 113
2. 〔黄钟〕出队子 113
5. 〔正宫〕醉太平 114
4. 〔正宫〕脱布衫 114
6. 〔正宫〕甘草子 115
7. 〔小石调〕天上谣 115
8. 〔仙吕〕一半儿 115
9. 〔仙吕〕青哥儿 116
10. 〔仙吕〕六幺令 116
11. 〔中吕〕红绣鞋 116
12. 〔中吕〕普天乐 116
16. 〔中吕〕四块玉 117
15. 〔中吕〕翠盘秋 117
14. 〔中吕〕快活三 117
13. 〔中吕〕喜春来 117
17. 〔中吕〕阅金经 118
18. 〔双调〕沉醉东风 118
19. 〔双调〕得胜令 118
20. 〔双调〕大德歌 118
21. 〔双调〕捣练子 119
22. 〔双调〕河西水仙子 119
23. 〔双调〕骤雨打新荷 119
24. 〔双调〕德胜乐 119
25. 〔双调〕楚天谣 120
28. 〔越调〕寨儿令 120
26. 〔双调〕山丹花 120
27. 〔越调〕天净沙 120
31. 〔商调〕望远行 121
29. 〔越调〕庆元贞 121
30. 〔越调〕凭栏人 121
32. 〔中吕〕卖花声 122
33. 〔正宫〕塞鸿秋 122
34. 〔商调〕梧叶儿 122
35. 〔商调〕拨不断 122
36.〔双调〕折桂令 123
37. 〔中吕〕山坡羊 123
38. 〔黄钟宫〕人月圆 123
39.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124
40. 〔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 124
41. 〔双调〕殿前欢 125
42. 〔中吕宫〕醉高歌 125
43. 〔双调〕清江引 125
44. 〔双调〕水仙子 126
45. 〔南吕〕一枝花 126
46. 〔越调〕紫花儿序 126
七、民歌和民谣 127
八、商籁——十四行诗 130
九、枪杆诗、街头诗、传单诗 131
十、科学诗 132
十一、儿童诗 133
十二、散文诗 134
十三、宝塔诗 136
十四、回文诗词 137
第三章诗歌的作用 138
第四章我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规律 147
第一节我国诗歌的起源 147
第二节我国诗歌发展的规律 149
甲、我国诗歌发展的外部规律 149
乙、我国诗歌发展的内部规律 171
第五章我国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177
第一节研究诗歌风格和流派的意义 177
第二节我国诗歌的风格 179
(一)豪放 184
(二)婉约 186
(三)清新 187
(四)含蓄 188
(七)雄奇 191
(六)绮丽 191
(八)自然 193
(九)清幽 193
(十)沉郁 193
(十一)飘逸 195
(十二)悲壮 195
(十三)委婉 196
(十四)风趣 196
(十五)质朴 197
(十六)明朗 198
(十七)缜密 198
第三节我国诗歌的流派 199
(十八)洗炼 199
第六章对诗歌的欣赏和评论 228
第一节对诗歌的欣赏 228
第二节对诗歌的评论 253
第七章关于诗歌的写作 259
附录 276
(一)分辨古代平上去入四声的方法 276
(二)佩文诗韵简编 278
(三)词韵简编 289
(四)中原音韵简编 305
(五)十三辙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