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免疫学的基本内容 1
第一节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概况 1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征 1
二、免疫学发展简史 2
三、免疫学检验 5
第二节 免疫系统 6
一、免疫器官 6
二、免疫细胞 10
三、免疫分子 13
第二章 免疫化学 14
第一节 抗原 14
一、抗原的性质 14
二、抗原的特异性 17
三、抗原的分类 19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 23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23
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 26
三、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27
四、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29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 31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32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33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35
四、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36
第四节 补体系统 41
一、概述 41
二、补体系统的激活 42
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44
四、补体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45
第三章 免疫分子 48
第一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48
一、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48
二、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结构和功能 50
三、人类白细胞抗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及医学意义 51
第二节 免疫膜分子 52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 52
二、黏附分子 52
第三节 细胞因子 54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54
二、细胞因子简介 55
三、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57
四、细胞因子的医学意义 58
第四章 免疫应答 60
第一节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60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60
二、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 61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62
四、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63
第二节 免疫耐受 67
一、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 67
二、免疫耐受发生的机制 67
第三节 超敏反应 68
一、Ⅰ型超敏反应 68
二、Ⅱ型超敏反应 70
三、Ⅲ型超敏反应 71
四、Ⅳ型超敏反应 73
第五章 抗体的制备技术 76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 76
一、颗粒性免疫原的制备 76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77
三、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 79
四、免疫佐剂 80
第二节 抗血清的制备 82
一、用于免疫的动物 82
二、免疫剂量、途径和时间 83
三、动物采血法 84
四、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 84
五、抗血清中抗体的纯化 85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86
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86
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方法 86
三、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 90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抗体 91
一、人源化抗体 91
二、小分子抗体 91
三、特殊基因工程抗体 92
四、完全人源化抗体 92
第六章 免疫比浊分析 93
第一节 免疫比浊技术原理 93
一、透射免疫比浊法 93
二、散射免疫比浊法 95
三、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 96
四、免疫胶乳比浊法 97
第二节 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 98
一、主流免疫比浊仪器概况 98
二、免疫比浊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 99
三、临床应用 99
第七章 酶免疫分析技术 100
第一节 概述 101
一、酶和酶底物 101
二、酶标抗体(抗原)的制备 102
三、固相载体 103
四、酶标比色仪 103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04
一、基本原理 104
二、技术类型 104
三、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 108
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110
第三节 其他酶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111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 111
二、非均相液相酶免疫测定 111
三、固相膜免疫测定 111
四、生物素-亲和素标记技术在ELISA中的应用 113
第八章 荧光免疫技术 117
第一节 概述 117
一、荧光的基本知识 117
二、荧光抗体的制备 119
第二节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120
一、标本的制作 120
二、荧光抗体染色的技术类型 120
三、荧光显微镜检查 121
第三节 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124
一、CLSM的工作原理 124
二、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及其特点 125
三、CLSM的临床应用 125
第四节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 125
一、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126
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126
第五节 免疫芯片技术 127
一、免疫芯片的检测原理 127
二、免疫芯片的关键技术 128
三、免疫芯片的分类 128
四、免疫芯片的应用 129
第九章 其他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130
第一节 放射免疫技术 130
一、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130
二、免疫放射分析方法 131
三、IRMA和RIA的比较 132
四、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 133
第二节 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133
一、胶体金的一般特性 133
二、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133
三、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 134
四、临床应用及评价 135
第三节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136
一、发光基本知识 136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139
三、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140
四、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140
第十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功能检测 143
第一节 吞噬细胞的分离及功能检测 143
一、吞噬细胞的分离 143
二、相关功能检测 144
第二节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和纯化 146
一、Ficoll分离法 146
二、Percoll分层液法 147
第三节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147
一、淋巴细胞的纯化 148
二、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 148
三、相关功能检测 150
第十一章 流式细胞术 157
第一节 流式细胞术的原理 157
一、细胞分析原理 157
二、细胞分选原理 160
三、流式细胞术的特点 160
四、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的注意事项 161
第二节 流式细胞仪的技术要点 162
一、FCM单细胞标本的制备 163
二、FCM样品的荧光染色 164
三、FCM常见荧光染料的种类和特性 165
第三节 流式细胞仪的检测分析 165
一、单参数直方图 165
二、双参数直方图 166
三、多维数据的显示 168
第四节 流式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 169
第十二章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保证 172
第一节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概念 172
一、基本概念 172
二、质量保证的有关概念 174
第二节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特殊性 174
一、标准品 174
二、定量、半定量和定性实验 176
三、检测试剂的批间差异 177
四、检测试剂的稳定性 178
第三节 免疫学实验常用评价指标 179
一、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诊断指数 179
二、Cutoff值 179
第十三章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182
第一节 固有免疫 182
一、固有免疫的屏障结构 183
二、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 184
三、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 185
四、固有免疫的应答机制 186
五、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187
第二节 人工抗感染免疫 187
一、人工主动免疫 188
二、人工被动免疫 188
三、计划免疫 189
四、疫苗接种效果监测 190
第三节 有关检测抗体的感染诊断试验 190
一、不同病原体感染抗体产生的特点 190
二、检测抗体诊断感染的应用评价 192
第四节 有关检测抗原的感染诊断试验 205
一、不同微生物感染标本中的抗原特点 205
二、检测抗原诊断感染的应用评价 206
第十四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209
第一节 激发试验 209
一、皮肤试验 210
二、支气管激发试验 213
三、食物激发试验 214
四、其他方法 215
第二节 IgE的检测 215
一、IgE的测定 215
二、特异性IgE的测定 215
第三节 免疫复合物检测 216
一、抗原非特异性CIC检测技术 216
二、CIC检测方法评价及应用 218
三、沉积于组织中的IC测定 218
第四节 抗球蛋白试验 219
一、直接抗球蛋白试验 219
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220
第五节 药物过敏筛选实验 220
一、组胺含量测定 221
二、特异性的抗体测定 221
第十五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222
第一节 概述 222
一、自身免疫病与风湿性疾病 222
二、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征 223
三、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223
四、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224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 226
一、抗核抗体测定 227
二、类风湿因子测定 230
三、其他自身抗体测定 231
第三节 自身抗体的检测实验选择的原则 232
一、自身抗体检测的一般原则 232
二、实验室方法的选择及结果的确认 232
第十六章 肿瘤标志物检验 234
第一节 概述 234
一、肿瘤抗原 234
二、肿瘤标志物 235
第二节 常见肿瘤标志物 235
一、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235
二、糖链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236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 238
四、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238
五、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 239
六、其他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240
第三节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的免疫学检测 240
一、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241
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241
三、免疫固定电泳 242
四、其他相关的检测 243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联合应用 244
一、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技术 244
二、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244
第十七章 器官移植及其免疫检测 246
第一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和机制 248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248
二、急性排斥反应 248
三、慢性排斥反应 248
四、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249
第二节 组织配型及配型方法 249
一、HLA分型 249
二、红细胞血型抗原 251
三、交叉配型 251
第三节 避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检验及意义 252
一、HLA抗原配型 252
二、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配型 253
三、新的组织配型策略 254
四、受者体内抗HLA抗体筛选 254
第四节 移植后的免疫监测 254
一、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功能测定 255
二、杀伤细胞活性测定 255
三、免疫分子水平测定 255
第五节 移植的结局及对策 255
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256
二、移植免疫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设想 256
附录 258
参考文献 275
中英文对照索引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