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黎邦正
  • 出 版 社: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
  • 页数:53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下册 1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封建国家的繁荣(581—960年) 1

第一节隋的统一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1

一隋的建立和统一 1

1 隋的建立 1

2 隋统一全国 2

二隋朝政治制度的整顿和改革 4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4

4 府兵制的改革 5

3 科举制的创立 5

2 地方行政机构的简化 5

5 《隋律》的制订 6

三营建东都和开通运河 7

1 营建东都 7

2 运河的开凿 8

四隋与周边各族的关系 9

1 隋与突厥的关系 9

2 隋与吐谷浑西域的关系 10

3 台湾和大陆联系的加强 10

1 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力役制 11

五隋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1

2 大索貌阅和输籍法 12

3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13

4 隋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3

第二节隋末农民大起义 16

一 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 16

1 土地兼并的发展 17

2 刑法的苛酷 17

3 大兴土木 18

4 巡游无度和纵情挥霍 18

5 对高丽的三次战争 19

二隋末农民大起义 20

1 王薄首举义旗 20

2 翟让、李密与瓦岗军 21

3 河北起义军 22

4 江淮起义军 23

三隋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23

第三节唐朝前期的繁荣 24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24

1 李渊太原起兵和唐朝的建立 24

2 唐朝的统一 25

二玄武门之变 26

三唐初的政治经济措施 27

1 健全三省六部的中央机构 27

2 地方统治机构的加强 28

3 府兵制的整顿 28

4 科举制的发展 29

5 《唐律》的制订 30

6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30

7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治” 33

四唐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41

1 农业的迅速发展 42

2 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44

3 商业的发达 47

4 驿站和水陆交通的发展 49

五唐与各少数民族联系的加强 50

1 突厥 50

2 回纥 53

3 西域诸国 54

4 吐蕃 55

5 南诏 57

6 靺鞨 58

六唐和亚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59

1 朝鲜 60

2 日本 61

3 印度 63

4 东南亚各国 64

5西亚各国 66

第四节唐代后期的社会危机和农民起义 68

一安史之乱 68

1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68

2 安史之乱的爆发 71

1 藩镇割据 74

二唐代后期的政治 74

2 宦官专权 76

3 朋党之争 77

三唐代后期的经济 79

1 土地买卖的盛行 79

2 地主庄园的发展 79

3 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实行 81

4 江南水利事业的发展 84

5 手工业的继续发展 84

6 夜市和草市 87

四唐末农民起义 88

1 唐末的黑暗统治和人民的痛苦生活 88

7 飞钱和柜坊的出现 88

2裘甫和庞勋起义 92

3 王仙芝、黄巢起义 95

4唐末农民战争的特点、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100

5 唐朝的灭亡 101

附隋世系表 101

唐世系表 102

一契丹的兴起与中原人民的抗辽斗争 103

1 契丹的兴起和耶律阿保机的建国 103

第五节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割据 103

2 辽的政治制度 105

3 契丹人民对东北地区经济的开发 108

二五代十国的分立 112

1 五代十国政权的更替 112

2 割据政权的暴行与各族人民的反抗 117

3 周世宗的改革与统一活动 119

4 南方经济的发展 121

附五代世系表 125

十国世系表 125

1 西方宗教的传入 126

一宗教和哲学 126

第六节隋唐五代的文化 126

2 道教和佛教的盛行 127

3 傅奕、吕才的无神论思想 131

4 韩愈、李翱的唯心主义哲学及其反佛斗争 132

5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 134

二文学 137

1 诗歌 137

2 古文运动 141

3 传奇、变文和词的兴起 142

三史学 143

1 绘画 146

四艺术 146

2 雕塑 147

3 书法 147

4 音乐舞蹈 148

五科学技术 149

1 天文历法 149

2 医药学 149

3 雕板印刷术 150

4 建筑 151

第一节北宋的政治和经济 153

一北宋的建立和基本统一 153

第七章宋辽夏金元时期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和各族关系的加强(960—1368年) 153

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55

1 军权集中 155

2 政权、司法权和财权的集中 157

3 发展和完善科举制 159

三北宋的阶级关系和初期的农民起义 160

1 北宋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情况 160

2 王小波、李顺起义 166

四北宋经济的发展 169

1 农业生产的发展 169

2手工业的发展 172

3 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达 175

五北宋与辽、西夏、大理的关系 177

1 宋与辽的关系 178

2 宋与西夏的关系 181

3 宋与大理的关系 184

六北宋中后期社会危机的加深和王安石变法 185

1 北宋中叶的社会危机 185

2 “庆历新政”和宋神宗,王安石主持的变法 190

3 北宋后期的腐朽统治和方腊、宋江起义 198

一女真族的建国和辽、宋的灭亡 203

1 女真族的兴起和金的建立 203

第二节北宋的灭亡南宋与金对峙 203

2阿骨打领导的反辽斗争和辽的灭亡 206

3金军南下和北宋的灭亡 210

附辽世系表 213

西辽世系表 213

北宋世系表 214

二南宋与金的对峙 215

1 南宋的建立 215

2 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 217

3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220

4 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225

三南方经济的发展 227

1农业生产的发展 228

2 手工业的发展 230

3城市的繁荣与商业贸易的发展 232

四钟相、杨么起义 234

1 南宋初年社会的黑暗 234

2 钟相、杨么领导的起义 235

五金统治下的北方 238

1 女真族的封建化 238

2 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42

3 红袄军起义 246

1 蒙古族兴起 249

一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 249

第三节大一统的元王朝 249

2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和蒙古国的建立 252

3 蒙古贵族发动的战争 255

4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 262

附西夏、金、南宋世系表 266

二元朝的统治政策 268

1 忽必烈采用“汉法” 268

2 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 269

3 利用宗教进行统治 270

4 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271

5 军制、法律和驿站制度 273

三元朝的社会经济 275

1 土地占有关系与赋役制度 275

2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278

3 手工业的发展 280

4 商业的繁荣 282

四元末农民大起义 284

1 社会矛盾的激化 284

2 红巾军大起义 286

3 朱元璋北伐和元朝灭亡 290

1 哲学 293

第四节宋元时期的文化 293

一哲学和宗教 293

2 宗教 297

二文学艺术 298

1 宋词 298

2 散文、话本、元曲 300

3 绘画与书法 302

三史学 303

1 《资治通鉴》和《通鉴纪事本末》 303

3 金石学与地方志 304

2 《通志》与《文献通考》 304

四科学技术 305

1三大发明及其西传 305

2 沈括和《梦溪笔谈》 306

3 郭守敬与《授时历》 307

4 数学与珠算 308

5 农业科学 308

6 医学 309

附蒙古、元世系表 310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311

1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311

第一节明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11

第八章 明代封建专制制度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年) 311

2废中书省和丞相制 312

3 设置内阁、总督和巡抚 312

4改革监察机构 314

5 设五军都督府和建立卫所制 314

6制订《大明律》和《大诰》 315

7 整顿吏治,严惩贪污 317

8 大办学校,发展科举 318

9 建立厂卫,实行特务统治 319

10诛杀功臣和兴文字狱 321

二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323

三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25

1 明初社会经济的残破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 325

2 赋役和粮长制度 330

3 编制黄册和鱼鳞册,严格控制和剥削人民 331

4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繁荣 332

第二节明代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张居正改革 334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 334

1宦官专权 335

2 内阁倾轧 337

3 厂卫横行 338

4 封建剥削的加重和农民处境的恶化 340

5明代中期的农民起义 345

二张居正改革 349

1 改革的背景 349

2 改革的内容 350

3 改革的实质和成效 354

第三书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355

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355

1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355

2 商品经济的发展 357

1 农业雇佣劳动者的出现 359

二社会结构的变化 359

2 佃户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360

3 经营地主的出现 360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61

第四节明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对外关系中的正确政策 364

一明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364

1 对蒙古贵族侵扰的防御 364

2 西藏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368

3 西北卫的设置 370

4 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371

5 时东北地区的管理 372

1 郑和下西洋 374

二 明朝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斗争 374

2明与安南、真腊、日本、朝鲜等国的交往 376

3 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与中国人民的援朝抗日战争 379

4 反对西方殖民者的正义斗争 381

第五节明后期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和明末农民战争 383

一满族的发展 383

1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和建立八旗制度 383

2 后金与明朝的战争 385

3 皇太极建清和统一东北 387

二政治黑暗,党争激烈 388

三城市人民反对矿税监的斗争 392

四土地高度集中和赋税苛重 394

五明末农民战争 397

1 大起义在陕北爆发 397

2 王二起义到荥阳大会 398

3 明政府“剿”、“抚”政策的破产 400

4 农民政权的建立和明朝的覆亡 402

5 大起义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403

第六节明朝的文化 409

一哲学思想 409

1 王守仁的“心学 409

2 王学左派李贽 411

二史学和类书 414

三文学艺术 416

四科学技术 420

附明朝世系表 424

第九章 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1644—1840年) 425

第一节清军入关和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 425

一清军入关后社会矛盾的转化与福王政权的覆亡 425

二各地抗清斗争的高涨 430

1 北方人民的抗清斗争 430

2 江阴、嘉定人民的抗清斗争 433

4 桂王政权的建立和以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为主体的联合抗清 434

3 鲁王、唐王政权的建立和东南人民的抗清斗争 434

5 郑成功的抗清斗争及其收复台湾 437

第二节君主专制的加强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40

一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440

1 中央和地方统治机构 441

2 清朝的兵制 445

3 严酷的刑法 446

4 严密的思想控制和文字狱 447

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450

1 康熙平定“三藩”及其收复台湾 451

2 平定准噶尔上层分子的叛乱与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454

3 平定大小和卓木及张格尔的叛乱 458

4 驻臧大臣的设置与西臧地区管理的加强 460

5 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和大、小金川事件 461

6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相互联系的加强 462

第三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466

一、清初的经济发展 466

1清初恢复经济的措施 466

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69

3手工工人的“叫歇”斗争 475

二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476

第四节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备族人民起义 481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 481

1 政治的腐败 481

2 军队的腐化 484

3土地兼并加剧,赋税剥削苛重 485

二各族人民的起义 486

1 佃农的抗租和争取永佃权的斗争 486

2少数民族起义 488

3 秘密会社领导的起义 491

4 清中叶各族人民起义的特点 496

一明清之际的国际形势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97

第五节清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497

1 中国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 498

2 中国同欧洲的经济文化交往 501

3 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及其影响 504

二中国人民反对西方侵略者的斗争 507

1 反对沙俄侵略者的斗争 507

2 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斗争 510

第六节清代文化 514

一哲学 514

1 清初三大思想家 514

2 唐甄的政治思想 520

3 颜元和戴震的反理学思想 521

二考据学和史学 524

1 考据学 524

2 史学研究成果 525

3 对书籍的整理和编纂 527

三文学和艺术 528

1 文学 528

2 美术 532

四科学技术 533

附清朝世系表 535

后记 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