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绪论 1
1-1 物理实验课的地位与作用 1
1-2 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
1-3 实验程序 1
Ⅱ 基本概念与数据处理 3
2-1 测量 3
2-2 误差 4
2-3 不确定度 10
2-4 测量结果和不确定度的确定 11
2-5 有效数字 14
2-6 数据处理方法 16
习题 25
Ⅲ 基础实验 29
实验1 用拉伸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 30
实验2 用三线摆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35
实验3 压力传感器特性的研究 39
实验4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 46
实验5 灵敏电流计特性的研究 52
实验6 放电法测高阻 58
实验7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61
实验8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67
实验9 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73
实验10 交直流电桥测R、L、C 77
实验11 用冲击法测螺线管磁场 82
实验12 用霍耳元件测量磁场 88
实验13 弦振动的研究 93
实验14 声速的测量 97
实验15 用光栅测量光波波长 102
实验16 迈克尔逊干涉仪 106
实验17 光的等厚干涉现象的研究 112
实验18 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 118
实验19 光电效应 123
实验20 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127
实验21 长度与体积的测量 132
实验22 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技术 141
实验23 示波器的使用 149
实验24 电源输出功率的研究 157
实验25 用电热法测量热功当量 163
实验26 弱电流的放大 163
实验27 用瑞利干涉仪测空气折射率 169
实验28 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173
实验29 光磁共振 179
Ⅳ 设计性实验 189
实验1 重力加速度的研究 191
实验2 用焦利氏秤测弹簧的倔强系数 192
实验3 简谐振动的研究 192
实验4 物体密度的测定 193
实验5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 193
实验6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194
实验7 用光的衍射法测杨氏模量 194
实验8 用凸透镜测狭缝宽度 195
实验9 替代法测电阻 196
实验10 伏安法测电阻 196
实验12 微安表内阻的测定 197
实验11 非线性电阻特性的研究 197
实验13 变阻器的使用与电路控制 198
实验14 比较法测互感系数 198
实验15 用补偿法、 电桥伏安法测电阻 199
实验16 用非平衡电桥法测热敏电阻 199
实验17 用恒流源法测导体电阻温度系数 200
实验18 温差电动势的测量 200
实验19 用电谐振法测膜层厚度 201
实验20 R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 202
实验21 用干涉法测量载流康铜丝的温度 202
实验22 用霍尔器件测量地磁水平分量 203
实验23 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 203
实验25 硅光电池特性的研究 204
实验24 自感现象演示电路的设计 204
实验26 用示波器测量谐振频率和电感 205
实验27 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05
实验28 用磁聚焦法测定电子荷质比 206
实验29 用电子积分器测电容 206
实验30 数字高斯计的设计 207
实验31 光电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 207
实验32 暂态过程的实时测量及曲线图的描绘 208
实验33 用计算机测绘磁场分布 208
Ⅴ 附录 211
附录A 物理实验中心开设选修课介绍 211
附录B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表 212
附录C 常用物理量的代号和国际制导出单位 215
附录D 英美度量衡折合国际公制、 市制换算表 216
附录E 常用物理量的代号和国际制导出单位 217
附录F 一般常用符号 218
附录G 国际单位制中的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 220
附录H SI词头 221
附录I 常用物理数据 222
I.1 基本物理常量(1986年国际推荐值) 222
I.2 20°C时物质的密度 223
I.3 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时纯水的密度 224
I.4 水在不同压强下的沸点 224
I.5 流体的动力粘度 225
I.6 20℃时常用金属的杨氏模量Y(N/mm2) 225
I.7 海平面上不同纬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225
I.8 物质中的声速 226
I.9 物质的比热容 226
I.11 常用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 227
I.10 金属和合金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数 227
I.12 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r 232
I.13 物质的折射率n 232
I.14 常用光源的谱线波长/mm 234
I.15 几种纯金属的“红限”波长λ0及逸出功W 234
附录J 电磁学实验常用仪器 235
J.1 电表 235
J.2 电阻箱与滑线变阻器 237
J.3 直流标准电阻 239
J.4 电源 240
J.5 J2462型低频信号发生器 240
J.6 GB-9B型电子管毫伏表 241
J.7 常用器件符号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