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祝善俊,徐成斌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572378
  • 页数:5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5部分共54章,对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作了介绍。

第一部分 心肌的病理生理学 1

第一章 心肌细胞收缩的细胞生理学 1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和复极-舒张偶联 1

第二节 肥大和衰竭心肌细胞的生理改变 3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5

第二章 心脏间质纤维化 7

第一节 正常心脏间质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7

第三节 正常心脏组织胶原代谢的调节 8

第二节 心脏间质与组织硬度 8

第四节 心肌纤维化的类型与肌性成纤维母细胞的作用 9

第五节 循环激素与心脏反应性纤维化 10

第六节 心脏间质纤维化与心力衰竭 12

第七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策略:逆转心肌纤维化 13

第三章 心功能下降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因素 15

第一节 心力衰竭时肾上腺素能cAMP信号传导系统的改变 16

第二节 心肌收缩蛋白的改变与收缩功能障碍 17

第三节 Ca2+转运改变与舒缩功能障碍 18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变 19

第五节 左心室肥厚与重塑 20

第六节 心力衰竭时原癌基因及其他蛋白基因表达的改变 21

第七节 其他有关心肌功能下降的生物学因素 22

第四章 心肌细胞生长与肥大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 24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细胞周期 24

第二节 心肌细胞肥大研究的细胞模型 25

第四节 致心肌细胞肥大的激动剂 26

第五节 心肌细胞肥大的细胞内信号转导 26

第三节 肥大心肌细胞的转录改变 26

第六节 蛋白激酶C在心肌细胞肥大中的重要性 27

第七节 细胞肥大的细胞内转录调节 28

第八节 细胞肥大相关的基因表达调节区 28

第九节 结论 29

第五章 心肌病的分子遗传学 32

第一节 分子遗传学发展史 32

第二节 肥厚型心肌病 33

第三节 扩张型心肌病 37

第四节 结论 38

第一节 心力衰竭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 40

第六章 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 40

第二节 细胞因子对心血管作用的机制 45

第三节 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 47

第四节 心力衰竭治疗新的策略 49

第七章 正常与衰竭心脏的ATP合成 52

第一节 经氨基酸直接合成及其补救途径合成ATP 52

第二节 经碳-碱基燃料合成ATP 52

第三节 ATP浓度的调节 59

第一节 心肌力学的基本要素 61

第八章 心肌力学 61

第二节 心腔力学——压力-容量关系 67

第三节 心室室-血管偶联 72

第四节 心肌机械能 73

第五节 结语 74

第九章 心肌重构、心肌顿抑和心肌冬眠 76

第一节 心肌重构 76

第二节 心肌顿抑 81

第三节 心肌冬眠 84

第一节 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心力衰竭 88

第十章 神经激素受体与心力衰竭 88

第二节 肾上腺素能受体 90

第三节 β受体/腺苷酸环化酶(AC)通路改变的临床意义 93

第四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94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其他心脏受体 95

第六节 小结 96

第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基因干预 98

第一节 基因干预的概念与策略 98

第二节 基因干预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调控 99

第三节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心力衰竭动物的形态和功能检测 106

第四节 转基因及基因敲除模型在心力衰竭研究中的价值及局限性 107

第二部分 循环的病理生理学 109

第十二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心钠素与血管紧张素对肾脏的调节作用 109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过程中心钠素的作用 109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肾脏的影响 112

第三节 心钠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114

第四节 小结 115

第十三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水钠潴留机制 117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体液代谢的关系 117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反射调节机制 120

第三节 小结 122

第一节 内皮对血管张力调节的作用 124

第十四章 内皮因子与心力衰竭 124

第二节 内皮在心力衰竭时的作用 126

第三节 冠状动脉循环内皮功能障碍 130

第十五章 心力衰竭时局部循环的调控 132

第一节 CHF时内皮扩血管物质与骨骼肌血管 132

第二节 CHF严重程度与血管调控和循环异常 135

第三节 CHF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异常 137

第四节 临床意义 138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激活证据——血、尿去甲肾上腺素的检测 140

第十六章 交感神经系统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140

第二节 交感神经活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143

第三节 治疗 147

第十七章 血管活性物质与心力衰竭 150

第一节 交感神经系统 151

第二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152

第三节 精氨酸加压素 154

第四节 神经肽Y 155

第五节 血管活性肠肽 155

第七节 心房利钠肽 156

第六节 前列腺素 156

第八节 内皮素 157

第九节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和一氧化氮 158

第十节 肿瘤坏死因子 159

第十一节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β-内啡肽 159

第十二节 结论 159

第十八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与骨骼肌异常 161

第一节 骨骼肌萎缩 161

第二节 骨骼肌功能变化 162

第三节 骨骼肌组织学和代谢异常 163

第四节 呼吸肌异常 167

第五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骨骼肌异常与康复锻炼 169

第六节 骨骼肌异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69

第七节 结语 171

第十九章 心力衰竭与肺部疾病的关系 173

第一节 左心室功能衰竭对肺脏的影响 173

第二节 心脏与肺部疾病 178

第三节 心力衰竭恶病质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83

第二节 心力衰竭恶病质综合征发生和预后定义 183

第一节 心力衰竭恶病质综合征的判定标准 183

第二十章 心力衰竭恶病质综合征 183

第四节 治疗措施 184

第二十一章 心肌肥厚向心力衰竭演变的机制及防治 186

第一节 心肌肥厚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186

第二节 心肌肥厚向心力衰竭转变机制 189

第三节 心肌肥厚的药物防治及逆转 190

第二十二章 心肌细胞主要离子的转运机制和作用 195

第一节 膜片钳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195

第二节 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和一般特性 200

第三节 心肌细胞钠、钾离子的跨膜转运机制及作用 202

第四节 心肌细胞的钙瞬变、钙稳态及其调控 209

第三部分 心力衰竭的临床问题 221

第二十三章 心力衰竭的历史、定义及分类 221

第一节 历史 221

第二节 定义 222

第三节 心力衰竭起源的演变 224

第四节 心力衰竭机制假说 225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 225

第一节 患病率及发病率 228

第二十四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228

第二节 危险因素 229

第三节 病因 229

第四节 预后 231

第五节 影响预后的因素 232

第二十五章 慢性心力衰竭综合征病理生理学 233

第一节 心脏的病理生理学 233

第二节 心外系统病理生理学 234

第三节 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239

第四节 运动受限 240

第二十六章 心脏瓣膜疾病与心力衰竭 242

第一节 主动脉瓣狭窄 242

第二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45

第三节 二尖瓣返流 247

第四节 二尖瓣狭窄 250

第二十七章 高血压与心脏肥厚 254

第一节 LVH的流行病学 254

第二节 LVH的意义 255

第三节 高血压LVH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 256

第四节 左心室肥厚的逆转 260

第五节 小结 262

第二十八章 舒张性心力衰竭 264

第一节 心脏舒张功能及其不全的概念 264

第二节 心脏舒张功能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学 264

第三节 舒张功能障碍的原因和机制 270

第四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73

第五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预后 274

第一节 正常妊娠时血液循环的变化 277

第二十九章 妊娠时心力衰竭 277

第二节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278

第三节 妊娠合并心肌病 279

第四节 妊娠合并瓣膜性心脏病 280

第五节 妊娠合并马方综合征 281

第六节 妊娠合并肺栓塞 281

第七节 妊娠合并心肌梗死 282

第八节 妊娠合并高血压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83

第一节 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病理分型和临床检查 285

第三十章 扩张型心肌病 285

第二节 特殊的临床综合征 288

第三节 中毒性扩张型心肌病 291

第四节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296

第三十一章 心肌病与特异性心肌疾患 299

第一节 心肌病 299

第二节 特异性心肌疾患 301

第三十二章 预后因素 309

第一节 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309

第四部分 诊断、评价与预后 309

第二节 人口因素及其他系统疾病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312

第三节 评价心力衰竭预后的常用指标 313

第四节 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其他因素及常采用的研究工具 315

第五节 小结 317

第三十三章 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中的应用 318

第一节 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病的方法学 318

第二节 常见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321

第三十四章 放射性核素检查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327

第一节 放射性药物 327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法测定心室功能 329

第三十五章 心脏功能的MRI和CT分析 338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分析 338

第二节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343

第五部分 治疗 347

第三十六章 急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及治疗 347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347

第二节 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50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机械性障碍 355

第四节 右心室梗死 358

第三十七章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361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361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72

第三十八章 小儿心力衰竭的特点及治疗进展 382

第一节 小儿心脏发育及功能状况 382

第二节 心脏功能及心脏排出量的调节因素 382

第三节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383

第四节 临床表现 383

第五节 诊断 384

第六节 心力衰竭治疗 385

第三十九章 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 390

第一节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 390

第二节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与诊断 392

第三节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治疗 395

第四十章 对心力衰竭治疗的大型临床试验报道的分析 401

第一节 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 401

第二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01

第三节 正性肌力药物 404

第四节 β-受体阻滞剂 407

第五节 钙通道阻滞剂 408

第六节 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 409

第七节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其他神经内分泌拮抗剂的应用 409

第八节 其它治疗措施 410

第四十一章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412

第一节 休息、运动与康复治疗 412

第二节 心理与生物行为学治疗 413

第三节 自我护理与患者教育 414

第四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与营养 415

第七节 超滤疗法 417

第六节 呼气末正压呼吸 417

第五节 起搏与电复律 417

第八节 机械辅助装置 418

第九节 骨骼肌心肌动力成形术 418

第十节 心室减容术 418

第十一节 心脏移植术与心肺联合移植术 419

第四十二章 利尿治疗 420

第一节 影响钠水潴留的因素 420

第二节 利尿剂疗效的评价指标 420

第三节 利尿剂的药理作用 421

第四节 心力衰竭对利尿剂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影响 422

第五节 利尿剂治疗的早期反应 422

第六节 利尿治疗的一般原则 423

第七节 利尿剂实际应用的几个问题 423

第八节 未来对水钠潴留和水肿的治疗 425

第四十三章 强心甙的应用 427

第一节 强心甙的药理作用 427

第二节 强心甙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431

第三节 强心甙的临床应用 433

第四节 强心甙的给药方法 436

第五节 强心甙应用注意事项 437

第六节 强心甙药物中毒 438

第四十四章 血管扩张剂治疗 444

第一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血管扩张治疗的合理性 444

第二节 有机亚硝酸盐与硝普钠 446

第三节 长程血管扩张剂治疗 451

第四十五章 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 452

第一节 心力衰竭时的RAS 452

第二节 RAS抑制剂 453

第三节 ACEI在心力衰竭时的临床效应 454

第四节 ACEI在心力衰竭时的应用 455

第五节 ACEI的不良反应 456

第四十六章 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物 459

第一节 拟交感胺类药物 459

第二节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461

第四十七章 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 464

第一节 交感神经系统作为CHF的治疗靶 464

第二节 β-阻滞剂的短期效应 465

第三节 长期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生存率的影响 465

第四节 β-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 467

第六节 结论 468

第五节 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468

第四十八章 钙通道阻滞剂 470

第一节 生物学效应 470

第二节 化学结构和药代动力学 470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 473

第四节 药理学作用 473

第五节 结论 477

第二节 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480

第四十九章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 480

第一节 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480

第三节 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级与诊断 482

第四节 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 486

第五十章 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及评价 489

第一节 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的危险性 489

第二节 心力衰竭病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491

第三节 心力衰竭病人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 492

第一节 心力衰竭病人抗血栓制剂应用的理论基础 496

第五十一章 抗凝和抗血小板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评价 496

第二节 心力衰竭中血栓形成的基础 497

第三节 阿司匹林在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499

第四节 华法林在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500

第五十二章 终末期心力衰竭外科治疗进展 504

第一节 骨骼肌动力性心肌成形术 504

第二节 心室功能辅助装置的使用 506

第三节 左心室减积成形术(Batista手术) 507

第五节 全人工心脏的研究现状 509

第四节 心脏和心肺移植术 509

第五十三章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511

第一节 难治性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 511

第二节 诊断 512

第三节 治疗 513

第四节 结束语 519

第五十四章 心力衰竭未来的治疗方向 520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521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的细胞保护 524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的基因治疗 526

第四节 小结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