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二、1950—1951年度以来农业的发展 5
三、生产率低的原因 13
四、1951年以来印度的作物结构 17
(下册) 23
第三编 国民经济中的农业 23
第二十七章农业:生产力发展趋势与作物结构 2— 23
目 录 23
一、灌溉 24
二、多功能河谷工程:一场论战 32
三、化肥和人畜肥 35
四、改良种子 38
五、土壤的保护和开垦 40
六、印度牲畜状况 41
七、农业机械化 45
第二十八章灌溉与农业投人 24— 50
一、发展中国家土改的必要性和范围 51
二、废除中间人制度 52
三、租佃改革 56
四、土地持有最高限额 62
五、对土地改革的评价 69
第二十九章土地改革 51— 73
一、经济占有权的含义 74
二、印度土地经营占有规模结构 76
三、农场规模、生产率和效益/农场效率 83
四、土地持有破碎和分散问题 88
五、合作农业 92
第三十章农场规模与生产效率 74— 95
一、农民对信贷的需求和来源 96
二、农业财政的显著特征 106
三、信贷合作社和农村信贷 108
四、土地开发银行 114
五、印度合作运动的评价 118
六、商业银行和农村财政 122
七、地区农业银行 129
八、国民银行和农村信贷 133
九、农业信贷检查委员会的建议 137
十、农村债务问题 139
第三十一章印度农村信贷组织 96— 144
一、印度农业销售现状 145
二、规则市场 147
三、销售合作社 149
四、政府和农业销售 154
五、印度仓库 155
第三十二章农业销售与储存 145— 158
一、粮食问题和粮食政策 159
二、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 168
三、农业新战略和印度农业现代化 171
四、新战略的成就 174
五、新战略的弱点 177
六、绿色革命的教训 181
七、农业新地区的推进 184
第三十三章粮食问题和绿色革命 159— 189
一、农业税对发展中经济的重要性 190
二、农业税现状 191
三、印度农业税负 192
四、农业附加税 196
五、拉杰委员会对农业附加税的建议 198
六、农业所得税 207
第三十四章印度的农业税 190— 211
一、五年计划期间的农业 212
二、“六五”计划(1980—1985年)的农业 222
三、“七五”计划(1985—1990年)的农业 224
第三十五章五年计划期间的农业 212— 229
一、印度农业工人的现状 230
二、农业工人处于经济贫困状态的原因 232
三、改善农业工人状况的建议 233
四、政府对农业工人的有关措施 235
五、农业工人与最低工资 236
六、废除契约劳动 238
第三十六章农业工人 230— 241
一、工业化的作用 243
二、工业化模式 246
三、印度经济计划前夕的工业模式 248
四、工业模式和五年计划 250
五、对计划条件下工业增长的评论—结构改革 261
六、印度工业增长率 273
第四编印度工业 284
第三十七章工业发展模式和工业发展计划 243— 284
一、钢铁工业 286
二、棉和合成纤维纺织工业 291
三、黄麻工业 302
四、制糖工业 306
五、水泥工业 312
六、造纸工业 317
七、石化工业 321
第三十八章重要大型工业 285— 329
一、小型企业和乡村企业的定义 330
二、小型工业在印度经济中的作用 332
三、有关小型工业的辩论 336
四、消除无能的政策和计划 342
五、各五年计划中的乡村工业和小型工业 346
六、小型工业政策 351
第三十九章小型工业 330— 359
一、工业病态企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60
二、大中型工业病态企业产生的原因 360
三、防止和复兴大、中、小型病态的措施 369
四、小型工业病态企业 372
五、防止工业病态和国家的政策 376
第四十章工业病态企业 360— 385
一、中小型工业金融 386
二、大型工业金融 390
三、印度工业金融公司 392
四、邦金融公司 395
五、印度工业信贷和投资公司 397
六、印度工业开发银行 398
七、印度信托投资公司 404
八、印度工业复兴银行 406
九、印度进出口银行 407
十、金融中介的出现 410
十一、公营部门定期贷款金融机构:重要的评价 412
第四十一章工业金融 386— 417
一、工业劳工的特点 418
二、工会运动 419
三、印度的劳资纠纷 425
四、公营部门中的劳资关系 429
五、劳资纠纷的原因 432
六、劳资纠纷的解决 435
七、印度的社会保险措施 438
第四十二章劳工问题和劳工政策 418— 443
一、国家工资政策的范围 444
二、国家工资政策的主要内容 446
三、改进国家工资政策的障碍 453
四、印度的奖金问题 458
第四十三章国家工资政策 444— 464
一、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466
二、印度独立前的对外贸易 467
三、独立以后的对外贸易 470
四、印度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482
五、印度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 492
第五编印度经济中的第三产业 501
第四十四章印度的对外贸易 466— 501
一、印度独立以来的经常项目支出 503
二、国际收支危机 508
三、印度的贸易政策 517
四、阿比德·侯赛因委员会的贸易政策(1984年) 520
五、印度的外贸政策(1991年) 523
六、进口政策 527
七、出口政策 536
八、对进出口趋势的分析 542
第四十五章印度的国际收支平衡 502— 546
一、印度铁路的发展 547
二、铁路财政 553
三、铁路价格政策 559
四、公路和公路运输 562
五、铁路—公路协调 569
六、印度的水运 573
七、印度民航 578
第四十六章交通运输系统 547— 581
一、独立前的印度货币 582
二、五年计划与印度的货币制度 585
三、印度目前的货币制度 589
四、印度与国际金融机构 592
第四十七章印度的货币制度 582— 596
一、本地银行业(土钱庄) 597
二、独立后印度金融业的发展 602
三、对国有化后金融活动的估价 609
四、印度银行的盈利性 616
五、领导银行计划 618
第四十八章印度的商业金融活动 597— 622
一、印度储备银行的职能 623
二、印度货币市场的特征 627
三、印度货币市场的改革 631
四、印度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 634
五、印度储备银行与票据市场计划 641
第四十九章印度储备银行和印度货币市场 623— 645
一、银行制度的改革 647
二、公营部门金融机构的改革 655
三、货币改革与印度的资本市场 658
四、对纳拉辛哈委员会报告的评价 663
第五十章印度金融体制的改革 646— 665
一、印度资本市场的构成 667
二、独立后的印度资本市场 668
三、印度的证券交易所 671
四、印度资本市场的近况 685
第五十一章印度的资本市场 666— 689
一、1992—1993年度中央政府的预算 691
二、中央政府的国库收入 714
三、中央政府的支出 722
四、各邦政府的预算 727
五、各邦政府的国库支出 734
六、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税收及费用的趋势 737
七、印度的公共债务 739
八、印度的赤字财政 745
第五十二章印度的财政 690— 752
一、根据宪法的财政关系 753
二、财政委员会 757
三、第9届财政委员会的建议 769
四、中央与各邦在财源方面的冲突 782
第五十三章中央与各邦之间的财政关系 753— 792
一、平行经济与计划的目标 793
二、对印度黑收入的估计 795
三、国家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所对印度黑经济的研究 803
四、黑收入对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809
五、产生黑钱的因素 812
六、对揭露黑钱所实行的各种措施的考察 818
七、控制平行经济的一揽子政策的演变 822
第五十四章印度的平行经济 793— 833
一、第8个五年计划(1992—1997) 835
二、“八五”计划(1992—1997)的宏观经济范畴 839
三、公营部门的资金筹措计划(1992—1997) 846
四、增长和就业的模式 852
五、“八五”计划中的公营部门开支 856
六、“八五”计划的生产目标 858
七、社会发展的部分指标 861
第五十五章第8个五年计划(1992—1997) 834— 863
缩略语英汉对照 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