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财政导论 1
第一节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1
一、财政的产生 1
二、财政的发展 2
第二节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 4
一、社会主义财政分配活动 4
二、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 6
第三节 财政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地位 8
一、分配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8
二、财政在分配中的地位 9
第四节 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与作用 10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 10
二、社会主义财政的作用 12
三、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分配体系 14
第二章 财政收入 17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构成与形式 17
一、财政收入的构成 17
二、财政收入的形式 19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原则 20
一、发展经济、广开财源的原则 20
二、兼顾需要与可能的原则 20
三、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 21
四、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 21
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数量 22
一、影响财政收入数量的因素 22
二、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 24
第四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27
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 27
二、政府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改革 28
第五节 国家债务收入 30
一、国债的特点及作用 30
二、国债的种类与结构 32
三、国债的量度 33
四、我国债务收入概况 35
第三章 国家税收 38
第一节 税收的特征与作用 38
一、税收的基本概念 38
二、税收的特征 38
三、税收的作用 40
第二节 税收制度 43
一、税收制度的定义及其原则 43
二、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43
三、税收的分类 47
第三节 流转课税 49
一、增值税 49
二、消费税 52
三、营业税 53
四、关税 54
第四节 所得额和收益额课税 55
一、企业所得税 55
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56
三、个人所得税 58
四、农(牧)业税 60
第五节 资源课税、财产及行为课税 61
一、资源税 61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 62
三、土地增值税 62
四、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契税 63
五、车船使用税 64
六、印花税 64
七、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65
八、城市维护建设税、屠宰税、筵席税和船舶吨税 66
第四章 财政支出 68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与方式 68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 68
二、财政支出的方式 70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原则 72
一、量入为出的原则 72
二、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按比例分配资金的原则 73
三、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 75
第三节 积累性支出 76
一、固定资产投资支出 76
二、流动资金和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78
三、支援农业支出 79
第四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 80
一、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 80
二、行政管理支出 82
三、国防战备支出 83
一、社会保障支出 84
第五节 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 84
二、财政补贴 86
第五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90
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组成和原则 90
一、国家预算的性质 90
二、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 91
三、国家预算的原则 92
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 93
一、国家预算的编制 93
二、国家预算的执行 95
三、国家决算 97
四、复式预算 98
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 100
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100
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101
三、我国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改革 102
第六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07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107
一、货币的产生 107
二、货币形态的发展 108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11
一、货币的本质 111
二、货币的职能 112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 116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116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17
一、银本位制 120
二、复本位制 120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120
三、金本位制 122
四、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 123
五、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124
第七章 信用与利息 125
第一节 信用及其职能 125
一、信用的一般概念 125
二、信用的职能 126
第二节 信用形式 127
一、商业信用 127
二、银行信用 129
四、消费信用 130
三、国家信用 130
五、国际信用 131
六、个人信用 132
第三节 信用工具 133
一、短期信用工具 133
二、长期信用工具 135
三、不定期信用工具 137
四、信用工具的特征 137
第四节 利息 139
一、利息及其计量 139
二、利率的种类 140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141
四、利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42
一、银行的产生 144
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产生与种类 144
第八章 金融机构 144
二、银行的职能 145
三、银行的种类 146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148
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 149
一、我国金融机构的形成与发展 149
二、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 150
三、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 154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156
一、负债业务 156
二、资产业务 158
三、中间业务 159
一、负债业务 160
第四节 我国专业银行的业务 160
二、资产业务 162
三、中间业务(转帐结算方式) 163
第九章 金融市场 167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构成与功能 167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构成 167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169
三、金融市场的融资方式 171
第二节 货币市场 172
一、同业拆借市场 172
二、政府短期债券市场 173
三、票据市场 174
四、大额定期存款单市场 175
第三节 资本市场 176
一、证券发行市场 177
二、证券流通市场 179
三、有价证券交易价格 180
第四节 金融市场的功能 182
一、促进资金融通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182
二、实现社会闲散资金向生产资金的转化 182
三、为经济活动提供信息 183
四、调节国民经济 184
第十章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185
第一节 货币流通的形式与渠道 185
一、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 185
二、货币流通的形式 186
三、货币流通的渠道 188
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 190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要量公式 190
二、我国对货币需要量的测算方法 192
三、西方学者的货币需求理论 193
第三节 货币的供给 196
一、货币层次的划分 196
二、货币供给过程 197
三、制约货币供给量的其他因素 199
四、货币供求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 200
第四节 通货膨胀 201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201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202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 203
四、通货膨胀的危害 205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 206
第十一章 对外金融关系 208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208
一、外汇 208
二、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209
三、汇率的种类 210
四、汇率升跌的计算方法 213
第二节 汇率制度与汇率变动 214
一、汇率制度 214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216
三、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218
第三节 国际收支 219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219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224
三、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226
第十二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28
第一节 财政政策 228
一、财政政策目标 228
二、财政政策工具 229
第二节 货币政策 232
一、货币政策目标 232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233
三、货币政策工具 234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238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238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 241
后记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