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士和主编;淮安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14020661
  • 页数:1006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二节 陋习 30

第一编 建置 区划 59

第一章 建置 59

第一节 沿革 59

第二节 境域演变 60

第二章 城垣 61

第二节 明清时淮城的城市规划布局 61

第一节 城垣变迁 61

第三章 区划 62

第一节 民国时期淮安的行政区划 62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淮安的行政区划 64

第四章 乡镇 68

第一节 淮城镇 68

第二节 板闸镇 69

第三节 车桥镇 70

第四节 平桥镇 71

第五节 钦工镇 72

第七节 流均镇 73

第六节 朱桥镇 73

第八节 溪河镇 74

第九节 苏嘴镇 75

第十节 林集镇 75

第十一节 泾口乡 76

第十二节 博里乡 76

第十三节 仇桥乡 77

第十四节 复兴乡 78

第十五节 施河乡 78

第十七节 马甸乡 79

第十六节 建淮乡 79

第十八节 七洞乡 80

第十九节 范集乡 81

第二十节 南闸乡 82

第二十一节 三堡乡 82

第二十二节 顺河乡 83

第二十三节 季桥乡 84

第二十四节 城东乡 84

第二十五节 徐杨乡 85

第二十六节 席桥乡 86

第二十八节 南马厂乡 87

第二十七节 宋集乡 87

第二十九节 茭陵乡 88

第三十节 园艺场 88

第三十一节 原种场 89

附:白马湖农场 89

第二编 自然环境 91

第一章 地质 92

第一节 地层 92

第二节 地质构造 93

第三节 水文地质 94

第四节 工程地质 95

第二章 地貌 96

第五节 矿藏 96

第一节 地貌特征 96

第二节 地貌分区 97

第三章 河湖 97

第一节 河流 97

第二节 湖荡 98

第四章 气候 98

第一节 四季特征 98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100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103

第一节 土壤分类 104

第五章 土壤 104

第二节 水稻土类 105

第三节 潮土类 106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107

第一节 野生动物 107

第二节 野生植物 108

第七章 环境保护 110

第一节 环境污染现状 110

第二节 主要污染源 111

第三节 环境治理 112

第四节 环境监测 113

第三编 农业 115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 116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16

第二节 土地改革与复查 117

第三节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117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19

第五节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2

第二章 农业区划与耕作制度 123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23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25

第一节 品种演变与布局 126

第三章 种子 126

第二节 良种选育和经营 128

第四章 肥料 129

第一节 有机肥 129

第二节 无机肥 130

第三节 菌肥 130

第五章 作物栽培 131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31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34

第一节 病虫草鼠害的防治 138

第六章 农作物保护 138

第二节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142

第二节 农业机械 143

第七章 农业机具 143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43

第三节 农机管理 145

第四编 林牧副渔 147

第一章 林业 148

第一节 用材 148

第二节 果树 151

第一节 家禽 153

第二章 畜牧业 153

第二节 家畜 156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60

第三章 水产业 163

第一节 水产资源 163

第二节 捕捞 164

第三节 养殖 165

第四节 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 169

第一节 花卉分布及品种 170

第四章 花卉业 170

第五节 渔政管理 170

第二节 栽培技术 171

第三节 花圃 171

第一节 栽桑 172

第五章 蚕桑业 172

第二节 养蚕 173

第五编 水利 175

第一章 河道治理 176

第一节 流域性河道治理 176

第二节 市内骨干河道治理 179

第一节 水利枢纽建筑物组成 185

第二章 淮安水利枢纽 185

第二节 水利枢纽的控制运用 186

第三章 农田基本建设 187

第一节 河网建设 187

第二节 自流灌溉工程 187

第三节 圩区建设 191

第四节 机电排灌站 192

第五节 井灌 194

第六节 平田整地 194

第四章 水利工程管理 195

第一节 堤防管理 195

第三节 机电排灌管理 197

第二节 自流灌区管理 197

第一节 水灾 198

第四节 水利管理机构 198

第五章 水旱灾情和抗灾 198

第二节 旱灾 204

第三节 抗灾纪实 206

第六编 工业 209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10

第一节 私营、个体企业 210

第二节 集体企业 211

第三节 国营企业 212

第四节 乡镇企业 213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 214

第二章 机械工业 219

第一节 概况 219

第二节 农业机械 220

第三节 工业装备 223

第四节 交通工具、设备 223

第五节 通用机械 226

第六节 其他机械产品 227

第七节 重点企业简介 228

第一节 概况 230

第三章 电子工业 230

第二节 电子元器件 231

第三节 日用电子产品 232

第四节 电讯器材 233

第五节 重点企业简介 234

第四章 纺织、缝纫工业 235

第一节 概况 235

第二节 棉、化纤纺织 236

第三节 针织复制 237

第四节 丝绸 238

第六节 毛麻纺织 239

第五节 印染 239

第七节 缝纫 240

第八节 重点企业简介 241

第五章 轻工业 244

第一节 概况 244

第二节 皮革 244

第三节 印刷纸品 245

第四节 家具及木材加工 246

第五节 粮油饲料加工 247

第六节 食品加工 248

第七节 制盐 250

第九节 重点企业简介 250

第八节 塑料制品 250

第二节 化肥 253

第六章 化学、医药工业 253

第一节 概况 253

第四节 化学助剂及其他 254

第三节 电玉粉 254

第五节 制药 255

第六节 重点企业简介 256

第七章 建材工业 257

第一节 概况 257

第二节 石灰 257

第三节 砖瓦 257

第四节 水泥及水泥制品 258

第五节 涂料及其他材料 258

第一节 概况 259

第八章 电力工业 259

第二节 发电 260

第三节 供电 262

第四节 用电 267

第七编 商业 273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274

第一节 私营商业、个体商业 274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275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75

第四节 集体商业 277

第二节 糖、烟、酒类经营 278

第一节 日用百货购销 278

第二章 商业经营 278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经营 279

第四节 农副产品购销 280

第三章 商业网点 283

第一节 城区网点 283

第二节 农村网点 284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285

第一节 饮食业 285

第二节 传统名点名菜 285

第三节 服务业 287

第一节 供销合作机构 289

第五章 供销合作社 289

第二节 供销合作经营 290

第六章 粮油经营 297

第一节 粮油经营单位 297

第二节 粮油征购 297

第三节 粮油销售 299

第四节 仓储及调运 301

第七章 对外贸易 302

第一节 概况 302

第二节 主要出口商品 303

第一节 国营交通运输业 305

第八编 交通运输 305

第一章 交通运输体制 305

第四节 个体交通运输业 306

第二节 集体交通运输业 306

第三节 乡镇交通运输业 306

第五节 交通运输管理 307

第二章 漕运和盐运 308

第一节 运输机构 308

第二节 运输路线 309

第三节 运输数量 311

第三章 水上交通运输 311

第一节 航道建设 311

第二节 船闸建设 313

第三节 渡口建设 314

第四节 港口码头建设 315

第五节 客运业务 315

第六节 货运业务 316

第七节 装卸 319

第四章 陆上交通运输 320

第一节 公路建设 320

第二节 乡村大道建设 325

第三节 桥梁建设 325

第四节 客运业务 328

第五节 货运业务 331

第六节 畜力运输 332

第九编 邮电 333

第一章 邮政 334

第一节 邮政机构 334

第二节 邮政网络 337

第三节 邮政业务 340

第四节 邮政设备 346

第二节 电信业务 347

第一节 电信机构 347

第二章 电信 347

第三节 电信设备 349

第十编 城乡建设 35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53

第一节 市政建设 353

第二节 公用事业 356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59

第一节 集镇建设 359

第二节 主要集镇简介 360

第三节 村庄建设 361

第四节 主要村庄简介 36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62

第三章 建筑业 362

第二节 建筑勘察与设计 363

第三节 建筑施工 364

第四节 建筑业管理 367

第四章 城乡建设管理 368

第一节 规划管理 368

第二节 城市建设管理 368

第三节 村镇建设管理 370

第四节 设计方案管理 370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 370

第一节 房屋 370

第二节 房产管理 372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 374

第十一编 财税金融 375

第一章 财政 376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76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78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81

第二章 税务 385

第一节 税收机构 385

第二节 农业赋税 386

第三节 工商税收 388

第四节 税务管理 389

第三章 金融 392

第一节 金融机构 392

第二节 储蓄 395

第三节 信贷 397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 401

第五节 外汇业务 401

第六节 保险 402

第十二编 经济综合管理 405

第二节 计划编制 406

第三节 计划执行 406

第一节 计划机构 406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06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07

第一节 统计机构 407

第二节 一般统计和重点统计 407

第三节 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 408

第三章 审计管理 409

第一节 审计机构 409

第二节 审计项目 410

第三节 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411

第四章 物价管理 412

第一节 物价演变 412

第三节 物价监督管理 413

第二节 物价管理范围 413

第五章 物资管理 414

第一节 物资管理机构 414

第二节 物资管理 414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 415

第一节 标准计量管理机构 415

第二节 计量单位制推行 415

第三节 计量管理 416

第四节 计量标准化管理 417

第五节 产品质量监督 418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418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 418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419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421

第四节 商标管理 422

第五节 广告管理 422

第六节 农村集市管理 423

第七节 查私缉私和打击投机倒把 424

第一节 县以上组织 42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27

第十三编 党派社团 427

第二节 县级组织 428

第三节 党组和基层党委 435

第四节 党支部 436

第五节 党员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436

第六节 党领导的农民暴劫 43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和三民主义青年团 438

第一节 国民党淮安县地方组织 438

第二节 国民党淮安县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440

第三节 三青团地方组织 441

第三章 民主党派 442

第二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 44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442

第四章 社会团体 443

第一节 工人团体 443

第二节 农民团体 444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444

第四节 妇女团体 448

第五节 工商业团体 450

第六节 文体团体 451

第七节 科技团体 451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选举 453

第十四编 政权 政协 453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453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人民代表会议 454

第三节 县(市)人民代表大会 455

第四节 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60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62

第二章 行政机构 463

第一节 县以上行政权构 463

第二节 县行政机构 465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472

第三章 人民政协 472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议 472

第二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 477

第三节 机构设置 478

第四节 主要活动 479

第二节 淮安县参议会 482

第一节 淮安县临时参议会 482

第四章 参政议政机构 482

第十五编 民政 外事 侨务 485

第一章 慈善福利 救济 扶贫 485

第一节 慈善福利 485

第二节 救济 489

第三节 扶贫 492

第二章 优抚 安置 492

第一节 拥军优属 492

第二节 抚恤 褒扬 492

第三节 安置 495

第二节 殡葬管理 496

第三章 婚姻、殡葬和地名管理 496

第一节 婚姻管理 496

第三节 地名管理 497

第四章 外事 502

第一节 外事机构 502

第二节 外事活动 502

第五章 侨务 503

第一节 机构 503

第二节 侨胞 503

第三节 侨务 504

第一节 干部来源 505

第一章 干部管理 505

第十六编 人事劳动 505

第二节 干部构成 507

第三节 干部调配 508

第四节 干部任用 509

第二章 职工管理 510

第一节 职工队伍 510

第二节 劳动就业 510

第三节 劳动计划管理 511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合同鉴证 512

第五节 劳动保护 512

第六节 职工培训 513

第三章 工资福利 514

第一节 工资 514

第二节 福利 516

第十节编 治安司法 519

第一章 治安 520

第一节 治安机构 520

第二节 锄奸剿匪 521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522

第四节 对“四类分子”改造 522

第五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523

第六节 治安管理 523

第七节 打击刑事犯罪 525

第八节 消防管理 527

第九节 户籍管理 529

第十节 交通管理 532

第十一节 看守所与劳改队 533

第二章 检察 533

第一节 检察机构 53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34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535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35

第四节 法纪检察 535

第一节 审判机构 536

第六节 监所检察 536

第三章 审判 536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37

第三节 经济审判 539

第四节 民事审判 540

第五节 申诉复查 54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43

第一节 司法机构 543

第二节 法制宣传 544

第四节 律师 544

第三节 民事调解 544

第五节 公证 545

第十八编 军事 547

第一章 兵役 547

第一节 辛亥革命以前的兵役 547

第二节 辛亥革命至全国解放期间的兵役 548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兵役 548

第二章 驻军 549

第一节 辛亥革命以前的驻军 549

第二节 辛亥革命至全国解放期间的驻军 550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51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驻军 551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地方武装 551

第二节 辛亥革命至全国解放期间的地方武装 552

第一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兵 553

第四章 民兵 553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地方武装 553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民兵 554

第五章 战事 555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的战事 555

第二节 辛亥革命至全国解放期间的战事 556

第六章 支援前线 562

第一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支前工作 562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支前工作 566

第十九编 教育 567

第二节 书院 568

第一章 旧学 568

第一节 府学 县学 568

第三节 社学 义学 武学 569

第四节 学堂 570

第五节 私塾 571

第二章 幼儿教育 571

第一节 概况 571

第二节 幼儿简介 572

第三章 小学教育 574

第一节 概况 574

第三节 课程 576

第二节 学制 576

第四节 小学简介 579

第四章 中学教育 581

第一节 概况 581

第二节 学制 585

第三节 课程 585

第四节 中学简介 590

第五章 中等专业教育 591

第一节 概况 591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592

第一节 概况 593

第二节 高等学校简介 593

第六章 高等教育 593

第七章 业余教育 595

第一节 农民教育 595

第二节 职工教育 596

第三节 干部教育 596

第八章 教师 597

第一节 教师队伍 597

第二节 教师培训 5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99

第九章 教育管理 599

第二节 行政管理 599

第三节 教学管理 600

第四节 经费管理 600

第二十编 文化 601

第一章 群众文化 601

第一节 文化馆站 601

第二节 乡镇农民文化中心 603

第二章 文学艺术 604

第一节 文学 604

第二节 艺术 606

第一节 概况 609

第三章 戏剧 609

第二节 淮剧 610

第三节 话剧 617

第四节 京剧 617

第五节 戏剧演出场所 618

第四章 电影 619

第一节 概况 619

第二节 电影管理机构 620

第三节 电影类型和放映设备 620

第五章 图书 622

第一节 图书发行 622

第二节 图书馆室 623

第三节 个人藏书 624

第二节 档案的征集、鉴定和整理 625

第六章 档案 625

第一节 档案管理机构 625

第三节 地方特色档案 626

第四节 档案利用 627

第七章 编史修志 628

第一节 清代以前的编史修志 628

第二节 清代的编史修志 628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编史修志 629

第四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编史修志 629

第一章 文物 631

第一节 玉石器 陶瓷 铜器 钱币 631

第二十一编 文物胜迹 631

第二节 碑刻 634

第三节 书画 638

第二章 遗址 639

第一节 古代遗址 639

第二节 现代遗址 643

第三章 古代建筑 名人故居 644

第一节 古代建筑 644

第二节 名人故居 645

第四章 祠墓塔馆 646

第一节 祠墓 646

第二节 塔馆 647

第五章 风景名胜 649

第一节 风景区 649

第二节 风景点 651

第三节 古树名木 652

第六章 名桥名巷 652

第一节 名桥 652

第二节 名巷 653

第二节 文物保护单位 655

第一节 文物机构及管理 655

第七章 文物管理 655

第二十三编 新闻 657

第一章 报刊 新闻通讯机构 658

第一节 概况 658

第二节 报纸 659

第三节 刊物 662

第四节 新闻通讯机构 663

第二章 广播 电视 665

第一节 广播 665

第二节 电视 666

第二十三编 医药卫生 667

第二节 医疗机构 668

第一章 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 668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68

第三节 卫生队伍 672

第二章 中医 672

第一节 淮医源流 673

第二节 淮医医家系谱 67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676

第四节 中草药 677

第三章 医疗和护理 678

第一节 医疗设备 678

第二节 科室设置 681

第三节 医疗技术 682

第四节 护理 685

第四章 防疫 685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685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 689

第三节 结核病防治 691

第四节 皮肤病防治 692

第二节 癌症治疗 693

第一节 肿瘤调查 693

第五章 肿瘤防治 693

第六章 医政和药政 694

第一节 医政 694

第二节 药政 695

第七章 卫生保健 696

第一节 卫生运动 696

第二节 农村卫生 697

第三节 公共卫生 697

第四节 妇幼保健 699

第五节 干部保健 701

第二十四编 体育 703

第一章 学校体育 703

第一节 概况 703

第二节 体育教学 704

第三节 体育师资 705

第四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业余体校 706

第五节 施行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运动会 706

第二章 社会体育 710

第一节 职工体育 710

第二节 农民体育 710

第三节 体统体育 711

第四节 国防体育 712

第五节 老年人和伤残人体育 712

第三章 竞技体育 713

第一节 体育运动项目 713

第二节 体育训练 723

第三节 教练员和裁判员 724

第四节 体育人才输送 724

第五节 承办竞赛 727

第四章 体育机构、团体及设施 730

第一节 体育机构与团体 730

第二节 体育设施 731

第二十五编 科学技术 733

第一章 自然科学 733

第一节 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 733

第二节 科技队伍 736

第三节 科技成果 737

第四节 科技普及 745

第二章 社会科学 747

第一节 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 747

第二节 学术研究 748

第二十六编 社会 751

第一章 人口 752

第一节 人口规模 752

第二节 人口构成 758

第三节 人口控制 764

第二章 人民生活 767

第一节 农民生活 767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769

第一节 回族 772

第三章 少数民族 772

第二节 其他少数民族 773

第四章 宗教 776

第一节 佛教 道教 776

第二节 基督教 782

第三节 伊斯兰教 784

第五章 会道门 785

第一节 小刀会 785

第二节 其他会道门 787

第一节 谚语 788

第六章 谚语、歇后语 788

第二节 歇后语 791

第二十七编 民谷 793

第一章 经济习俗 793

第一节 农事习俗 793

第二节 商贸习俗 795

第二章 生活习俗 800

第一节 服饰习俗 800

第二节 饮食习俗 801

第三节 居住习俗 805

第四节 出行习俗 806

第五节 卫生习俗 808

第三章 礼仪习俗 808

第一节 生育习俗 808

第二节 生日习俗 810

第三节 婚嫁习俗 811

第四节 丧葬习俗 817

第四章 岁时习俗 820

第一节 岁时节令 820

第二节 庙会 824

第一节 忌读 828

第五章 忌讳和陋习 828

第二十八编 方言 833

第一章 语音 834

第一节 声韵调 834

第二节 二字连续变调 835

第三节 声韵配合关系表 836

第四节 音节表 836

第五节 同音字表 839

第六节 与普通话对应关系 852

第二节 天文时令 855

第一节 概况 855

第二章 词汇 855

第三节 农事动植物 856

第五节 人品婚丧 860

第六节 其他词汇 861

第三章 语法 862

第一节 词和短语 862

第二节 句子 863

第四章 标音举例 864

第一节 语句 864

第二节 民歌 865

第三节 短文 866

第五章 方言例释 869

第一节 《西游记》中的淮安方言例释 869

第二节 《老残游记》中的淮安方言例例释 879

第一章 人物传略 881

第一节 古代人物 881

第二十九编 人物 881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898

第二章 人物表 929

第一节 进士 929

第二节 知名人士 933

第三节 旅居港、台和国外知名人士 935

第三章 人物名录 937

第一节 举人 937

第二节 先进人物 939

第三节 地、师级及以上领导人 941

第四节 高级知识分子 941

第五节 革命烈士 943

第三十编 附录 947

第一章 文献 947

第一节 文告 文件 947

第二节 信件 953

第二章 碑记 咏淮安诗 楹联 957

第一节 碑记 957

第二节 咏淮安诗 962

第三节 楹联 971

第三章 邑人蓍作目录 972

第一节 民国以前邑人蓍作目录 972

第二节 民国时期邑人蓍作目录 990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邑人著作目录 994

第四节 旅居港澳台和国外邑人著作目录 996

附:张达事件始末 999

后记 1003

淮安市志编纂机构和编纂人员 1005

第四节 亲属称谓 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