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凡例 1
概述 1
第一章傈僳族 8
第一节源流 8
第二节社会形态 9
一、阶级分化不明显地区的社会形态 10
二、封建领主经济和地主经济地区的社会形态 14
一、生产工具 16
第三节经济结构 16
二、耕作技术 17
三、采集、狩猎、捕鱼 18
四、家庭手工业与原始交换 19
第四节生活方式 23
一、服 饰 23
二、饮 食 25
三、住 房 27
四、交 通 28
一、婚 姻 30
第五节礼仪习俗 30
二、家 庭 33
三、命 名 34
四、节 日 34
五、道 德 36
六、丧 葬 37
七、习惯法 38
八、禁 忌 40
一、语言文字 41
第六节文 化 41
二、教 育 43
三、医 药 43
四、体 育 45
五、民间文艺 48
六、工艺美术 56
七、自然历法 56
第七节宗 教 58
一、自然崇拜 58
二、图腾崇拜的残余 60
四、基督教 61
三、祖先崇拜 61
第二章怒 族 63
第一节源 流 63
第二节社会形态 65
一、土地所有制 65
二、原始协作和剥削萌芽 67
三、社会组织 70
一、生产工具 71
二、耕作技术 71
第三节经济结构 71
三、社会分工与交换 72
第四节生活方式 74
一、服 饰 74
二、饮 食 75
三、居 住 78
四、交 通 80
第五节礼仪习俗 80
一、婚 姻 80
二、家 庭 84
三、亲属称谓 85
四、命 名 86
五、节 日 87
六、道 德 89
七、丧 葬 91
八、禁 忌 93
九、习惯法 95
第六节文 化 98
一、教 育 98
二、语言文字 98
四、文 物 101
三、历 法 101
五、民间文学 103
六、舞 蹈 104
七、器 乐 105
八、工 艺 106
九、体 育 108
十、医 药 109
第七节宗 教 109
一、原始宗教 109
二、基督教 111
四、藏传佛教 112
三、天主教 112
第三章独龙族 113
第一节源 流 113
第二节社会形态 114
一、土地所有制 114
二、初期私有制与剥削萌芽 115
三、社会组织 116
第三节经济结构 118
一、生产工具 118
二、刀耕火种的农业 119
三、耕作技术 120
四、狩猎、采集和捕鱼 122
五、手工业萌芽和商品交换 123
六、40年的主要变化 124
第四节生活方式 125
一、服 饰 125
二、饮 食 126
三、住 房 127
第五节礼仪习俗 128
一、婚 姻 128
四、交 通 128
二、家 庭 130
三、命 名 132
四、亲属称谓 132
五、节 日 133
六、道 德 134
七、原始纹面 135
八、原始习惯法 135
九、丧 葬 136
一、语言文字 138
第六节文 化 138
二、原始记事 141
三、原始历法 142
四、民间故事和民歌 143
五、音 乐 144
六、舞 蹈 145
七、工 艺 145
八、体 育 145
第七节宗 教 146
一、原始宗教 146
二、基督教 148
第四章普米族 149
第一节源 流 149
第二节社会形态 149
第三节经济结构 150
第四节生活方式 152
一、服 饰 152
二、饮 食 153
三、住 房 154
一、婚 姻 155
第五节礼仪习俗 155
四、交 通 155
二、家 庭 157
三、命 名 158
四、道 德 158
五、丧 葬 159
六、禁 忌 160
七、习惯法 161
八、节 日 162
二、教 育 163
一、语言文字 163
第六节文 化 163
三、历 法 164
四、文 物 165
五、民间故事与诗歌 165
六、舞 蹈 165
七、工 艺 166
八、体 育 167
九、医 药 168
第七节宗 教 168
一、神明崇拜 169
二、祖先崇拜 170
三、送替神 171
四、凶吉预兆 171
第五章彝 族 173
第一节源 流 173
第二节社会形态 173
第三节生活方式 174
一、服 饰 174
三、居 住 175
二、饮 食 175
第四节礼仪习俗 176
一、婚 姻 176
四、交 通 176
二、家 庭 178
三、生 辰 178
四、节 日 179
五、道 德 180
六、丧 葬 181
八、习惯法 182
七、禁 忌 182
第五节文 化 184
一、语言文字 184
二、教 育 184
三、历 法 185
四、民间文学 185
五、舞 蹈 186
六、器 乐 186
七、工 艺 186
八、体 育 187
九、医 药 188
第六节宗教信仰 189
第六章白 族 191
第一节源 流 191
第二节社会形态 192
第三节经济结构 193
第四节生活方式 194
一、服 饰 194
三、居 住 195
二、饮 食 195
四、交 通 196
第五节礼仪习俗 197
一、婚 姻 197
二、家 庭 199
三、生 辰 200
四、节 日 200
五、道 德 202
六、丧 葬 202
八、习惯法 204
七、禁 忌 204
第六节文 化 205
一、教 育 205
二、语 言 205
三、历 法 206
四、文 物 206
五、民间文学 207
六、舞 蹈 208
八、工 艺 209
七、器 乐 209
九、体 育 210
十、医 药 210
第七节宗教信仰 211
一、原始宗教 211
二、佛 教 212
三、道 教 212
第七章景颇族 213
第一节源 流 213
第二节社会形态 214
第三节生活方式 216
一、服 饰 216
二、饮 食 216
三、居 住 217
四、交 通 217
第四节礼仪习俗 218
一、婚 姻 218
三、节 日 219
二、家 庭 219
四、贺新房 220
五、道 德 221
六、丧 葬 221
七、禁 忌 223
八、习惯法 223
第五节文 化 224
一、语言文字 224
二、教 育 224
六、舞 蹈 225
五、民间故事 225
七、器 乐 225
三、历 法 225
四、文 物 225
八、工 艺 226
九、体 育 226
十、医 药 227
第六节宗教信仰 227
一、原始宗教 227
二、外来宗教 228
第二节社会形态 229
一、土地占有形态 229
第一节源 流 229
第八章藏 族 229
二、社会组织 230
第三节经济结构 230
第四节生活方式 231
一、服 饰 231
二、饮 食 232
三、居 住 232
第五节礼仪习俗 233
一、婚 姻 233
四、交 通 233
二、家 庭 234
三、生 辰 235
四、节 日 235
五、道 德 236
六、丧 葬 237
七、禁 忌 237
八、习惯法 238
第六节文 化 238
一、语言文字 238
三、历 法 239
二、教 育 239
四、文 物 240
五、民间文学 240
六、舞 蹈 240
七、器 乐 241
八、工 艺 241
九、体 育 241
十、医 药 242
第七节宗教信仰 242
第一节源 流 243
第九章汉 族 243
第三节生活方式 244
第二节社会形态 244
第四节礼仪习俗 246
其他民族 250
第十章民族工作 251
第一节解放初期的民族工作 252
一、开展对敌斗争 252
二、疏通民族关系 254
三、做好各族群众工作 255
一、区域自治筹备 257
第二节区域自治 257
二、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成立 259
第三节社会改革 261
一、“边四县”的直接过渡 261
二、“边四县”重点试办社成功 263
三、兰坪县的“缓冲土地改革” 265
四、兰坪县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 267
第四节曲折前进的二十年 268
一、“文革”前的十年 268
二、“文革”的十年 270
一、进行民族政策再教育 271
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271
第五节民族工作全面恢复发展的十年 271
三、减免税收,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 272
四、区域自治新发展 272
五、大力培养民族干部 273
六、扶持民族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274
第十一章重要事件 278
第十二章著名人物 294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县人口增长择年统计表 300
附 录 300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民族人口发展择年统计表 301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民族人口分布表 302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305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各县民委成立时间及历任领导 322
后 记 324
编修人员名单 326
参加评审人员名单 327
主要参考资料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