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法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301021860
  • 页数:317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引言中西美学比较:缘起、内容、意义 1

一比较潮流的兴起 1

二本在范式冲撞中的美学 5

三中国美学走向现代形态的背景 7

四 中西美学比较:方法、内容、意义 8

第一章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11

第一节 有与无 12

一实体与虚空:西方宇宙模式 14

二气与有无相生:中国宇宙模式 19

第二节 形式与整体功能 21

一形式:西方宇宙模式的理论化 21

二整体功能:中国宇宙模式的理论化 27

第三节 明晰与模糊 31

一明晰:西方文化的理论特色 32

二模糊:中国文化的理论特色 37

第二章中西美学的整体比较 43

第一节 中西美学的存在形态 43

一 中西美学形态的显与隐 43

二中西美学的具体存在形态 47

第二节 中西美学理论的结构方式 48

一西方美学理论的四种结构方式 48

二中国美学理论结构的两大代表 53

第三节 中西美学的历史发展 58

一 西方美学发展的四大阶段 58

二 中国美学发展的四大阶段 60

第三章和谐:中西文化理想追求的审美凝结 62

第一节 中西和谐的不同起源 62

一中国文化“和”的起源 62

二西方文化和谐的起源 66

第二节 中西和谐的基本特征 67

一 中国和谐的基本特征 67

二西方和谐的基本特征 73

第三节 中西和谐的美学表现 77

一整体:中西心灵的和谐意向之一 77

二空间:中西心灵的和谐意向之二 79

三时间:中西心灵的和谐意向之三 81

第四节 中西美学和谐的不同走向 82

第四章 悲剧:中西文化内在困境的审美凝结 85

第一节 悲剧意识的定义和中西形态 85

一悲剧意识产生的条件 85

二悲剧意识的定义 89

三文化性质与中西悲剧意识的形态 90

第二节 保存与毁灭:中西爱情悲剧意识 92

一抗争与毁灭:西方爱情悲剧意识 92

二追求与保存:中国爱情悲剧意识 93

第三节 护礼与求真:中西悲剧意识的不同侧重 102

一毁灭与崇高:护礼的轨迹 102

二知晓与跌落:求真的轨迹 109

第一节 崇高的核心及其在中西文化中的展开 112

第五章崇高:中西文化超越意向的审美凝结 112

第二节 西方崇高的诸形态 115

一柏克的崇高理论 115

二康德的崇高理论 118

三布拉德雷的崇高理论 121

四凯瑞特的崇高理论 125

五朗吉弩斯的崇高理论 126

六西方崇高理论的动态结构 128

第三节 中国崇高理论的诸形态 129

一 人物的崇高:大 129

二建筑的崇高:台 131

三高山大河的崇高:乐 133

第六章荒诞与逍遥:中西文化自由极境的审美凝结 141

第一节 抗争、自由、荒诞 142

一从抗争到自由 142

二从自由到荒诞 144

一从退隐到逍遥 151

第二节 退隐、逍遥、梦幻感 151

二从逍遥到梦幻感 157

第七章文与形式及其深入:中西审美对象结构理论 161

第一节 文与形式 162

一文与中国审美对象结构的初源 162

二形式与西方审美对象结构的初源 164

第二节 文与形式的展开 167

一文的演变与深入 167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171

第三节 多层结构的审美对象 175

第四节 人体结构的审美对象 183

第八章典型与意境:中西审美对象的最高境界 189

第一节 典型与意境及其文化精神 189

第二节 典型及其历史演化 191

一纯形与希腊精神 192

二轻形与中世纪精神 193

三典型与近代精神 195

四变形与现代精神 198

第三节 意境及其历史演化 199

一阳刚阴柔:意境类型与文化结构 201

二浓淡神逸:意境类型与儒道互补 204

三雅俗韵态:意境类型与历史发展 208

第九章中西美学的创作理论 213

第一节 摹仿自然与心师造化 213

一造化与自然 213

二摹仿自然 214

三心师造化 216

第二节 想象与内游 221

一想象与内游的心理特征 222

二联想与神游 224

三同情与物化 227

四幻想与玄游 229

第三节 直觉与兴 231

一兴 231

二直觉 233

第十章中西美学的灵感理论 236

第一节 确然神赐与宛如神助 237

一 神赐论:以人人关系为主的灵感论 237

二突然性:以人景关系为主的灵感论 239

第二节 天才与人品 244

一天才论的六位代表 244

二人品论的三种理论 251

第三节 无意识与参悟 255

一无意识 258

二参悟 262

第十一章中西美感的主体构成 262

第一节 中西美感主体构成的初型 262

一五官整合的美感主体构成 262

二眼耳独尊的美感主体构成 267

第二节 中西美感主体构成的历史发展 268

一感官与心气:孟、庄理论 268

二感官与灵魂:从柏拉图、夏夫兹伯里到康德 274

第三节 中西美感主体构成的定型与转向 279

一 中国美感主体构成的定型:心气五官动力结构 279

二西方美感主体构成转向的三种倾向 282

第十二章中西审美的具体方式 288

第一节 观照方式:游目与焦点 288

一中国之观:远近俯抑 288

二西方之观:焦点透视 291

一观、味、悟 293

第二节 体悟与认识 293

二认识与定性 295

第三节 去除情欲与激发情欲 297

一去情去我以体物 297

二纵情任我以净化 300

第四节 心向往之与双向超越 303

后记 306

附录一:主要西方人物原名及生卒年表 307

附录二:主要西方概念中英对照表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