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几种典型的发展理论的得与失 5
(一)现代化理论 5
(二)依附论 9
(三)世界体系论 11
(四)两个共同的症结 14
1.症结之一:对于“民旅传统”的忽略 14
2.症结之二:绝对的经济至上论 19
第二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脉络与基本特征 21
(一)中国的早期现代化(19世纪60年代至1949年) 21
1.“近代化”概念之辨 21
2.近代中国演进的基本脉络 26
3.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其他具体特征 34
(二)中国现代化的试步时期(1949年至1978年) 40
1.突出特征 40
2.其他明显特征 44
3.根源之一 50
4.根源之二 54
5.历史位置与启示 60
(三)中国现代化内在生长力的初步发育阶段(1978年至今) 62
1.释“现代化内在生长力” 62
2.勃勃走势 67
3.不足之处 75
4.不足之处的根源 79
5.持续推进 83
第三章 一项比较研究:中西传统社会结构与现代化模式 85
(一)中西传统社会结构的比较 85
(二)关于某些相对恒定者的存在 92
(三)中西现代化模式的某些差异 95
1.集权仍将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95
2.得以稳定的制约机制有异 97
3.推进方式的不同 100
4.开放模式的差异 101
第四章 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 103
(一)开放 103
1.开放过程两个阶段的特点与衔接 103
2.开放的真正意义 108
3.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开放过程 113
(二)社会动员 115
1.社会动员的界定与特征 115
2.社会动员对于发展的重要作用 117
3.防止不规则的社会动员 121
第五章 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些特有的问题 125
(一)大国综合优势与大国综合症 125
1.这一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原因 125
2.大国综合优势 128
3.大国综合症 132
4.启示与措施 136
(二)人口问题 137
1.畸形化的人口现状 137
2.压力与危害 141
(三)二难现象 150
1.二难现象的主要表现 150
2.二难现象的负效应 155
3.对策 157
(四)变异现象 159
1.原因及其他 159
2.变异现象的两种类型 163
3.变异现象的消极影响 165
(五)职工的某些“贵族化”倾向 167
1.表现 167
2.根由 171
3.职工的某些“贵族化”倾向的不利影响 173
4.几项必要的措施 174
第六章 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176
(一)全面现代化 176
1.经济领域的现代化 176
2.民族意识的现代化 177
3.社会结构的优化 181
4.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187
5.人的现代化 187
6.生活方式的高度文明化和高度合理化 188
7.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88
8.教育的现代化 190
(二)社会质量:衡量社会完善与否的重要尺度 195
1.有关社会质量问题的提出 195
2.社会质量的特征 197
3.社会质量的三种基本类型 202
4.社会质量的变异及其原因 204
(三)适度发展 209
1.非适度的高速增长 209
2.适度发展的依据 214
3.适度发展的基本特征 216
4.确定适度发展基本模式刻不容缓 222
附录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思想 224
附录二 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锻造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