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1
第一节 位置和境域 1
第二节 行政区划 3
第二章 东南山国和以非金属居优势的矿产 7
第一节 地貌的主要特征 7
第二节 形成地貌的因素 14
第三节 地貌分区 23
第四节 以非金属居优势的矿产资源 28
第三章 暖湿的亚热带气候 41
第一节 气候特征 41
第二节 形成因素 45
第三节 主要气候要素 50
第四节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60
第四章 “短而壮”的河流 65
第一节 水系的主要特征 65
第二节 水文的主要特征 68
第三节 水资源评价 70
第四节 主要河流 72
第五章 多种多样的植物 80
第一节 植物区系的主要特征 80
第二节 丰富的植物资源 83
第三节 主要植被类型 89
第六章 富铝化作用的土壤 100
第一节 土壤形成的特殊性 100
第二节 主要的土壤类型 103
第三节 土壤的利用与改良 110
第七章 富饶的海域 114
第一节 海岸和海域的基本特征 114
第二节 富饶的海洋资源 125
第八章 别具特色的经济发展历史 129
第一节 秦汉时期 129
第二节 晋隋时期 130
第三节 唐宋时期 132
第四节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 138
第五节 雅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 141
第六节 甲午战争到民国时期 143
第九章 迅速增长的人口 145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45
第二节 人口结构 147
第三节 人口密度及其地区差异 150
第十章 国民经济述要 152
第一节 经济发展速度呈波动状 152
第二节 生产部门结构趋于合理 153
第三节 生产布局趋于合理化 157
第十一章 发展中的“两高一优”农业 160
第一节 建国以来农业发展概况 160
第二节 种植业 166
第三节 林业 188
第四节 畜牧业 190
第五节 水产业 193
第十二章 以轻型为主的工业 197
第一节 工业发展的速度与特点 197
第二节 能源工业 204
第三节 冶金工业 210
第四节 机械工业与电子工业 214
第五节 化学工业 218
第六节 森林工业 220
第七节 建筑材料工业 221
第八节 食品工业 223
第九节 纺织工业 225
第十节 造纸工业 227
第十一节 工艺美术品手工业 228
第十三章 迅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业 229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历史回顾 229
第二节 建国以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32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展望 249
第十四章 经济地理区与主要城市 253
第一节 闽东区 253
第二节 闽南区 261
第三节 闽北区 269
第四节 闽西区 273
第十五章 保护环境 造福桑梓 279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 279
第二节 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 281
第三节 生态环境的保护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