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艰苦创业七十年 1
一、创立中国人自办的医学院(1927~1932年) 3
二、独立建院、新校舍落成和创办中山医院(1932~1937年) 6
三、内迁昆明重庆(1937~1945年) 9
四、复员回沪艰辛维持(1945~1949年) 11
五、学校新生,确立党对学校的领导(1949~1951年) 13
六、建立新的领导体制和院系调整(1952~1955年) 16
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医科大学(1956~1966年) 21
八、“文化大革命”的破坏(1966~1976年) 28
九、拨乱反正,恢复正常教学秩序(1976~1986年) 31
十、振兴上医,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1987~1997年) 38
第二篇 累累硕果庆丰收 55
一、本、专科教育及成人教育 57
二、研究生教育 76
三、医疗工作 90
四、科研工作 105
五、师资队伍建设 128
六、国际交流 136
第三篇 革命传统激后人 147
一、地下党支部的建立及在重庆的斗争 149
二、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建立的党支部及反“甄审”斗争 152
三、沪渝学生的汇合及“抗暴”斗争 156
四、打响上海“反饥饿、反内战”斗争第一炮 158
五、白色恐怖下不屈不挠坚持斗争 167
六、迎接解放 171
七、教工中的党组织及早期参加革命的同志 176
第四篇 一级教授传记 183
药理学家张昌绍(1906~1967年) 185
临床放射学家荣独山(1901~1988年) 199
生理学家徐丰彦(1903~1993年) 213
病理学家谷镜?(1896~1968年) 229
内科学家林兆耆(1907~1992年) 245
肺科学家吴绍青(1895~1980年) 259
皮肤科学家杨国亮(1899~) 269
妇产科学家王淑贞(1899~1991年) 277
预防医学家苏德隆(1906~1985年) 289
儿科学家陈翠贞(1898~1958年) 303
眼科学家郭秉宽(1904~1991年) 315
外科学家沈克非(1898~1972年) 325
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颜福庆(1882~1970)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