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一、本章纲要 1
1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2 马克思主义哲学 2
3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5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6
1.基本概念 6
2.基本原理 7
3.原理的运用 10
三、选择题练习 12
(一)单项选择题 12
(二)双项选择题 14
(三)多项选择题 15
四、思考题练习 17
(一)简答题 17
1.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怎样的? 17
2.人生观、历史观和世界观是什么关系? 18
3.简述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特点 18
4.简述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19
5.简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产生的根源与条件 19
6.简述历史上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特点 20
(二)论述题 20
1.试论在科学高度发展的现时代,唯心主义依然存在的原因 20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21
3.结合当前形热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意义 22
1 物质 24
第2章 世界的物质性 24
一、本章纲要 24
2 运动 25
3 时间和空间 26
4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27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28
1.基本概念 28
2.基本原理 29
3.原理的运用 32
三、选择题练习 33
(一)单项选择题 33
(二)双项选择题 33
(三)多项选择题 36
四、思考题练习 37
(一)简答题 37
1.简述列宁关于物质范畴的定义及其重大意义 37
2.说明哲学物质范畴同物质形态、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38
3.简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8
4.简要说明相对静止在认积中的意义 39
5.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为什么是不可分离的? 39
6.如何理解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0
(二)论述题 41
1.试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原理,论述抓住时机、集中力量把国内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必要性 41
2.试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根本要求 42
一、本章纲要 43
1 意识的起源 43
第3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3
2 意识的本质 44
3 意识的作用 46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47
1.基本概念 47
2.基本原理 48
3.原理的运用 48
三、选择题练习 49
(一)单项选择题 49
(二)双项选择题 51
(三)多项选择题 54
1.意识是怎样在物质世界的发展中产生的? 57
2.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57
(一)简答题 57
四、思考题练习 57
3.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58
4.如何理解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58
5.意积的能动性是怎样表现的? 59
6.简述物质和意积的关系 60
(二)论述题 60
1.为什么说只有对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才能彻底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学习和掌握这一原理有何现实意义? 60
2.怎样正确理解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62
3.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这一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63
第4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5
一、本章纲要 65
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65
2 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66
3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67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69
1.基本概念 69
2.基本原理 70
3.原理的运用 72
三、选择题练习 73
(一)单项选择题 73
(三)双项选择题 76
四、思考题练习 81
(一)简答题 81
1.简述联系的多样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81
2.为什么说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81
3.为什么说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意特征? 81
5.唯物辩证法与诡辩论有什么区别? 82
4.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同黑格尔的辨证法有什么区别? 82
6.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83
(二)论述题 83
1.试用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83
2.试述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其对于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指导意义 84
第5章 对立统一规律 86
一、本章纲要 86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86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87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8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90
1.基本概念 90
2.基本原理 92
3.原理的运用 94
三、选择题练习 95
(一)单项选择题 95
(二)双项选择题 98
(三)多项选择题 101
四、思考题练习 105
(一)简答题 105
1.简述辩证的同一性与形而上学同一性的区别 105
2.简述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105
3.为什么说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106
4.为什么说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06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掌握这一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107
(二)论述题 107
6.矛盾融合是否便是“矛盾调和论”? 107
5.辨证法的全面性和折衷主义的区别在哪里? 107
2.试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又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必要性 108
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它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有何重要指导意义? 109
第6章 质量互变规律 110
一、本章纲要 110
1 质、量、度 110
2 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111
3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112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113
1.基本概念 113
2.基本原理 113
3.原理的运用 115
(一)单项选择题 117
三、选择题练习 117
(二)双项选择题 120
(三)多项选择题 123
四、思考题练习 126
(一)简答题 126
1.认识事物的量有什么意义? 126
2.简述量变和质变发生的原因 127
3.简述度与关节点的联系和区别 127
4.简述质和属性的关系 127
5.简述阶段性部分质变及其分生的原因 128
6.简述局部性部分质变及其发生的原因 128
8.简述质变与量变中的部分质变的区别 129
9.简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同对立统一规律的关系 129
7.简述量变与质变中量的扩张的区别 129
(二)论述题 130
1.试用质量互变规律说明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相统一原理的正确性 130
2.什么是度?掌握度有何重要意义? 131
第7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32
一、本章纲要 132
1 肯定和否定 132
2 否定之否定 133
3 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34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135
1.基本概念 135
2.基本原理 136
3.原理的运用 138
(一)单项选择题 139
三、选择题练习 139
(二)双项选择题 142
(三)多项选择题 146
四、思考题练习 148
(一)简答题 148
1.简述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148
2.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 149
3.肯定方面是代表新生事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代表旧事物的方面,这一说是否正确?请简单说明道理 149
4.如何理解否定之否定阶段是“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149
5.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与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区别 150
(二)论述题 150
1.用辩证否定的原理,说明我国在实行对外形放的过程中,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防止“和平演变”的必要性 150
2.什么是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何实际意义? 151
1 原因和结果 153
第8章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153
一、本章纲要 153
2 必然性和偶然性 154
3 可能性和现实性 155
4 内容和形式 156
5 现象和本质 158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159
1.基本概念 159
2.基本原理 160
3.原理的运用 162
三、选择题练习 164
(一)单项选择题 164
(二)双项选择题 167
(三)多项选择题 169
四、思考题练习 173
(一)简答题 173
1.简述假象与真象、错觉的关系 173
2.“形式落后于内容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形式超越于内容会促进事物的发展”,这一说法是否正确?请简单说明理由 173
3.“抽象的可能性是根本不可能变成现实性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174
4.为什么说假象也是本质的一个方面、一个规定、一个环节? 174
5.为什么说科学认识和任务在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175
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某某工作毫无结果,这是否说明世界上有些原因没有产生结果呢? 175
7.“在此之后”是否便是“因此之故”? 175
(二)论述题 176
1.用内容和形式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原理,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76
8.“制造永动机”和“海底捞针”是否是不可能性? 176
2.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对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何重要意义? 177
第9章 认识和实践 179
一、本章纲要 179
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79
2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181
3 认识的辩证运动 181
4 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184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185
1.基本概念 185
2.基本原理 187
3.原理的运用 189
三、选择题练习 190
(一)单项选择题 190
(二)双项选择题 192
(三)多项选择题 194
四、思考题练习 196
(一)简答题 196
1.简述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196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6
3.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97
4.什么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198
5.既然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为什么要重视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的学习? 198
6.为什么说感性认识是认识运动中初级的然而又是必经的阶段? 199
7.为什么说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又依赖于感性认识? 200
8.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为什么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 200
10.为什么说认识的辩证运动所体现的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1
9.简述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区别与联系 201
1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实践--认识--实践”是什么关系? 202
(二)论述题 203
1.运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203
2.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说明正确地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必要性 203
第10章 真理 205
一、本章纲要 205
1 客观真理 205
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06
3 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作用 207
4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209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210
1.基本概念 210
2.基本原理 211
3.原理的运用 212
三、选择题练习 214
(一)单项选择题 214
(二)双项选择题 215
(三)多项选择题 217
四、思考题练习 218
(一)简答题 218
1.为什么说真理和谬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18
2.既然真理是有用的,为什么不能说有用就是真理? 219
3.相对主义和承认真理的相对性的区别何在? 219
4.“被社会公认的认识就是真理”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19
6.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为什么不能把它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220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20
7.如何理解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21
8.简述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 221
(二)论述题 222
1.从物质结构理论(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分子论、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历史发展,阐明真理是由相对到绝对的发展过程 222
2.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223
第11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224
一、本章纲要 224
1 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224
2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226
3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27
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229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230
1.基本概念 230
2.基本原理 231
3.原理的运用 234
三、选择题练习 236
(一)单项选择题 236
(二)双项选择题 238
(三)多项选择题 239
四、思考题练习 241
(一)简答题 241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历史唯物论和历史唯心论有哪些根区别? 241
2.简述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原因 241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42
5.简述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关系 243
4.什么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243
(二)论述题 244
1.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剖析“人都是自私的”观点的错误 244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有什么意义? 245
第12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47
一、本章纲要 247
1 生产力 247
2 生产关系 248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49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250
1.基本概念 250
2.基本原理 251
3.原理的运用 254
(一)单项选择题 255
三、选择题练习 255
(二)双项选择题 257
(三)多项选择题 259
四、思考练习题 262
(一)简答题 262
1.简述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62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62
3.如何理解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263
4.简述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64
5.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64
(二)论述题 265
1.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265
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的规律?把握这一规律有何意义? 266
1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68
第13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68
一、本章纲要 268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269
3 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271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272
1.基本概念 272
2.基本原理 272
3.原理的运用 277
三、选择题练习 278
(一)单项选择题 278
(二)双项选择题 280
(三)多项选择题 282
2.简述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形态理论的意义 284
1.如何理解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构成? 284
(一)简答题 284
四、思考题练习 284
3.如何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85
4.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 286
(二)论述题 286
1.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把握这一规律有何意义? 286
2.试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288
第14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290
一、本章纲要 290
1 阶级和阶级斗争 290
2 国家 291
3 社会革命 292
4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293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294
1.基本概念 294
2.基本原理 295
3.原理的运用 298
三、选择题练习 300
(一)单项选择题 300
(二)双项选择题 303
(三)多项选择题 305
四、思考题练习 307
(一)简答题 307
1.如何理解阶级范畴? 307
2.简述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 308
4.为什么说“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309
3.简述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309
5.如何理解国家的本质? 310
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 310
7.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311
(二)论述题 311
1.为什么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 311
2.如何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12
第15章 社会意识 314
一、本章纲要 314
1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314
2 社会意识的构成 315
3 意识形态诸形式 317
1.基本概念 319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319
2.基本原理 320
3.原理的运用 321
三、选择题练习 322
(一)单项选择题 322
(二)双项选择题 324
(三)多项选择题 326
四、思考题练习 329
(一)简答题 329
1.社会意识及其一般特点是什么? 329
2.社会意识的构成是怎样的? 329
3.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如何? 329
4.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如何? 330
5.什么是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330
7.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关系如何? 331
6.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331
8.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32
(二)论述题 332
1.什么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认识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332
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掌握这一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333
3.依据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性,说明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正确性 334
第16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36
一、本章纲要 336
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36
2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36
3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340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343
1.基本概念 343
2.基本原理 344
3.原理的运用 345
三、选择题练习 346
(一)单项选择题 346
(二)双项选择题 348
(三)多项选择题 351
四、思考题练习 353
(一)简答题 353
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53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354
3.为什么说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354
4.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355
1.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劳动知识分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这一作用的现实意义 356
(二)论述题 356
6.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356
5.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原则是什么? 356
2.试论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357
第17章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59
一、本章纲要 359
1 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 359
2 人类的解放 360
二、学习重点及运用 363
1.基本概念 363
2.基本原理 364
3.原理的运用 366
三、选择题练习 367
(一)单项选择题 367
(二)双项选择题 369
(三)多项选择题 371
四、思考题练习 373
(一)简答题 373
1.什么是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是怎样的历史过程? 373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73
3.什么是社会文明?如何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374
4.怎样理解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374
5.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的含义? 375
6.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375
(二)论述题 376
1.如何理解社会前进发展的总趋势?掌握这一原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376
2.试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