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叶水夫 1
引言 1
上篇 3
第一章 在两个世纪的交接点上 3
一 象征派、阿克梅派及其余波 6
二 未来派的历史命运 21
第二章 无产阶级文化派思潮 50
一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 50
二 鲍格丹诺夫的“无产阶级文化”理论 54
三 无产阶级文化派的错误 58
四 无产阶级文化派的诗歌 67
五 列宁同无产阶级文化派错误的斗争 72
六 列宁关于文化革命的思想 79
第三章 二十年代的文学流派、团体 93
一 意象派 99
二 “锻冶场” 106
三 “谢拉皮翁兄弟” 113
四 构成派 119
五 “山隘” 124
第四章 苏联文化界的一场大论战(1924—1925) 129
一 托洛茨基的取消主义文艺纲领 131
二 沃隆斯基的活动及其文艺观点 139
三 岗位派的极“左”文艺主张 166
四 俄共中央出版部召开文艺问题讨论会(1924年) 175
五 俄共中央《关于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政策》的决议(1925年) 187
第五章 “拉普”文学思潮 200
一 “拉普”的组织情况 202
二 “拉普”的主要活动 206
三 “拉普”的文学主张 217
第六章 现实主义文学的新胜利 238
第七章 新政策的颂布 276
一 诸文学团体、流派的衰落和解体 276
二 联共中央《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1932年) 282
三 苏联作家协会的成立和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 291
下篇 303
第八章 早期俄苏文学界的形式主义理论 303
第九章 早期俄苏文学界的庸俗社会学倾向 315
第十章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贡献 330
一 关于唯物主义反映论 331
二 文学的党性原则 335
三 文学遗产的批判和继承 340
四 “艺术是属于人民的” 346
第十一章 卢纳察尔斯基与早期俄苏文学思想的发展 352
第十二章 高尔基与社会主义文学问题 381
一 文学是“人学” 381
二 形象大于思想 384
三 文学遗产问题 389
四 关于创作方法 393
后记 399
跋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