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季羡林 1
孙家鼐张百熙与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周承恩 1
第一任校长——严复 张寄谦 12
没有到任的校长——章士钊 王世儒 28
博大坚贞 化腐为奇——蔡元培与北大 梁柱 赵存生 35
主持校务时间最长的校长——蒋梦麟 曲士培 55
开一代新风的文化前驱——胡适 欧阳哲生 71
唯一的名誉校长——马寅初 晏智杰 朱正直 87
江隆基与北京大学 王学珍 98
不激不随 至博至大——汤用彤与北大 汤一介 孙尚扬 113
科教树人 一代宗师——周培源与北大 盛森芝 127
生死与共话沧桑——魏建功与北大 魏至 142
风雨力耕廿五年——傅鹰在燕园 杨培增 158
我在北大跟王竹溪先生做学生 王正行 170
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开创者——冯定 谢龙 177
“我总是走自己的路”——翦伯赞与北大 张传玺 189
康有为梁启超与京师大学堂的筹建 王晓秋 204
文科学长“五四”旗帜——陈独秀 陈哲夫 214
偷取天火救中华——李大钊与北大 萧超然 232
从图书馆助理员到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与北大 萧超然 247
周恩来对北大的关怀 王效挺 262
“小平您好”北大人的心声 魏国英 275
北大青年共产主义者的卓越代表——邓中夏 萧超然 283
民主运动的斗士 进步教授的旗帜——许德珩在北大 沙健孙 300
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的足迹——邵飘萍与北大 陆彬良 317
惓惓爱国心 殷殷报国情——钱端升在北大 赵宝煦 335
从课堂走向斗争第一线——范长江在北大 方蒙 349
“民族魂”的精神光辉永照——鲁迅与北大 孙玉石 356
学苑元戎 挂冠教授——马叙伦 金安平 377
北大“五马”第一人——马裕藻 孔冈 杨康善 384
茅盾在北大 乐黛云 391
《新潮》主将“五四”指挥——傅斯年 欧阳哲生 397
开创古史研究新风的前驱——顾颉则 顾潮 411
旧国学传人 新史学宗师——范文澜 蔡美彪 425
诗人·红学家·教授——俞平伯 商金林 436
与时俱进的语言学大师——罗常培 周定一 451
接爱“五四”洗礼 坚持“五四”精神——朱自清与北大 朱乔森 466
最早诠释“五四”精神的《新潮》闯将——罗家伦 罗久芳 480
斗士·作家·教授——林语堂 严家炎 王兆胜 493
从北大到台大——记台静农 林中明 505
红楼旁听启征程 业绩风范照后人——曹靖华与北大 岳凤麟 518
诗人·学者·翻译家——冯至 严宝瑜 536
文学史家 楚辞专家——游国恩 褚斌杰 549
旁听生·作家·教授——沈从文 温儒敏 李宪瑜 555
怀念朱光潜先生 李赋宁 563
中国敦煌学的开拓者——向达 阴法鲁 肖良琼 567
北大阿拉伯语言文学学科的创始人——马坚 仲跻昆 580
国子因缘 名山事业——王力与北大 唐作藩 591
北大的智慧星——吴组缃 唐沅 611
翁文灏对北大地质学学科的关心与支持 于洸 619
丁文江章鸿钊与北大地质学学科的建设 于洸 627
北大地质学学科的奠基人——李四光 于洸 635
孙云铸与北大地质学系的发展 于洸 646
“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 吕遵谔 655
深切怀念我的北大老师曾昭抡教授 唐敖庆 668
北大生物学学科的拓荒者——张景钺 陈阅增 673
北大物理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饶毓泰 沈克琦 677
北大植物生态学学科的开拓者——李断侗 杨澄 688
北大磁学学科的奠基人——叶企孙 钟文定 694
不尽的怀念——记邓稼先 王世堂 706
“文化中国”的象征——梁潄溟与北大 王宗昱 713
生命不熄 薪火承传——冯友兰与北大 李中华 724
重建中国哲学的机缘——熊十力与北大 王守常 741
院系调整后中国第一位哲学系系主任——金岳霖 汪子嵩 749
著译交辉 中西互融——贺麟与北大 张祥龙 754
漫步于未名湖畔的美学老人——宗白华 彭锋 763
跋 萧超然 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