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镇化及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第一节 城镇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1
一、城镇的概念 2
二、城镇的特征 8
第二节 城镇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10
一、城镇起源的三种理论 10
二、城镇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12
三、中国城镇发展历程 16
第三节 城镇化及其一般规律 26
一、城镇化的含义、测度及起源 26
二、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30
三、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及基本形式 33
四、区域城镇化水平及经济社会发展 36
第二章 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的国际考察 40
第一节 世界城镇化进程 40
一、世界城镇化的总体进程 40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42
三、世界城镇化过程曲线 46
第二节 城镇化与现代化 48
一、城镇化促进了城镇的现代化 48
二、城镇化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53
第三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的差异 59
二、历史起步的差异 60
一、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60
三、形成原因的差异 61
四、经济社会发展后果的差异 63
五、世界城镇化发展过程差异对我国的启示 67
第三章 中国农村城镇化及区域比较 69
第一节 民族地区的农村发展问题 69
一、问题的提出 69
二、分散的农村经济 71
三、密集的农村人口 75
四、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 77
一、城镇化的发生 82
第二节 农村与城镇化 82
二、城镇化的本质特征 85
三、城镇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6
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87
一、城镇化发展历程 88
二、城镇化的特点 91
第四节 中国城镇化的区域差异 93
一、城镇化的区域差异 94
二、城镇体系的结构差异 96
第五节 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及其背景因素 104
一、城镇化进程所处阶段的判断 105
二、城镇化的背景因素 107
第四章 城镇化现状及对社会发育的影响 117
第一节 社会发育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117
一、社会及社会发育 117
二、民族与社会发育 119
三、社会发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20
第二节 城镇化水平对社会发育的影响 124
一、城镇化与人的素质 124
二、城镇化与社会——经济结构 128
三、城镇化与社会基础结构 135
第三节 民族地区城镇化现状与社会发育 140
一、低度的城镇化水平对社会发育的影响 140
二、民族地区社会发育现状 143
三、社会发育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53
第四节 社会发育的城镇化战略 157
一、研究制定农村城镇发展战略,增强城镇对区域社会发育的带动作用 158
二、改善城镇体系是增强城镇对区域社会发育带动力的重要因素 159
三、调整与加强城镇功能是提高城镇对区域社会发育带动力的又一重要因素 160
第五章 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农村市场的培育 166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民族地区 166
一、市场的概念及市场体系的培育 166
二、民族地区市场的功能及特征 168
三、市场经济是民族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 169
一、市场经济是城镇化的基础与载体 172
第二节 城镇化与市场培育的辩证观 172
二、城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起着发展极的作用 173
三、市场发育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 175
第三节 民族地区市场发育与城镇化 178
一、民族地区市场发育状况 179
二、市场发育滞后的原因 183
三、市场发育滞后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88
第四节 促进农村市场发育的城镇化对策 191
一、健全城镇体系,促进市场一体化 191
二、强化农村中心城镇的功能,培育现代市场组织,促进区域市场发育 194
三、积极发挥农村城镇在区域经济中心协调组织功能、促进要素市场发育 194
四、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载体,提高市场运行质量 198
第六章 城镇化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200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00
一、产业结构概念及其分类 201
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202
三、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实质 203
第二节 城镇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功能和作用 204
一、城镇化与非农化 204
二、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优化 205
三、城镇化与劳动力产业转移 206
一、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07
第三节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其问题 207
二、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209
三、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城镇化制约因素 213
第四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城镇化战略 218
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原则 218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城镇化对策 219
第七章 城镇化与民族地区的人口流动 227
第一节 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基本状况 227
一、流动人口的界定与分类 228
二、流动人口的数量与特点 230
三、“民工潮”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原因 231
一、流动人口的积极作用 237
第二节 人口流动与地区发展互动关系 237
二、人口流动的负面影响 240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人口城镇化对策 242
一、人口城镇化概念 242
二、流动人口的人口城镇化态势 243
三、民族地区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政策选择 248
第四节 民族地区山区人口迁移流动与扶贫开发 252
一、问题的提出 252
二、山区人口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 253
三、人口合理再分布是山区扶贫开发的战略性措施 257
四、人口合理再分布的必要性 258
五、山西农村人口合理再分布的城镇化政策 260
第八章 民族地区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 266
第一节 城镇化标准及评价指标 266
一、确定城镇化标准及评价指标的思路和原则 266
二、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标准 270
第二节 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战略选择 271
一、城镇化战略选择的基本前提 271
二、城镇化的战略选择 275
第三节 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279
三、建立城镇建设的三大体系 280
二、加强城镇二大建设 280
一、把城乡一体化作为城镇化政策的主体 280
四、坚持加快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四条方针 281
五、实现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五个结合 282
第九章 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及模式选择 285
第一节 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 285
一、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 286
二、分散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289
三、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民族地区城镇化的现实选择 291
第二节 民族地区城镇化模式及选择 299
第三节 民族地区城镇化几种发展模式及评价 303
一、三种城镇化模式 303
二、模式的比较分析 305
三、三种城镇化模式的评价分析 308
第十章 农村城镇建设的规划与格局 310
第一节 农村城镇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10
一、城镇规划 310
二、城镇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13
第二节 民族地区城镇发展规划及现有城镇格局评价 316
第三节 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建设与格局优化 319
一、城镇发展规划战略 319
二、城镇发展规划与格局优化的原则 324
三、规划与格局应包括三个层次 325
四、城镇规划制定需要注重的问题 327
第十一章 城镇化与地区形象建设 332
第一节 地区形象建设及相关概念 332
一、形象及地区形象 333
二、地区形象建设 333
三、地区形象建设的原则及任务 336
第二节 地区形象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338
一、“形象消费竞争”与地区形象建设 339
二、地区形象建设的经济社会意义 340
第三节 城镇化与地区形象建设 341
一、地区形象建设可以促进城镇的内部发展 342
二、地区形象建设可以促进城镇的外部发展 343
第四节 民族地区形象建设的优势与落后 344
一、缺乏形象定位观念是造成民族地区形象建设落伍的主要主观原因 344
二、经济基础对民族地区形象建设的深刻制约 346
三、信息传播事业的落后对民族地区形象建设的制约作用 347
第五节 地区形象建设与民族地区形象再定位 350
一、民族地区形象再定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50
二、城镇带动型地区形象建设战略 352
三、民族地区形象定位与传播 357
四、民族地区形象的传播及目标 363
第十二章 农村城镇化与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366
第一节 农村现代化—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的现实课题 367
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变迁 370
一、地区不平衡发展 370
二、区域城乡关系不协调发展 378
三、区域经济与社会不平衡 384
四、脆弱的持续发展 390
第三节 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一农村现代化的突破与出路 398
一、城镇化牵动 398
二、城乡协调发展 402
三、区域经济与社会均衡发展 411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419
后记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