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医临证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宗柏等编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4466·8
  • 页数:974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上篇临证基础知识 1

中医临证方法和论理特点 1

一、临证方法 1

二、论理特点 3

(一)脏腑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3

(二)阴阳是中医学的说理工具 3

诊 法 7

一、望诊 7

(一)望神色 8

(二)望舌 10

(三)其他望诊 16

二、问诊 17

(一)问寒热 18

(二)问汗 20

(三)问头身痛 21

(四)问咳喘痰涎 24

(五)问呕吐 27

(六)问饮食口味 29

(七)问胸腹腰 32

(八)问二便 38

(九)问经带 42

三、切诊 45

(一)脉诊 45

(二)按诊 52

辨 证 54

一、八纲辨证 54

(一)表里 54

(二)寒热 56

(三)虚实 57

(四)阴阳 60

二、病因辨证 60

(一)六因辨证 61

(一)疏风清热退翳剂 70

(二)痰饮辨证 72

(三)瘀血辨证 73

三、脏腑辨证 75

(一)心与小肠 76

(二)肺与大肠 78

(三)肝与胆 81

(四)脾与胃 84

(五)肾与膀胱 86

四、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90

(一)六经辨证 90

(二)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91

治 疗 93

一、治疗原则 93

(一)治病求本 93

(二)扶正祛邪 96

(三)调整阴阳 97

(四)因情制宜 98

二、治疗方法 99

中篇 常用中药方剂 105

常用中药 105

总论 105

一、中药的性能 106

(一)四气、五味 106

(二)升降浮沉 110

(三)归经 112

二、中药的用法 116

(一)配伍 116

(二)用药禁忌 117

(三)用量 121

三、中药的炮制 122

(一)炮制的目的 123

(二)炮制的方法 124

各 论 135

一、解表药性味功用 135

(一)发散风寒药 137

(二)发散风热药 144

(三)临床报导选编 148

二、清热药性味功用 152

(一)清气分热药 154

(二)清热燥湿药 158

(三)清热凉血药 162

(四)清虚热药 165

(五)清热解毒药 167

(六)清热明目药 185

(七)临床报导选编 188

三、化痰止咳平喘药性味功用 196

(一)温化寒痰药 198

(二)清热化痰药 201

(三)止咳平喘药 207

(四)临床报导选编 213

四、芳香化湿药 216

(一)芳香化湿药性味功用 217

(二)临床报导选编 220

五、消食药 221

(一)消食药性味功用 222

(二)临床报导选编 226

六、行气药 227

(一)行气药性味功用 228

(二)临床报导选编 238

七、泻下药性味功用 239

(一)攻下药 241

(二)润下药 243

(三)峻下逐水药 245

(四)临床报导选编 249

八、驱虫药 252

(一)驱虫药性味功用 253

(二)临床报导选编 257

九、开窍药 257

(一)开窍药性味功用 258

(二)临床报导选编 261

十、温里药 262

(一)温里药性味功用 263

(二)临床报导选编 269

十一、平肝药 271

(一)平肝息风药性味功用 272

(二)平肝潜阳药性味功用 278

(三)临床报导选编 281

十二、安神药 283

(一)安神药性味功用 284

(二)临床报导选编 288

十三、利水渗湿药 289

(一)利水消肿药性味功用 290

(二)利尿通淋药性味功用 296

(三)利湿退黄药性味功用 301

(四)临床报导选编 306

十四、祛风湿药 309

(一)祛风湿止痛药性味功用 311

(二)祛风湿舒筋活络药性味功用 318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性味功用 324

(四)临床报导选编 328

十五、止血药 330

(一)收敛止血药性味功用 332

(二)凉血止血药性味功用 336

(三)化瘀止血药性味功用 339

(四)温经止血药性味功用 343

(五)临床报导选编 344

十六、活血祛瘀药 347

(一)活血祛瘀药性味功用 348

(二)临床报导选编 365

十七、抗肿瘤药 368

(一)抗肿瘤药性味功用 370

(二)临床报导选编 383

十八、补益药 384

(一)补气药性味功用 386

(二)补阳药性味功用 393

(三)补血药性味功用 405

(四)补阴药性味功用 411

(五)临床报导选编 417

十九、收涩药 421

(一)止汗药性味功用 423

(二)止泻药性味功用 424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性味功用 429

(四)临床报导选编 432

二十、外用药 433

(一)外用药性味功用简表 434

(二)临床报导选编 445

常用方剂 447

总 论 447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447

(一)主治药物 448

(二)辅佐药物 448

二、方剂的组成变化 449

(一)药物配伍变化 449

(二)药味加减变化 450

(一)药味多少 451

三、临证处方 451

(三)药量加减变化 451

(二)药量大小 452

(三)药物替代 453

四、药物煎服 454

(一)煎药 454

(二)服药 455

一、解表剂 457

(一)辛温解表剂 457

各 论 457

(二)辛凉解表剂 460

(三)其他解表剂 465

(四)临床报导选编 468

二、表里双解剂 470

(一)解表攻里剂 470

(二)解表清里剂 474

(三)解表温里剂 475

(四)临床报导选编 477

三、和解剂 477

(一)和解少阳剂 478

(二)调和肝脾剂 482

(三)调和肠胃汤 485

(四)临床报导选编 487

四、泻下剂 488

(一)寒下剂 489

(二)温下剂 493

(三)润下剂 496

(四)攻补兼施剂 499

(五)临床报导选编 500

五、治风剂 502

(一)祛风剂 502

(二)熄风剂 507

(三)临床报导选编 513

(一)温中祛寒剂 514

六、祛寒剂 514

(二)温经散寒剂 518

(三)回阳救逆剂 522

(四)临床报导选编 525

七、清热剂 526

(一)清气剂 527

(二)清营凉血剂 529

(三)清热解毒剂 533

(四)清脏腑剂 536

(五)退虚热剂 545

(六)临床报导选编 548

八、祛署剂 550

(一)祛暑解表剂 551

(二)清暑利湿剂 552

(三)清暑益气剂 553

(四)临床报导选编 555

九、祛湿剂 556

(一)燥湿化浊剂 557

(二)利水除湿剂 560

(三)温化水湿剂 562

(四)清热利湿剂 564

(五)攻逐水饮剂 570

(六)祛风除湿剂 572

(七)临床报导选编 579

十、润燥剂 581

(一)轻宣润燥剂 582

(二)甘寒滋润剂 584

(三)临床报导选编 587

十一、理气剂 588

(一)行气剂 589

(二)降气剂 595

(三)临床报导选编 599

十二、理血剂 601

(一)活血祛瘀剂 601

(二)止血剂 609

(三)临床报导选编 613

十三、化痰止咳剂 616

(一)燥湿化痰剂 617

(二)温肺化痰止咳剂 619

(三)清热化痰剂 621

(四)消痰化滞剂 625

(五)祛风化痰剂 626

(六)敛肺益阴止咳剂 628

(七)临床报导选编 629

十四、消导剂 631

(一)消食导滞剂 631

(二)消痞化积剂 634

(三)临床报导选编 636

十五、补益剂 637

(一)补气剂 638

(二)补血剂 646

(三)气血双补剂 649

(四)补阴剂 652

(五)补阳剂 663

(六)临床报导选编 665

十六、固涩剂 668

(一)敛汗固表剂 668

(二)涩精止遗剂 669

(三)涩肠固脱剂 671

(四)临床报导选编 673

十七、驱虫剂 674

(一)驱蛔剂 675

(二)驱绦剂 677

(三)驱蛲剂 678

(四)驱钩剂 679

(五)其他 681

十八、经产剂 681

(一)调经剂 682

(二)带下剂 686

(三)妊娠剂 690

(四)产后剂 693

(五)其他剂 695

(六)临床报导选编 700

十九、儿科剂 701

(一)疏表止咳剂 702

(二)健脾消食剂 705

(三)驱虫剂 707

(四)临床报导选编 708

二十眼科剂 709

(二)扶正益阴明目剂 715

(三)其他剂 722

(四)临床报导选编 725

二十一、痈疡剂 726

(一)内服剂 726

(二)外用剂 735

(三)临床报导选编 741

下篇常见病证治疗 744

常见证的治疗 744

一、头痛 744

二、发热 748

三、咳嗽 753

四、喘哮 756

五、失眠 760

六、眩晕 762

七、心悸 764

八、胃痛 766

九、泄泻 769

十、腰痛 772

十一、胸胁痛 775

十二、痹证 778

十三、痿证 781

十四、遗精,阳痿 785

十五、脱肛 787

十六、昏迷 789

常见病的治疗 795

一、感冒 795

二、肺痈 798

三、肺结核 801

四、急性胃肠炎 804

五、痢疾 806

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810

七、溃疡病 812

八、阑尾炎 816

九、急性胰腺炎 818

十、传染性肝炎 821

十一、肝硬化 827

十二、胆囊炎、胆石症 830

十三、胆道蛔虫症 835

十四、泌尿系感染 838

十五、泌尿系结石 842

十六、肾炎 845

十七、高血压 850

十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853)…十九、流行性乙型脑炎 856

二十、神经衰弱 859

二十一、癔病 861

二十二、癫痫 863

二十三、冠心病 867

二十四、糖尿病 872

二十五、月经失调 875

二十六、痛经 879

二十七、带下病 882

二十八、盆腔炎 885

二十九、绝经期症候群 888

三十、崩漏 890

三十一、妊娠恶阻 895

三十二、先兆流产 896

三十三、乳痈 898

三十四、产后病 900

三十五、麻疹 905

三十六、百日咳 909

三十七、遗尿 911

三十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913

三十九、坐骨神经痛 916

四十、三叉神经痛 918

四十一、耳源性眩晕 919

四十二、脑震荡 921

四十三、牙痛 923

四十四、扁桃体炎 925

四十五、慢性咽炎 927

四十六、感染性口炎 928

四十七、慢性鼻炎 930

四十八、荨麻疹 933

四十九、湿疹 936

附录 939

中医病历书写 939

辨证治疗备查方 944

常用中药药名索引 951

常用方剂索引 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