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篇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3
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3
第一节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般原理 3
一、所有制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3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涵 5
三、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6
四、坚持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8
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 10
一、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0
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13
三、社会主义的经济联合体 17
第三节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条件下的其它经济形式 18
一、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 18
二、中外合营经济 21
第二章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4
第一节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24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 24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 27
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 29
可逾越的阶段 29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性 31
一、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发展的历史前提 31
二、计划经济的实质及其特征 33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统一 36
第三节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6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特点 37
第四节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41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实现形式 41
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42
第五节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45
一、我国原有计划体制的弊端 45
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把计划调节同市场调节 46
结合起来 46
第三章社会主义按劳分配 51
第一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51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51
二、按劳分配规律的内容 54
三、按劳分配的特点 55
四、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 57
第二节按劳分配形式 61
一、社会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61
二、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劳动报酬形式 66
第三节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68
一、正确处理国家同企业的分配关系 68
二、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 71
三、反对平均主义及其它错误思想 75
第二篇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分析 81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效益 81
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82
一、生产目的的客观性及其内涵 82
二、在商品货币关系下,满足劳动者需要的特点 85
三、社会主义的物资利益原则 87
第二节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88
一、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的客观性 88
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满足人民需要的根本途径 89
第三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91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91
二、社会主义生产与需要的关系 92
第四节社会主义消费 94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 94
二、社会主义消费结构 95
三、社会主义消费水平 98
第五节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益 100
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效益的内容 100
核心问题 102
二、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102
三、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的关系 104
四、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106
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和价格 108
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108
一、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108
二、商品流通的形式 113
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 118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内市场 120
一、社会主义市场的特点 120
二、社会主义市场的结构 122
三、社会主义市场的功能 124
四、市场供求规律 126
一、计划价格的形成 128
第三节社会主义价格 128
二、社会主义价格体系 131
三、社会主义价格管理体制 134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和信贷 136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136
一、社会主义货币 136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渠道 139
三、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 141
四、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 142
第二节社会主义信用 144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信用的必要性 144
二、社会主义信贷资金的来源 145
三、社会主义信用的形式 146
四、社会主义利息 148
五、利息率 149
第三节社会主义银行 150
一、社会主义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150
二、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 152
三、社会主义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 153
四、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154
第七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157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形成和增长 158
一、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含义 158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来源 159
三、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161
第二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62
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 162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163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64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166
一、国民收入的最终用途 166
二、积累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 168
三、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 168
第四节社会主义财政 173
一、财政的本质 173
二、财政的职能 174
三、我国的财政体系 176
四、社会主义税收 178
第一节社会主义再生产类型 183
一、社会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83
第八章社会主义再生产 183
二、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 185
三、扩大再生产中的两大部类平衡关系 188
第二节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中的技术进步和产 189
业结构 189
一、技术进步与扩大再生产 189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192
三、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 197
第三节再生产总过程中的主要比例关系和生产 199
力布局 199
一、物质生产领域内的比例关系 200
二、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比例关系 202
三、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比例关系 204
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205
五、影响再生产过程比例关系的因素 207
第九章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 209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209
一、国家行使经济职能的理论依据 209
二、国家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 212
三、国家的经济管理机构 214
第二节国家管理经济的手段 215
一、行政的手段 215
二、经济的手段 216
三、法律的手段 218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220
一、计划工作和综合平衡 220
二、综合平衡的内容 222
三、综合平衡的基本原则 224
第四节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战略 226
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理论的产生 226
二、制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227
三、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 228
四、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阶段、重点及其对策 230
第五节中心城市组织经济的作用 232
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经济区 232
二、实现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措施 234
第三篇社会主义经济的微观分析 239
第十章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目的、联合和竞争 239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目的 240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特征 240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目的 242
一、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45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 245
二、增强企业活力必须正确解决的几个方面的关系 248
三、增强企业活力必须搞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 251
第三节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经济联合 252
一、经济联合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52
二、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 253
第四节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 257
一、社会主义企业竞争的必然性 257
二、社会主义竞争的特点和作用 258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企业管理 261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基础 262
一、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及其发展 262
二、企业管理的性质、特征和规律性 265
三、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内容和作用 268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 271
一、企业的领导制度 271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276
三、社会主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281
第三节社会主义企业的科学管理 283
一、企业的科学管理 283
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方法 28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和企业经济效益 288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特征和构成 288
一、资金的本质和特征 288
二、企业资金的构成 290
第二节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293
一、企业资金的循环 293
二、企业资金的周转 297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 300
第三节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核算 300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304
第四篇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311
第十三章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 311
贸易 311
第一节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311
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312
二、世界市场与国际价值 314
第二节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利用国际分工和 316
世界市场 316
一、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16
二、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18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 320
第三节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320
二、发展对外贸易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22
三、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形成 324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技术引进和利用国外资金 328
第一节引进技术和利用外资 328
一、引进先进技术 328
二、利用外资 332
三、国外智力的引进 337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特区 338
一、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338
二、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 340
三、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 342
结束语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