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本论 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及其实践形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炳炎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222000011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导言 1

一、新成本论产生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1

目 录 1

二、新成本论实践形式的发展及其意义 9

三、理论的验证 12

第二章 旧成本理论剖析 17

一、我国目前流行的以劳动报酬作为成本构成要素的成本理论 17

二、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成本价格理论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关于成本范畴的一般原理 22

三、现行成本公式是保留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本公式 31

四、现行的成本定义和公式歪曲表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34

一、社会主义劳动报酬不是补偿价值 39

第三章社会主义成本只是C 39

二、社会主义劳动报酬不是所费资金 44

三、社会主义劳动报酬不是成本构成要素 49

第四章作为经济范畴的新成本概念 55

一、价值c是社会主义资金耗费与补偿的统一,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独立化部分 55

二、独立化的价值c的社会主义性质 62

三、新价值(v+m)作为一个整体独立化为一个经济范畴(n) 64

四、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商品成本的观点 66

五、新成本范畴的定义和公式 73

一、商品经济的共性决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成本范畴的客观存在 78

第五章新成本范畴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78

二、新成本范畴的特点是由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83

三、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与新成本范畴的本质联系 86

第六章 确立新成本范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94

一、新成本范畴的确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的理论意义 94

二、新成本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运用新成本和净产值范畴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企业管理体系 100

第七章新成本范畴和社会主义商品的社会生产费用 112

一、必须区别活劳动耗费与新价值 112

二、必须区别资金的耗费与劳动的耗费 115

三、社会主义商品的企业成本与社会成本 121

一、净产值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核心范畴——社会主义必要价值 129

第八章 新成本范畴和社会主义必要价值范畴 129

二、新价值转化为社会主义必要价值 134

三、社会主义必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39

四、新概念成本和净产值的量的变动规律 141

第九章新概念成本的下降趋势和降低途径及其意义 146

一、新概念成本的下降趋势 146

二、降低新概念成本的途径 151

三、降低新概念成本的意义 156

四、生产资料资金节约的本质 158

一、社会主义新价值的三部分划分及其次序 162

第十章 新成本论和社会主义价值构成新论 162

二、社会主义价值构成公式的进一步完善 166

三、社会主义价值构成新论的现实意义 171

第十一章新成本论和新生产价格论 177

一、新概念成本和净产值 177

二、资金净产值率和新生产价格 183

三、新生产价格的理论实质 188

第十二章新成本论和二次按劳分配 191

一、马克思设想的社会对个人的直接按劳分配 191

二、第一次分配:企业职工个人收入总额的确定 196

三、第二次分配:把企业职工个人收入总额分配到个人 199

第十三章新成本论和企业活力 205

一、自主经营企业和企业活力 205

二、用净产值划分的办法确立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分配关系 211

三、净产值分成制与企业活力 213

第十四章新成本论和自主经营企业的资金运动 223

一、自主经营企业资金运动的特征及其意义 223

二、资金循环中不存在G——A过程 228

三、新成本论与自主经营企业资金运动的加速 231

第十五章 新成本论的会计学应用 238

一、改革旧核算体系的必要性和关于新的核算体系的主体设想 238

二、新概念成本会计核算程序例解 243

一、新概念成本绝对值控制原理 259

第十六章新概念成本控制法 259

二、新概念成本控制的基本做法 260

三、新概念成本的目标管理 264

四、新概念成本控制程序 265

五、 “绝对成本控制法”剖析 270

第十七章推进新成本论的进一步研究 276

一、关于新成本论的论争 276

二、运用新成本论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新路 288

一、除本分成制的试行概况 303

第十八章新成本论的实践形式(一) 303

二、除本分成制的实施方法 310

第十九章新成本论的实践形式(二) 331

一、净产值分成制的试行概况 331

二、净产值分成制的实施方法 337

第二十章新成本论的实践形式(三) 364

一、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试行的“净产值考核承包责任制” 364

二、全民所有制企业试行的“净收入分成制” 372

三、中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试行的“净收入分配制” 379

后记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