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原则 1
上篇:中医处方要领 1
(一)治病求本 2
(二)扶正、祛邪 4
(三)调整阴阳 5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5
二、中医处方用药的剂型选择 7
(一)汤剂 7
(四)膏剂 8
(二)散剂 8
(三)丸剂 8
(五)丹剂 9
(六)酒剂 9
(七)茶剂 9
(八)药露 9
(十五)针剂 10
(十四)冲服剂 10
(十三)片剂 10
(十二)糖浆剂 10
(十一)灸剂 10
(十)条剂、线剂 10
(九)锭剂、饼剂 10
附录:名家论述 11
三、中医处方用药的形式 11
(一)延用成方的要领 12
(二)成方加减化裁的形式与意义 13
(一)制方正确拟定治法的要领 16
四、自拟方的制方要领 16
(二)五行学说在制方立法中的应用 26
(三)制方的立义 27
(四)配伍组合用药的目的 28
(五)制方组药配伍的结构形式 29
(六)制方运用药七情合和的形式与意义 33
(七)制方运用药物升降浮沉的形式与意义 34
(八)制方运用药物四气的形式与意义 36
(九)制方运用药物五味的形式与意义 37
(十)制方运用药物归经的形式与意义 40
(十一)权衡方剂配伍用量的要领 42
(十二)病势与方药的效应关系 53
(十三)煎服法与服药用量 56
五、最小配伍与药对 64
(一)最简配伍方与药对的组合形式 67
(二)常用药对 75
下篇:方剂例释 99
一、解表剂 99
(一)麻黄汤 99
(二)桂枝汤 109
(四)小青龙汤 115
(三)大青龙汤 115
(五)香薷散 117
(六)香苏散 121
(七)败毒散 121
(八)麻黄附子细辛汤 123
(九)银翘散 128
(十)热毒清 135
(十一)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35
(一)大承气汤 145
二、寒下剂 145
(二)大黄牡丹皮汤 148
三、和解剂 154
(一)小柴胡汤 154
(二)逍遥散 157
四、清热剂 164
(二)犀角地黄汤 167
(三)黄连解毒汤 173
(四)普济消毒饮 175
(五)五味消毒饮 178
(六)仙方活命饮 181
(七)六神丸 184
(八)龙胆泻肝汤 190
(九)当归龙荟丸 197
(十)清胃散 197
(十一)芍药汤 201
(十二)东垣清暑益气汤 205
附:人参黄芪散 207
秦艽鳖甲散 207
青蒿鳖甲汤 208
五、清虚热剂 208
加减一阴煎 208
清经散 209
地骨皮饮 209
十珍汤 209
清骨散 209
(一)理中丸 216
六、温里剂 216
(二)附子汤 228
(三)四逆汤 228
(四)当归四逆汤 231
(五)小建中汤 234
(六)参附汤 243
七、补气剂 255
(一)四君子汤 255
(二)补中益气汤 270
八、补血剂 285
(一)四物汤 285
(三)生脉散 285
(二)归脾汤 288
(三)归芪调经汤 293
(四)当归补血汤 293
九、气血双补剂 295
十、补阴剂 303
十一、补阳剂 319
十二、固涩剂 325
十三、安神剂 333
(一)安宫牛黄丸 337
十四、开窍剂 337
(二)苏合香丸 340
十五、理气剂 343
十六、降气剂 347
十七、理血剂 359
(一)血府逐淤汤 359
(二)少腹逐淤汤 363
(三)补阳还五汤 368
(四)生化汤 373
(五)小蓟饮子 374
(六)槐花散 376
附:健脾丸 377
枳术丸 378
枳术汤 378
失笑丸 379
肥儿丸 379
木香槟榔丸 379
保和丸 380
一捻金 380
十八、消导剂 380
(一)藿香正气散 383
十九、祛湿剂 383
(二)平胃散 386
(三)茵陈蒿汤 389
(四)茵陈胆道汤 395
(五)中满分消丸 398
(六)五苓散 405
(七)实脾饮 407
二十、祛风湿剂 408
(一)羌活胜湿汤 408
(二)独活寄生汤 411
(一)川芎茶调散 414
二十一、治风剂 414
(二)地黄饮子 416
甘露饮子 417
二十二、治燥剂 418
麦门冬汤 418
百合固金汤 418
增液汤 418
桑杏汤 419
沙参麦门冬汤 420
清燥救肺汤 420
二十三、祛痰剂 422
(一)二陈汤 422
(二)温胆汤 428
(三)小陷胸汤 428
(四)海藻玉壶汤 433
(五)半夏白术天麻汤 433
二十四、驱虫剂 436
乌梅丸 436
仙鹤草根冬芽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