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切削(C) 1
C-1.自激振动时切削力与切削深度及切削面积的相关分析 孙宝元 1
C-2.新型陶瓷材料的切削机理 于思远、姜培兰、郝永健 6
C-3.铁—锰—铝—铬奥氏体钢难切削性的对策 陈才金、李加种、张维纪 10
C-4.现代钻孔技术的新发展——用麻花钻直接加工精密孔 任兆应、张维纪 15
C-5.陶瓷刀具材料的断裂性能研究 夏传波、艾兴 20
C-6.金属纤维颤振切削的试验研究 傅久炼、袁哲俊、顾熙棠 25
C-7.金属切削过程中剪切角的计算机预报 张弘弢、刘培德、胡荣生 30
C-8.一种新型的孔加工刀具:四刃钻头 吴道全、聂国虎、何建国 36
C-9.用有限元法计算陶瓷刀具的机械应力分布与刀具初期破损的关系 阎秋生、傅佑同、张景仕、彭泽民 41
C-10.车刀磨损特征量分析和状态识别研究 钟秉林、黄仁、毛玉良 46
C-11.变速切削的试验研究 于骏一、韩相吉、吴博达 51
C-12.用GMDH方法对多变参数切削过程的刀具磨损进行建模和预报 宋千、韩至骏 56
C-13.精密刀具的刀刃锋锐度问题 陈永洁、罗正川、陈日曜 63
C-14.自动化加工中刀具磨损监测的相干函数法 董卫平、蔡礼君、卢秉恒、顾崇衔 68
C-15.钻头磨损在线监测研究 李传乾、尹向东 73
C-16.高强度钢断屑机理的研究 何腾芸、于启勋 78
C-17.研究岩石切削过程的一种新方法——激光夹层散斑法 王成勇、刘培德、胡荣生、孙秀堂 81
C-18.大理石切割机理及锯片磨损的实验研究 薄化川、曹腾云、蒋昭瑾 85
C-19.脆性多晶体石材模拟切削实验研究 张明贤、滕霖 90
C-20.石板材锯切加工的研究 傅晓勇、刘培德、吴维侃 93
磨削与物理加工(G) 100
G-1.摆线齿轮的鼓形齿磨削 张建军、梁锡昌、郭文亮 100
G-2.铲磨滚刀的砂轮廓形计算与修整方法 姚南珣、王殿龙 105
G-3.立轴平磨工件表面波纹度生成机理的研究 李立、彭泽民、孙容熙、徐燕申 109
G-4.石英片的超精加工 袁巨龙、庞滔、董申 119
G-5.砂轮振动对荒磨表面温度的影响 蔡光起、郑焕文 123
G-6.振动修整对砂轮表面地形和磨削性能的影响 曹硕生、王向光、李尚平 127
G-7.磨削烧伤在线辨识的理论与实践 黄仁、时修荣、沙勇、孙小军、苏桂生 134
G-8.缓进磨削变质层对M17高温合金疲劳寿命的影响 荆长生、王威廉、刘明炜、杨月珍 139
G-9.陶瓷结合剂CBN砂轮磨削钛合金的研究 任敬心、华定安、黄奇、徐庆中 143
G-10.用COFG试验法研究磨削液的磨削性能 贾庆祥、张孟湘 148
G-11.CBN砂轮磨削高速钢(第1报)——对高速钢性能的影响 戴勇、袁哲俊 153
G-12.TC11钛合金磨削工艺及表面完整性研究 朱瑞芝、郭应竹、黄秀菊 157
G-13.蜗杆砂轮磨齿中工具的磨损规律及提高使用寿命的措施 王德伦、刘健 162
G-14.论用V型支承法磨削内孔时外圆圆度误差对内孔圆度误差的复映规律 李敬、赴汝樵、阮祥文 167
G-15.弧齿锥齿轮珩齿新工艺 袁心贵 174
G-16.电火花精密加工过程的参数识别与在线适应控制 宋主民、陈志强、曾与平、张洁、易树平、金鑫、胡政、肖运能 179
G-17.超小孔和次小孔的激光打孔 孙堃、孙秀男、刘茁 185
机床结构与优化(M) 190
M-1.机床结构件综合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温文源、许超 190
M-2.机床结构固有振动分析中一种改进的方法 孙靖民、曹玉忠 195
M-3.计算机辅助有限元建模与结构优化 陆还珠、陈年丰、徐晓东 199
M-4.具有预加载荷的多瓦调位轴承的动态间隙和系统刚度的非线性耦合计算 徐寅卿、贡根法 204
M-5.机床热特性最优结构设计 赵汝嘉、褚启勤、苏秦、彭庆金、陈元迪 211
M-6.金属切削加工中规律性误差的分析与综合 庄有土 217
M-7.有限元分析输入数据的自动生成 周迢、孙靖民、王新荣 221
M-8.低温差半壁热管的研制及其在机床上的应用 卢争、庄有土、张伯霖 227
M-9.关于机械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建模和应用的研究 殷国富、赵汝嘉、梁连生、彭庆金 232
M-10.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前处理的开发与研究 郑洪、冯辛安 238
M-11.组合机床滑台动态特性的研究 董本刚 243
M-12.结构动态修改的微机软件系统 徐占娣、剧锦瀚 247
M-13.用有限元法估计渐开线直齿内齿轮的可靠性 李卫、李青、李传乾 254
M-14.凸轮加压宽带无级变速器在机床主传动设计中的应用 黄恺、戴曙、周梦熊、樊丽兵 260
M-15.向心推力球轴承主轴组件预紧的研究 戴曙、徐信强 265
M-16.空气静压轴承数学模型的建立 宋世璋 270
M-17.铣床稳定性分析与识别 张廷贤、刘宝顺、王殿举、黄代燊 274
M-18.一种新型定位气缸的研究 周洪、路甬祥 280
M-19.线性定常系统仿真与简化通用程序及其应用 铁维麟、张健、郑焕文 285
自动化(A) 291
A-1.艺术设计雕刻面的评价研究 〔日〕松尾尚义、久保枚石 291
A-2.CAD在机床液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董华、刘能宏 298
A-3.采用偏置的结构实体几何模型生成无碰撞数控加工的刀具轨迹 〔日〕桥本真树、嘉数行则、冲野则尾 306
A-4.用于结构实体几何构型的光滑过渡自由形体素 〔日〕城间义行、嘉数行则、冲野则尾 312
A-5.CAD/CAM集成的新桥梁 应道宁、叶征浩 318
A-6.在PC机上进行冲压连续模CAD/CAM的研究 张子公、张娴如、陈金德、薄建元、顾为兵 323
A-7.数控加工仿真研究 秦鹏飞 330
A-8.计算机辅助图形数控自动编程 陈家平 335
A-9.CAD/CAM一体化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路亚衡、刘永健、李晋 343
A-10.车削CAM系统的开发研究 唐雄、王国钧 348
A-11.采用波特里网络控制目标/操作流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 〔日〕古川正志、嘉数行则、冲野则尾 353
A-12.KBCAP:一个基于知识的CAPP系统 柳卓之、郭立夫 361
A-13.论CAPP方法学与应用系统开发 赵汝樵 367
A-14.试论FMS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章建、刘一鹗 371
A-15.FMS仿真器的研制 林益耀、范学军 376
A-16.FMS的带数控系统激光导向无人小车研究 陈永光、任永益、李均 382
A-17.装配机器人系统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研究 蔡鹤皋、谢炽谦、李清源 387
A-18.单臂机器人的动态分析 刘又午、毛向前、张天笠、〔美〕E.L.休斯敦 392
A-19.工业机器人三维图形仿真技术初探 李大生、高理基、戴学耕 397
A-20.连续轨迹控制关节型平面机械手的研究 聂钢、林其骏、关中民、杨建东、陈明华 402
A-21.移动式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 荣松年、袁菁 406
A-22.一种独特的机器人全方位视觉系统 曹作良、〔美〕E.L.贺尔 412
A-23.基于规则库的机器人装配差错诊断和纠错方法 〔比〕Ph.勃洛依拉德、P.加斯帕特 417
测量与质量控制(Q) 423
Q-1.精密测量凸轮廓线的间接检测技术 胡秉辰、戴天时、赵枢中、关致民、李为 423
Q-2.表面光洁度的在线测量 费仁元 428
Q-3.误差修正技术在大型工件同轴度测量中的应用 张国雄、李敬杰、岳润玲、候文郁、何晓葵 432
Q-4.螺杆泵转子齿形的三坐标检测原理和应用 林其骏、方素平、关中民、周清芬 435
Q-5.纳米激光偏振干涉仪 张蕴玉 440
Q-6.三向压电车削测力仪 孙宝元、张弘弢、劳伟民、胡荣生 446
Q-7.单一基准同轴度误差的数学模型和微机数据处理 张玉、刘平、张魁伟 451
Q-8.用三座标机测量复杂柱面零件的廓形误差 张建军 457
Q-9.复杂曲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理论与算法 熊有伦 462
Q-10.工件测量检验的准则 李纯甫、刘温 468
Q-11.关于空间自由曲面形状精密测量方法的研究 陈声东 471
Q-12.机床差动链误差微机辅助检测系统——差动链误差描述与差动链误差诊断 李锦西、徐北平、朱国胜 477
Q-13.摆线齿轮加工误差诊断方法的探讨 李真、宋云峰 481
Q-14.螺纹磨床的传动精度研究 〔日〕柳下福藏 486
Q-15.振动、噪声和模态分析微型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的研究 温仲元、王胜利、彭伟、袁景侠、戴曙 495
Q-16.机床爬行的计算机辅助试验系统 李桂荣、朱文通、袁景侠 501
Q-17.镗杆回转误差自动补偿技术研究 王浩藩、李圣怡、刘炳运、刘学杰 506
Q-18.快速稳定机床热态精度的两种控制方法 陈子辰、陈兆年、高承煜、童忠钫 512
Q-19.在超精加工中补偿系统的非线性系统辨识 马旭、李均、王世民 516
Q-20.剃齿刀修形磨削微机补偿控制的新设想 郭隐彪、张济生 521
Q-21.轮廓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误差补偿 王会燃、林其骏、乐兑谦 525
Q-22.高精度丝杆磨削误差的计算机补偿 陈卓宁、宾鸿赞、路亚衡 529
Q-23.机床工作精度的人工预报和补偿 黄蓉、张治中 535
Q-24.多轴机床加工误差的动态补偿 杨有君、朱泓、袁景侠、路广元、赵学胜 541
主题报告(K) 547
K-1.成功地实现新技术 〔荷〕J.L.雷默斯瓦尔 547
K-2.中国数控机床和柔性制造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范宏才 552
K-3.当前中国机床制造的技术进步 张克昌 557
K-4.国外主要工业国家发展柔性制造系统的策略及我国的发展方针 金振华 562
K-5.误差补偿技术在几何量计量和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张国雄 566
K-6.超硬磨料磨削在中国的发展 钱惟圭、郑焕文 574
K-7.激光加工中的新苗头 〔联邦德国〕H.K.滕斯霍夫、H.瑟姆劳 578
K-8.我国金属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虞锡元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