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生产力总体分析 11
第一节 生产力本质 11
第二节 生产力属性 12
第三节 生产力性质 16
第四节 生产力范畴 20
第二章 生产力因素 24
第一节 生产力究竟包含多少因素 24
第二节 生产力因素分类 26
第三节 教育和精神生产是否属于生产力因素 28
第四节 何者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29
第三章 一个特殊的生产力因素--科学技术 35
第一节 生产力的三层次结构 35
第二节 科学的积累效应 38
第三节 科学的渗透效应 40
第四节 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41
第五节 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43
第六节 科学技术第一与人的因素第一 45
第四章 生产力系统 48
第一节 微观生产力系统 48
第二节 中观生产力系统 51
第三节 宏观生产力系统 53
第五章 生产力主体 58
第一节 生产力的主体与客体 58
第二节 客观生产力论 59
第三节 跨过理论难关 61
第四节 生产力主体作用的变迁 63
第五节 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 66
第六章 生产力动力体系 69
第一节 微观动力 70
第二节 宏观动力 72
第三节 动力体系 75
第四节 动力因素分析 77
第五节 社会需要与基本动力 80
第七章 生产力规律体系 83
第一节 生产力规律的性质 83
第二节 生产力规律的分类 85
第三节 生产力基本规律 88
第四节 生产力基本规律与其他生产力规律的关系 90
第五节 生产力基本规律与其他经济规律的关系 93
第六节 从生产技术史看生产力基本规律 96
第七节 从当代经济看生产力基本规律 97
第一节 生产力标准的规定 102
第八章 生产力标准 102
第二节 生产力标准的运行 105
第三节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107
第四节 从生产力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 110
第九章 商品论 113
第一节 产生商品经济的条件 113
第二节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 115
第三节 以生产力标准立论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19
第十章 产品论 122
第一节 产品与生产要素的变革趋势 123
第二节 物质产品、信息产品、劳务产品 128
第三节 产品的二重性--使用性与经济性 131
第四节 现代产品的发展趋势 137
第五节 产品论的实践意义 141
第十一章 生产力环境论 149
第一节 经济环境 151
第二节 文化环境 154
第三节 政治环境 159
第四节 “三个代表”与环境优化 162
第十二章 当代生产力论 167
第一节 从三类生产的共同点引申出当代生产力论 168
第二节 信息生产和信息产业 172
第三节 当代生产力论在信息业的应用 175
第四节 当代生产力论在服务业的应用 178
第十三章 知识经济论 180
第一节 知识经济概念通考 180
第二节 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 182
第三节 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 186
第四节 当代的经济形态结构 190
第五节 知识经济的历史地位 193
第一节 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科技源泉论 197
第十四章 科教兴国论 197
第二节 百年反思迎接新的挑战 199
第三节 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 204
第四节 科教兴国与市场经济 206
第五节 以科教兴国为纲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212
第十五章 生产力发展轨道 216
第一节 生产力要素:从自然生产力到科技生产力 217
第二节 生产力主体:从动力型到智力型 219
第三节 生产力结构:从牧业经济到知识经济 222
第四节 生产力功能:从生存型到和谐型 225
主要参考文献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