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概论 1
第二章 税收财政机构的发展 25
一、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的划分 25
二、中央财税机构 27
三、地方财税机构 33
四、财税机构的特点 36
(一)自耕农经济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38
一、土地私有制发展和田租的征课 38
第三章 土地税类型及其征课量的蠡测 38
(二)地税(田租)与地租的异同 51
(三)田租率的演变及其征课量的测度 55
(四)汉文帝未曾“连续十余年不收田租” 61
的多边考察 61
(五)田租减免的范围、幅度和期限 72
(六)田租征课办法、征纳物和仓储管理 79
(七)田租附加及其占正税的比例 90
(八)汉代田租实行轻缓政策的原因 96
二、公田的运用和假税之征课 103
(一)公田的来源和经营方式 103
(二)假税的征课办法和税率 110
(三)假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补充作用 121
第四章 末业税问题和有关杂项税收的扩大 127
一、末业生产的发展历程 127
二、末业税中若干问题的探微 136
(一)关税时征时停和在边关上的通市 136
(二)市租类型及其税率的估计 142
(三)缗钱税的性质和征课对象的发展 149
(四)盐铁、酒类政策的更替及其税收 155
三、其他杂项税收 164
四、抑末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72
第五章 计訾和訾算 182
一、计訾范围和户等差品 182
二、訾算征课和“九品混通”的起源 188
三、实行訾算的动因和利弊 191
一、“初为赋”和“泰半之赋”试析 196
第六章 按丁口征赋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96
二、按丁、口征赋的种类及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206
(一)户赋、军赋和献赋问题祛疑 206
(二)按丁、口征赋的赋目为算赋、口钱和更赋 211
(三)算赋、口钱、更赋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 225
三、按丁、口征赋的办法和它在实施中的弊端 230
四、调的产生和以调代赋之转变 239
矛盾的关系 246
第七章 徭役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其与社会 246
一、什伍编制和徭役征点的主要对象 247
二、服役者的起、止役年龄和役期 257
(一)起、止役年龄的变化 257
(二)服役期限的具文规定 263
(三)有关役期问题的商兑 268
三、“更卒”之役的范围和从役方式 281
(一)更卒的从役范围 282
(二)更卒的从役方式 292
(一)正卒各兵种的发展及其地理分布 294
四、正卒之役——轻车、材官、骑士和楼船士 294
(二)正卒的训练与赏罚 298
(三)正卒的调发与率领 304
五、屯戍之役——卫士与戍卒 309
(一)卫士 310
(二)戍卒 313
六、东汉役法的一些变化 326
七、徭役苛重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342
一、中央王朝对边陲各族行政管辖的加强 353
第八章 少数民族地区的赋役和贡输 353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赋税 358
三、贡输的品种规格和人民负担 364
第九章 赋役征调与名籍、上计制度 369
一、名籍与赋税徭役的关系 369
二、检括名籍的若干政策和措施 373
三、名籍的行政管理与上计制度 384
附录 396
秦汉赋税徭役记事年表 396
后记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