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与生长 上海现代经济兴起之若干分析 1870-1941》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樊卫国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08041245
  • 页数:4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早期上海市场经济运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全球化角度研究上海现代经济,认为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叶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上海口岸地区形成了“半边缘”的市场形态,并用“激活—生长”说来解释上海早期现代经济的发展模式。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对世界现代经济起源的提问 5

表1-1 荷兰、比利时的早期贸易(1560年左右) 9

表1-2 英国的早期羊毛、毛织品的出口(1488年9月至1540年1月) 10

第二节 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15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轫 15

二、明清经济内向化演进的形成 18

三、明清经济内向化演进的原因 23

四、明清经济内向化演进的后果 30

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框架和几点理论思考 34

一、近代上海经济史研究状况及本书的研究取向 35

二、资本主义全球化与近代上海经济的“半边缘”形态 40

三、关于“激活—生长”说 44

四、口岸经济模式——发展的悖论 57

第二章 经济“生态”的嬗变与现代经济的初兴 63

第一节 进出口贸易与“商品链”的生成 63

一、贸易的扩大与商品形态的普遍化 64

表2-1 晚清时期上海人均贸易量统计(1870—1905年) 68

二、移民潮与生活消费商品化 69

三、上海国内商品流通链的发轫 73

表2-2 晚清时期上海经海关埠际贸易值港别统计(1875—1899年) 74

第二节 列强与“半边缘”市场的形塑 82

一、条约制度和租界割据 83

二、买办制度与商业成本 87

表2-3 甲午战争前买办的收入估计(1840—1894年) 91

三、外资银行与钱庄结合的金融秩序 93

四、建立了若干为外贸服务的外资企业 98

表2-4 1862—1885年间上海的轮船公司 99

一、“轮运—电讯时代”与市场关系的变化 103

第三节 市场机制与生产社会化 103

二、“丝茶—棉制品外贸结构”与专业化生产空间 106

表2-5 鸦片战争前与1880年中国生丝产量、商品流通量的比较 107

表2-6 1871—1905年间中国大宗进口货物的比重变化 108

三、市场机制的形成与生产社会化 111

表2-7 白土丝、白厂丝出口价格的变化 112

表2-8 1886年进口布和中国布的价格比较 114

四、外来资源与新的市场主体的出现 117

第四节 私人工业投资的社会化倾向 123

表2-9 上海早期私人资本工业企业创办人、投资者情况 124

第三章 上海“半边缘”经济发展若干基本因素和形态分析(上) 132

第一节 全国中心市场:结构与关系 132

一、20世纪上叶上海市场的结构性扩张 133

表3-1 1900—1933年间上海进出口转运数值统计 139

二、上下行市场的流通体系 143

三、口岸与农村:市场两极及制导作用 149

四、中心市场与统一市场 155

表3-2 中国银行内汇汇出汇入分布百分比 162

第二节 市场竞争的多元化、国际化 166

一、结构变迁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167

表3-3 上海市各种工业资本分类实数(1931年) 170

表3-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工业中外资本的比重 172

二、竞争国际化与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 177

一、口岸与生产资料的供给 208

第三节 上海“资源”与社会化生产 208

表3-5 上海占全国历年输入洋麦总数的百分比(1921—1936年) 215

二、租界环境与资本、资金的聚集 219

表3-6 1917—1929年上海中外银行及钱庄年底库存银比较 223

表3-7 1910年中国城市银行的放款利率 226

表3-8 上海各处地价增长及复利表(1904—1929年) 230

三、移民资源与上海经济发展 231

第一节 进出口商品结构对工业化之制约 243

一、进口商品结构与进口替代及工业化 243

第四章 上海“半边缘”经济发展若干基本因素和形态分析(下) 243

表4-1 1927—1937年间上海国内贸易值统计 253

表4-2 全国和上海主要进口商品所占比重变化 255

表4-3 在华日商纱厂与华商纱厂工作效率之比较(1930年) 257

二、出口商品结构对工业化的影响 262

表4-4 全国和上海丝茶出口的比重(1895—1936年) 265

表4-5 新兴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出口比重(1894—1936年) 270

表4-6 民国时期上海工业品出口占全国的比重 273

三、外贸形态与工业化的外部条件 275

表4-7 1919年、1931年英、日、美进口商品比较 277

表4-8 1924年中国对英、日、美出口商品分类比较 281

表4-9 中美、中日、中英贸易收支占中国国际收支的比例比较 287

表4-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南洋主要地区棉制品出口 289

表4-11 上海出口南洋地区部分工业品统计 290

表4-12 近代中国外贸的几种典型国别贸易类型比较 291

表4-13 中国进出口物价指数变动 292

第二节 “过度”商业化与“有限”工业化——论商业化、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307

一、上海口岸过度商业化的几种表现 308

表4-15 外国资本在上海工商业资本投资比重(不包括日本) 322

表4-14 上海注册公司中的工商业资本的比重 322

二、过度商业化对工业的制约 323

表4-16 上海棉花、小麦价格变动情况(1912—936年) 329

三、商业循环与市场经济的浅化 332

第一节 移民社会与商业精神、制度变迁 352

第五章 “海派社会”与资本主义——上海经济社会变迁若干特点简析 352

一、生存竞争与商业精神 353

二、社会关系市场化与制度变迁 359

第二节 财富、权力和社会结构 370

一、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化的展开 370

表5-1 1926年上海工人的籍贯状况 373

表5-2 晚清以来沪上部分经商有成的宁波人初抵沪的概况 375

二、财富、权力与社会分层变迁及特权阶层 380

三、上海经济社会的功能群体(组织)与社会控制 390

第三节 一个个案研究——民族资本与上海帮会之关系 402

一、民族资本的生存竞争与上海帮会 403

二、帮会势力向工商金融实业界的渗透 408

三、畸形社会的畸形关系 410

结语:关于发展问题的思考 419

一、发展形态:对二元结构特点的思考 419

二、关于发展中的协调与不协调的思考 424

三、关于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思考 430

主要参考文献 440

后记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