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陆振华主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721333X
  • 页数:50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血液检查 1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 1

一、红细胞计数 1

二、血红蛋白(Hb)测定 4

三、红细胞形态学病理性改变 6

四、白细胞计数 7

五、白细胞分类计数 8

六、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17

七、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17

八、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19

九、单核细胞计数 20

十、淋巴细胞计数 21

十一、常见的白细胞形态异常 22

第二节 贫血常用的检查 25

一、网织红细胞计数 25

二、点彩红细胞计数 26

三、碱粒红细胞计数 26

四、红细胞比积测定 27

五、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28

六、红细胞直径和厚度测定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计算 29

七、溶血性贫血的常用实验室检查 32

附: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法 44

第三节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ESR)测定 45

第四节 红斑性狼疮细胞检查 48

第二章 血型鉴定、配血试验与输血 50

第一节 ABO血型系统 50

一、ABO血型系统的抗原与抗体 50

二、ABO系统亚型 51

三、ABO血型的遗传 51

四、ABO系统血型鉴定原则 52

第二节 Rh血型系统 53

一、Rh血型抗原 53

四、Rh血型常用的检查方法(以检查D为例) 54

三、Rh血型的遗传 54

二、Rh抗体绝大多数为免疫性抗体 54

五、Rh血型的临床意义 55

第三节 其它血型系统 55

一、MN与Ss血型系统 55

二、P血型系统 55

三、Ii血型系统 56

四、Lewis血型 56

第四节 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型 56

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56

二、血小板血型 56

二、交叉配血方法 57

第五节 常用血型血清学检查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57

一、配血方法的选择 57

第六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异常原因 59

第七节 抗人球蛋白试验 60

第八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检查 62

一、新生儿溶血症 62

二、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63

三、血清学检查 63

第九节 输血 64

一、血库工作制度 64

二、供血员健康标准 65

三、献血并发症 66

四、血液的保存及发出 67

五、血液成分的输用 67

六、输血反应 68

第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 70

第一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70

第二节 骨髓取材 70

第三节 骨髓血细胞的起源、发育和发育规律 71

一、骨髓血细胞的起源和发育 71

二、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和形态学正常特征 72

一、骨髓涂片检查 77

第四节 骨髓血细胞检查法和结果分析 77

二、结果分析 81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81

第五节 分析结果时参考 82

一、骨髓增生程度 82

二、粒、红比例 83

三、粒系细胞改变 83

四、形态异常 83

五、红系细胞改变 83

六、巨核系细胞改变 84

九、非造血细胞改变 85

七、淋巴系细胞改变 85

八、单核系细胞改变 85

第六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86

一、贫血 86

二、白血病 89

三、造血系统其他恶性疾病 101

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10

五、其他 111

第七节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 115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115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或ALP) 116

三、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119

四、特异性酯酶染色(SPE) 121

五、非特异酯酶染色(NSE) 123

六、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 125

七、糖原染色(PAS) 127

八、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 129

九、核糖核酸(RNA)染色 130

十、铁粒染色 131

十一、墨汁吞噬试验 132

十二、热盐水溶解试验 134

二、血小板形态与超微结构 136

一、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 136

第一节 血小板(thrombocyte,Tbc或platelet) 136

第四章 止血及凝血障碍的检查 136

三、血小板的代谢功能 138

四、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139

第二节 止血和凝血 142

一、止血机制 142

二、凝血因子及凝血机理 143

第三节 抗凝血及纤溶系统 147

一、细胞的抗凝血机制 147

二、体液的抗凝血机制 147

三、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系统 148

一、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等试验 150

四、纤溶抑制物 150

第四节 出血与凝血性疾病的检查 150

二、血管壁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试验 163

三、凝血机制的检查 166

四、出血及凝血性疾病的化验项目选择 188

第五节 纤溶系统的检查 191

一、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测定 191

二、纤溶酶原测定 192

三、纤溶酶测定 193

四、血浆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 194

五、连续稀释的3P试验 195

七、葡萄球菌聚集试验(SCT) 196

六、乙醇胶试验(EGT) 196

八、FDP的免疫学检查 197

第六节 DIC的实验室检查 199

第七节 高凝状态的检查 201

第五章 尿液检查 202

第一节 尿液的生成 202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02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和泌尿功能 203

三、标本的保存和防腐 204

二、收集方法 204

一、收集标本时注意事项 204

第二节 尿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204

第三节 一般性状检查 205

一、尿量 205

二、颜色 205

三、透明度 206

四、气味 206

五、酸碱度(pH) 206

六、比重(比密) 207

七、尿渗量 207

一、蛋白质 208

第四节 常见化学成分检查 208

二、白蛋白 218

三、本周蛋白(BJP) 222

四、β2-微球蛋白(β2-MG) 224

五、血红蛋白 225

六、肌红蛋白(Mb) 226

七、糖蛋白(THP) 226

八、糖 227

九、酮体 231

十、胆红素 233

十一、尿胆原 233

十二、卟啉 235

十三、卟胆原(PBG) 236

十四、含铁血黄素 236

十五、苯丙酮酸 237

十六、淀粉酶 238

十七、乳糜尿 239

十八、尿液自动分析仪的应用 240

第五节 显微镜检查 241

一、检查法 241

二、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和临床意义 241

一、爱迪氏(Addis)尿沉渣计数 249

第六节 尿液的其他常用检查 249

二、1h细胞排泄率 251

三、3杯试验 252

四、尿沉渣中闪光细胞检查 252

五、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常用的化学试验 252

第七节 尿液妊娠试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免疫学检验 256

第六章 肾功能试验 262

第一节 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 262

一、菊粉清除率的测定(Cin) 262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263

三、血清尿素氮(BUN) 264

四、血清肌酐(cr)测定 266

五、血清尿酸测定 268

一、浓缩稀释试验 270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试验 270

二、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测定 271

三、酚红(PSP)排泌试验 272

第三节 远端肾单位功能试验 273

一、尿渗量测定 273

二、渗透溶质清除率测定 274

三、自由水清除率测定(CH2O)测定 274

第四节 酸碱平衡功能试验 275

一、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测定 275

第五节 肾血流量测定 276

二、血液pH测定 276

第六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 277

一、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 277

二、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试验 277

第七节 肾功能试验的选择与评价 278

第七章 粪便检查 279

第一节 标本的采取 279

第二节 常规检查 279

一、一般性状检查 279

二、显微镜检查 280

一、隐血(潜血、匿血)检查 284

第三节 常用化学检查 284

三、乳糖测定 286

二、粪胆原和粪胆素定性试验 286

第四节 其他检查 287

一、细菌学检查 287

二、粪便检查用作消化吸收功能的过筛试验 287

附:常见肠道疾病的粪便表现 287

一、胃液检查目的 289

二、胃液采集 289

三、胃液检查 289

第一节 胃液检查 289

第八章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89

第二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92

一、十二指肠引流液的采集 293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的常规检查 293

第九章 精液检查 296

第一节 概述 296

一、精液的产生和成分 296

二、精液检查的目的 297

三、标本采集 297

第二节 精液“常规”检查 298

一、目视外观(理学)检查 298

二、显微镜检查 299

三、精子和生精细胞形态分类 307

四、传统的精液常规检查内容 309

第三节 精液的生化检查 310

一、精子顶体蛋白酶活力测定 310

二、精浆果糖测定 311

三、精浆酸性磷酸酶(ACP)测定 312

四、精浆α-葡糖苷酶测定 312

五、精浆溶菌酶测定 313

六、精液乳酸脱氢酶同功酶—X(LDH—X)测定 314

七、精浆柠檬酸测定 316

一、抗精子抗体(ASAb) 317

第四节 精液的其他检查 317

二、精浆免疫抑制物(SPIM)测定抗补体法 320

三、浮游法 321

四、浮游法的另法 322

五、半带测定(HZA) 322

六、精液微生物学检验 324

附:前列腺液检查 324

第十章 脑脊液(CSF)检查 328

第一节 概述 328

一、适应症 328

二、标本的采集 328

一、目视检查 330

第二节 常规检查 330

二、显微镜检查 332

第三节 常用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333

一、总蛋白定量测定 333

二、葡萄糖测定 336

三、氯化物测定 337

四、乳酸测定 337

五、酶类测定 337

六、色氨酸试验 338

七、隐血试验 339

八、免疫学试验 339

二、微生物学检查 340

三、细胞学检查 340

第四节 其他检查 340

一、凝结 340

第十一章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343

第一节 常规检查 343

一、外观 343

二、粘蛋白定性(Rivalta)试验 343

三、显微镜检查 343

第二节 其他检查 343

一、胆红素代谢 350

第十二章 肝脏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350

第一节 胆红素代谢功能试验 350

二、黄疸及其分类 352

三、检测方法 353

第二节 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 363

一、血清总蛋白量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测定 363

二、血清蛋白电泳 370

三、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 374

四、血清胶体稳定性试验 376

五、血浆凝血因子检查 378

六、血氨测定 379

一、血清总阳固醇(TC)测定 382

第三节 脂类代谢功能试验 382

二、血清胆醇酯(CE)测定 385

三、血清胆汁酸测定 387

第四节 糖代谢功能试验 391

一、葡萄糖耐量试验 392

附:血糖测定 393

二、半乳糖耐量试验 394

附:血清半乳糖测定 395

第五节 染料排泄功能试验——吲哚花青绿(ICG)滞留试验 397

第六节 血清酶学检查 398

一、转氨酶 400

二、碱性磷酸酶 406

三、γ-谷氨酰转肽酶 411

四、单胺氧化酶 418

五、5′-核苷酸酶 422

六、亮氨酸氨基肽酶 425

七、胆碱酯酶 426

八、谷胱甘肽-S转移酶 430

九、谷氨酸脱氢酶 431

十、精氨酸酶 433

第七节 肝癌的实验室检查 438

二、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测定 439

一、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439

三、铁蛋白 441

四、血清α1抗胰蛋白酶 441

五、血清唾液酸 442

第八节 其他有关检验 443

一、血清Ⅲ型胶原肽 443

二、血清透明质酸 443

三、血清Ⅳ型胶原 444

四、层粘边蛋白或板层素 445

五、CP2试验 445

六、血清氨基酸测定 446

八、各型病毒性肝炎抗原和/或其抗体检测 447

七、血浆凝血因子检查 447

第九节 肝功能试验的选择和应用 448

第十三章 临床免疫学检查 450

第一节 临床血清学检查 450

一、伤寒副伤寒血清学检查 451

二、斑疹伤寒血清反应 452

三、布鲁氏菌病血清反应 452

四、嗜异性凝集反应 453

五、冷凝集素试验 453

六、丙种反应性蛋白(cRP)测定 454

七、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测定 455

八、梅毒血清学试验 456

九、流行性出血热的血清学检查 457

十、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查 458

第二节 免疫功能检查 460

一、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460

二、轻链及重链检查 462

三、补体的检查 463

四、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检查 465

五、自身抗体的检查 471

六、冷球蛋白的检查 475

七、免疫复合物(IC)测定 475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478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478

第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诊断及临床评价 478

第一节 肝炎病毒概述 478

三、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NANB) 480

四、σ型肝炎病毒 480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特异性诊断指标及临床意义 481

一、HAV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481

二、HBV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483

三、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484

四、σ肝炎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486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性肝炎诊疗中的应用 486

一、合理选择检验项目 488

第十五章 实验质量保证 488

第一节 实验前准备 488

二、患者准备 489

三、标本收集 490

第二节 实验室准备 492

第三节 实验室质控步骤 492

第四节 实验室间质量评定 493

第五节 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评价 494

附图说明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