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第一章 中医妇科学绪言 1
一、中医妇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1
二、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简述 1
三、历代中医妇产科主要著作简表 3
第二章 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与生理 6
一、女性生殖器官的解剖 6
二、月经的生理 6
三、妊娠与产育 8
第三章 病因与病机 10
一、病因 10
二、病机 11
第四章 要点 13
二、辨证要点 17
三、妇科病历与书写格式 20
第五章 治法与用药 22
一、内治法 22
二、外治法 25
四、妇科对症用药的选择 26
三、其它疗法 26
五、孕妇中药禁、慎用简表 28
六、孕妇中成药禁用简表 29
七、孕妇中成药慎用简表 33
八、孕妇西药禁、慎用简表 34
第六章 预防与保健 37
一、经期卫生 37
二、孕期卫生 37
五、绝经期卫生 38
四、哺乳期卫生 38
三、产褥期卫生 38
各论简表 39
第七章 月经病简表 39
一、月经先期 40
二、月经后期 43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45
四、月经过多 47
五、月经过少 49
六、经期延长 51
七、经间期出血 53
八、痛经 55
九、闭经 57
十、崩漏 60
十一、经行吐衄 63
十二、经行乳房胀痛 65
十三、经行发热 66
十四、经行头痛 67
十五、经行身痛 69
十六、经行泄泻 70
十七、经行口糜 71
十八、经行风疹块 72
十九、经行眩晕 73
二十、经行抽搐 74
二十一、经行浮肿 75
二十二、经行情志异常 76
二十三、经行昏厥 77
二十四、经行音哑 78
二十五、经行失眠 79
二十六、经行呕吐 81
二十七、经前泄水 82
二十八、绝经前后诸证 83
二十九、老年经断复行 84
第八章 带下病 85
第九章 妊娠病简表 89
一、妊娠恶阻 89
二、妊娠腹痛 92
三、异位妊娠 93
四、胎漏、胎动不安 96
五、堕胎、小产 100
六、滑胎 102
七、胎萎不长 104
八、胎死不下 105
九、子烦 106
十、子肿 108
十一、子满 110
十二、子晕 111
十三、子痫 113
十四、子悬 114
十五、子瘖 116
十六、子嗽 117
十七、子淋 120
十八、妊娠小便不通 122
十九、妊娠大便不通 123
二十、妊娠泄泻 125
二十一、妊娠下痢 127
二十二、妊娠腰痛 128
二十三、妊娠下肢抽痛 129
二十四、妊娠遍身瘙痒 130
二十五、妊娠咽喉痛 131
二十六、妊娠感冒 132
二十七、妊娠疟疾 133
二十八、妊娠黄疸 136
二十九、孕痈 138
三十、妊娠喘息 139
三十一、妊娠瘫痪 140
三十二、妊娠惊悸 141
三十三、伪胎(葡萄胎) 143
三十四、乳泣 144
三十五、胎位不正 145
三十六、难产 146
第十章 产后病简表 148
一、胞衣不下 149
二、产后血晕 150
三、产后痉证 152
四、产后腹痛 154
五、产后恶露不绝 156
六、产后恶露不下 157
七、产后大便难 158
八、产后泄泻 160
九、产后大便下血 162
十、产后发热 163
十一、产后小便频数 166
十二、产后小便淋痛 167
十三、产后小便不通 168
十四、产后遗尿 169
十五、产后遗粪 171
十六、产后自汗、盗汗 172
十七、产后身痛 173
十八、产后胁痛 175
十九、产后腰痛 176
二十、产后蓐劳 178
二十一、产后头痛 179
二十二、产后失眠 181
二十三、产后精神异常 182
二十四、产后浮肿 184
二十五、产后瘫痪 185
二十六、缺乳 186
二十七、产后乳汁自出 188
二十八、产后乳头破裂 189
二十九、乳痈 189
三十、回乳 190
一、癥瘕 191
第十一章 妇科杂病简表 191
二、阴挺 194
三、不孕症 196
四、脏躁 204
五、阴痒 205
六、阴吹 208
七、阴疮 210
八、梦交 211
九、阴痛 213
十、炙脔 215
十一、热入血室 216
十二、阴纵 217
十三、阴冷 218
十四、女阴白色病变症 219
十五、乳癖 221
十六、乳衄 223
十七、面部黄褐斑 225
十八、妇人交合出血 226
十九、放节 育环后子宫出血 228
二十、急性盆腔炎 230
二十一、慢性盆腔炎 231
二十二、子宫颈癌 233
二十三、急性淋病 235
〔附1〕妇产科常见急症鉴别诊断简表 236
〔附2〕妇产科急症的常见辨证分型简表 239
〔附3〕妇产科常用的检查及辅助检查 240
〔附4〕针灸治疗常见妇产科急症简表 246
〔附5〕妇产科内分泌激素测定临床参考正常值简表 248
〔附6〕妇产科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简表 252
〔附7〕中药治疗常见妇产科手术后并发症简表 258
方剂索引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