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第一部分文献与资料 3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1918年11月15日) 3
北京学生界宣言(1919年5月4日) 8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919年7月20日) 9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1919年8月17日) 1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1921年7月) 19
胡适等:我们的政治主张(1922年5月14日) 21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1922年7月) 24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1923年6月) 36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37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23日) 39
冯玉祥等《滦平班师联名通电》(1924年10月23日) 45
中共“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1925年1月) 46
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宣言(1925年6月7日) 47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925年7月1日) 48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1926年7月4日) 49
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职通电(1926年12月1日) 50
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1927年4月5日) 51
中国共产党为蒋介石屠杀革命民众宣言(1927年4月20日) 52
国民党南京政府秘字第一号令(1927年4月) 5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政局宣言(1927年7月13日) 56
武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扩大会议速记录 63
(1927年7月15日) 63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1927年8月7日) 64
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1927年11月) 77
(1927年9月19日) 77
中共中央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 77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与蒋介石会谈纪录(1927年11月15日) 80
国民党南京政府改订新约宣言(1928年6月15日) 81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决议案(1928年7月9日) 82
国民党《训政纲领》(1928年10月3日) 91
张学良等《三省易帜之通电》(1928年12月29日) 92
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 92
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1930年9—10月) 96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信——民权革命中的土地私有制—(1931年2月28日) 101
蒋介石在“国民会议”上的开会词(1931年5月5日) 102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104
(1931年9月20日) 104
罗隆基:沈阳事件(1931年9月21日) 106
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106
(1931年9月22日) 106
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讲 107
(1931年9月22日) 107
王造时:救亡两大政策(1931年10月10日) 108
上海停战及日方撤军协定(1932年5月5日) 109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言论摘录 110
塘沽协定(1933年5月31日) 113
中共五中全会政治决议案(1934年1月18日通过) 114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120
(1935年1月17日) 120
何梅协定(1935年6—7月) 132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 134
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全大会上的讲演(1935年11月19日) 139
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935年12月12日) 140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142
(1935年12月25日) 142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936年5月5日) 148
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149
(1936年7月15日) 149
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1936年7月13日) 152
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1936年8月25日) 153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155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 156
(1936年9月17日) 156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1936年12月13日) 157
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1936年12月19日) 158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160
宋庆龄、冯玉祥等关于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向国民党三中全会的提案(1937年2月) 161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宣言 162
(1937年2月22日) 162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3月8日) 164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为保卫北方紧急宣言(1937年3月10日) 165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对国民党提出的八大政治主张(1937年7月10日) 166
派兵华北的声明(1937年7月11日) 167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 5日) 168
蒋介石:对日一贯的方针和立场(1937年7月17日) 170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上8月14日) 173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176
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25日) 177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180
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1938年1月16日) 181
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1938年4月1日) 182
政府声明——虽国民政府,亦不拒绝(1938年11月3日) 185
张君劢:致毛泽东先生一封公开信(1938年12月10日) 186
国民党密订的“防制异党活动办法”(1939年4月) 188
国民党密订的“共党问题处置办法”(1940年6月) 19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 194
(1939年7月7日) 194
日本国与中华民国关于基本关系的条约(1940年11月30日) 198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200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1941年10月10日) 203
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9日) 205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3月) 207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1943年10月1日) 210
实施对重庆政治工作方案(1944年9月5日) 214
中国民主同盟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1944年10月10日) 216
日本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9月2日) 219
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1945年8月25日) 220
蒋介石在重庆庆祝抗战胜利典礼时演说(1945年9月3日) 222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1945年10月10日) 224
杜鲁门总统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1945年12月15日) 228
政协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5日) 230
国民党二中全会对于政治协商会议报告之决议 233
(1946年3月16日) 233
《解放日报》社论:弄假成真——评蒋介石“国大”的闭幕 235
施复亮:何谓中间派?(1946年7月14日) 236
蒋介石内战密令:侍天字第七十号密令(1946年12月30日) 239
中共中央关于不承认蒋政府一切卖国协定的声明 242
(1947年2月1日) 242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 244
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的声明(1947年10月28日) 247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1948年1月1日) 248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8年1月19日) 250
蒋介石新年文告(1949年1月1日) 254
蒋介石:和平绝望奋斗到底(1949年4月27日) 256
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信(1949年7月30日) 258
第二部分图表与统计资料 265
经济 26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加剧的几个统计 265
北洋政府历年举借外债统计表(1912—1927年) 266
北洋政府历年举借内债统计表(1912—1926年) 267
中国共产党建立前中国近代工厂统计(1920年前) 267
中国煤铁的机械生产与土法生产的变动(1912—1937年) 268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及人口量的比较(1912—1937年) 269
中国主要金属矿历年产量及净出口量的比较(1912—1937年) 270
中国工矿生产量(1938—1947年) 271
中国主要农产物总产量的变动(1931—1936年) 273
中国主要农产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动(1931—1947年) 273
中国农业生产量(1937—1947年) 274
中国历史上工农业生产最高年产量与1949年的产量 275
国民政府的财政情况(1928—1948年) 276
国民政府举借内债统计表(1927—1949年) 279
国民政府举借外债统计表(1937—1944年) 280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935—1948年) 282
1937—1949年外汇汇率 284
国民政府货币供应总额(1926—1949年) 285
中国物价情况(1930—1949年) 287
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行在全国银行中所占的地位 290
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经济掠夺情况 29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业的损失统计(部分) 292
政治 293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简况(1921—1949年) 293
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简况(1924—1949年) 295
北洋军阀系统略表 297
历届国会变化简表(1911—1926年) 298
北洋政府历届总统、国务总理简表 300
护法军政府组成人员(1918—1920年) 302
中华民国正式政府组成人员(1921—1922年) 302
广东大元帅府组成人员(大本营)(1923年3月) 302
广州国民政府组成人员(1925年7月) 303
武汉国民政府组成人员(1927年1月) 303
南京国民政府组成人员(1927年4月—9月) 303
南昌起义公布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单(1927年8月) 309
“广州苏维埃”主要成员(1927年12月) 310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1927—1928年) 3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 31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1934年2月) 313
抗日战争初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情况 314
抗日根据地边区政府简况(1944—1945年) 316
(1949年9月30日) 31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 3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组织系统表 319
(1949表10月1日) 319
日本天皇统治机构表 320
日本历届内阁简表(1919—1945年) 322
伪“满洲国”执政府人员名单(1932年3月) 323
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1935年11月25日) 324
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组成人员名单(1938年7月) 324
伪“满洲帝国”政府人员名单(1934年3月) 324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人员名单(1937年12月14日) 325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组成人员名单(1938年3月28日) 325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组成人员名单(1940年3月22日) 325
军事 326
国民革命军1926年北伐序列 326
1928年国民党军队序列 326
国民革命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战区战斗序列 328
南昌起义起义军指挥员名单 329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序列 330
中国工农红军序列(1934表10月) 331
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游击队战斗序列(1940年) 332
八路军新四军编成序列(1937年8月、1938年1月) 332
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序列(1941年1月) 333
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游击队战斗序列(1945年5—9月) 333
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战斗序列(1946年6月、1949年4月) 334
东北抗日联军组织系统及活动区域一览表(1936—1937年) 335
日本历届参谋总长军令部长名单(1919—1945年) 336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主要战绩统计(1937—1945年) 337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歼敌及受降统计(1937—1945年) 337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和平民伤亡统计(1937.7—1945.8) 337
美国援助蒋介石军事统计表(1946年7月以前) 338
美蒋签订的部分条约、协定(1945—1949年) 338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绩统计 339
中国省级政区及其治所的沿革 340
韵目代日 349
九三学社 353
文学研究会 353
第三部分社团介绍(以社团第一字的笔划为序) 353
少年中国学会 354
中国科学社 355
中国的无政府主义团体 357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358
中国青年党 359
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360
“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 361
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 362
中国国家社会党 364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365
中国民主促进会 366
中国民主同盟 367
中国民主建国会 369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370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371
中国农工民主党 371
中国致公党 373
中国人民救国会 374
中华全国总工会 376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377
中华职业教育社 378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378
中华复兴社与军统 379
C.C系与中统 381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382
孙文主义学会 383
西山会议派 384
创造社 384
觉悟社 385
粱漱溟乡村建设派 386
新民学会 387
新民会 388
新政学系 389
2~3划 393
第四部分人物介绍(按姓氏笔划为序) 393
丁玲丁文江于右任马占山 马相伯马叙伦马寅初卫立煌 396
4划 396
巴金韦拔群王力 王 明 王云五 王世杰王正廷王尽美 407
王克敏王昆仑王若飞王国维王宠惠 王树声王造时王揖唐 407
王稼祥毛泽东毛泽民乌兰夫方志敏孔祥熙邓发邓小平 407
邓子恢邓中夏邓恩铭邓演达 邓颖超 407
5划 407
包尔汉白崇禧冯友兰冯玉祥冯白驹冯国璋冯雪峰 415
6划 415
左权左舜生艾青艾思奇龙云 司徒美堂卢汉卢作孚 415
田汉叶青叶挺叶圣陶叶剑英叶楚伧史良史量才 415
吉鸿昌 老舍达赖 吕正操 吕振羽 成仿吾 向忠发 向警予任弼时华罗庚朱德朱光潜朱自清朱培德朱家骅齐白石齐燮元许光达许崇智许德珩汤恩伯刘峙刘湘刘少奇刘文辉刘仁静刘伯承刘志丹关向应寻淮洲孙中山孙科孙冶方孙传芳7划 427
8划 460
邵力子邵式平邵飘萍 460
张治中张学良张国焘张季鸾张闻天张静江张鼎丞张嘉敖 460
张太雷张申府张东荪张发奎张自忠张君励张伯苓张作霖 460
陈嘉庚陈潭秋张浩张群张继张澜张大千张云逸 460
陈果夫陈昌浩陈叔通陈独秀陈炯明陈济棠陈寅恪陈铭枢 460
陈云陈垣陈诚陈毅陈赓陈公博陈布雷陈延年 460
何香凝宋子文宋庆龄宋哲元汪精卫沙千里沈钧儒沈雁冰 460
吴佩孚吴稚晖吴鼎昌邹鲁邹韬奋何键何应钦何叔衡 460
李宗仁李济深李烛尘李维汉李富春李鼎铭吴晗吴玉章 460
杨靖宇李达李璜李大钊李立三李四光李公朴李先念 460
苏兆征杜月笙杜聿明杜国庠杨森杨杏佛杨秀峰杨虎城 460
9划 470
周恩来周逸群冼星海郑位三郑振铎 470
金岳霖竺可桢周扬周信芳周作人周佛海周叔迦周建人 470
居正罗亦农罗荣桓罗家伦罗振玉罗章龙罗隆基罗瑞卿 470
范文澜范长江茅以升郁达夫林彪林森林伯渠林语堂 470
项英柳亚子荣宗敬荀慧生赵丹赵世炎赵树理胡风 478
胡适胡汉民胡宗南胡厥文胡愈之段祺瑞段德昌饶漱石 478
候外庐候德榜施存统洪深 恽代英闻一多贺龙 478
10划 478
11划 488
徐向前徐志摩徐树铮徐海东徐悲鸿高岗郭沫若郭松龄 488
唐生智陶行知陶希圣 488
班禅夏衍夏曦聂耳聂荣臻顾祝同顾维钧顾颉刚 488
秦邦宪晏阳初翁文灏钱穆钱玄同钱新之徐谦徐世昌 488
梅兰芳曹禺 曹锟曹汝霖黄郛黄克诚黄炎培黄绍竑 496
黄琪翔萧克萧劲光萧楚女康生康泽阎锡山章乃器 496
章士钊章伯钧梁启超梁漱溟盛世才续范亭 496
12划 496
鲁迅谢持谢冰心谢觉哉谢富治曾琦 504
13划 504
彭湃彭述之彭雪枫彭德怀傅作义傅斯年程潜程砚秋 504
粟裕韩复榘董必武董振堂蒋介石蒋光鼐蒋鼎文彭真 504
靳云鹏虞洽卿溥仪简照南 506
14划 506
蔡畅蔡元培蔡迁锴蔡和森裴文中 熊十力缪云台廖仲恺 511
廖承志廖耀湘谭政谭平山 谭延闿谭震林 511
15划以上 511
黎元洪德穆楚克栋鲁普滕代远颜惠庆潘汉年翦伯赞薄一波 519
薛岳穆藕初戴笠戴季陶瞿秋白魏野畴 519
第五部分大事年表 519
大事年表(1919年5月—1949年10月)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