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指挥 控制 通信 情报(C3I)互通体系结构》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智少游编著
  • 出 版 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10167294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发展情况与互通体系 3

第一章 C4I的发展及其互通的功能体系结构 3

1.1 C4I的发展 3

1.2 美军新一代C4I体系 6

1.2.1 概述 6

1.2.2 海军新一代C4I体系 6

1.2.3 陆军战场信息体系(BIA) 9

1.2.4 美国空军战区战斗管理系统 12

1.2.5 “武士”综合C41计划 14

1.3 美军新一代C4I的主要技术特点 15

1.4 新一代C4I对互通的要求 17

1.5 C4I互通体系结构 18

参考资料 20

第二篇 战场应用 25

第二章 C4I战场应用 25

2.1 战场管理与支援功能 25

2.2 情报战(IW) 26

2.3 指挥和控制(C2) 28

2.4 电子战(EW) 29

参考资料 32

第三篇 应用环境 35

第三章 C4I应用的支持环境 35

3.1 概述 35

3.2 CCTA MUSIC框架描述 36

3.2.1 MUSIC各元素与组成部分 36

3.2.2 其它服务 37

3.3.1 应用环境轮廓 38

3.3 应用环境轮廓与开发组织 38

3.3.2 各标准组织内轮廓的开发 40

3.4 应用环境的标准 42

3.4.1 管理元素的标准 42

3.4.2 用户接口元素的标准 46

3.4.3 系统服务元素的标准 50

3.4.4 信息与数据服务元素的标准 57

3.4.5 通信服务元素的标准 63

3.5 应用环境中各标准组织的产品与标准在MUSIC模型的排列 71

参考资料 75

第四篇 通信服务 79

第四章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 79

4.1 OSI/RM的构成原理 79

4.2 OSI七个层次的功能 81

4.3 连接型与无连接型通信 82

4.4 OSI层操作元素 82

4.4.1 连接建立与释放 82

4.4.2 复接与分接,分流与合流 83

4.4.3 数据权标与特权数据传送 84

4.4.4 加速数据传送 84

4.4.5 流量控制 84

4.4.6 分段与合段 85

4.4.7 合块与分块 85

4.4.8 拼接与分割 85

4.4.9 排序 85

参考标准 86

4.5 OSI/RM的应用 86

第五章 功能轮廓 87

5.1 采用各种轮廓的必要性 87

5.2 国际标准轮廓(ISP)的分类 88

5.3 轮廓的来源 89

5.3.1 ISP产品 90

5.3.2 欧洲标准及预备标准(EN/ENV) 90

5.3.3 OSI实现协定 90

5.3.5 UK GOSIP采购轮廓 91

5.3.4 AOW实现规范 91

5.3.6 US GOSIP采购轮廓 92

5.3.7 欧洲开放系统采购手册(EPHOS) 92

5.3.8 MAP和TOP 93

参考标准 94

第六章 C3I互通标准轮廓的选择与描述安排 95

6.1 选择依据 95

6.2 描述安排 95

7.1.2 标准 97

7.1.1 功能与用途 97

7.1 MHS X.400/文电处理系统 97

第七章 应用标准与轮廓 97

7.1.3 MHS功能模型 100

7.1.4 实现考虑 101

7.1.5 未来标准 101

7.1.6 功能轮廓 102

参考标准 103

7.2.2 标准 104

7.2.1 功能与用途 104

7.2 FTAM/文件传送、存取与管理 104

7.2.3 功能单元与服务分类 107

7.2.4 实现考虑 109

7.2.5 未来标准 109

7.2.6 功能轮廓 110

参考标准 111

7.3 VT/虚终端 112

7.3.1 功能与用途 112

7.3.2 标准 113

7.3.3 实现考虑 116

7.3.4 未来标准 119

7.3.5 功能轮廓 120

参考标准 121

7.4 X.500/目录 122

7.4.1 功能与用途 122

7.4.2 标准 122

7.4.4 功能轮廓 128

7.4.3 未来标准 128

参考标准 129

7.5 OSI管理 129

7.5.1 功能与用途 129

7.5.2 标准 130

7.5.3 实现问题 134

7.5.4 未来标准 134

7.5.5 功能轮廓 135

参考标准 136

7.6.1 功能与用途 137

7.6 RDA/远程数据库访问 137

7.6.2 标准 138

7.6.3 未来标准 139

7.6.4 功能轮廓 139

参考标准 140

第八章 应用扩充标准和轮廓 141

8.1 字符库 141

8.2 EDI与EDIFACT/电子数据交换 143

参考标准 143

参考标准 144

8.3 ODA/开放性文档体系与交换格式 144

参考标准 146

8.4 SGML/标准通用排版语言及有关标准 147

参考标准 148

第九章 高层支持标准 149

9.1 CCR/委托、并发与恢复 149

参考标准 150

9.2 TP/事务处理 151

参考标准 153

9.3 ROSE/远程操作服务元素 154

参考标准 155

9.4 RTSE/可靠传送服务元素 155

参考标准 155

9.5 ACSE/联系控制服务元素 156

参考标准 157

9.6 表示服务与协议 157

参考标准 158

9.7 ASN.1/抽象语法符1 159

参考标准 161

9.8 会话服务与协议 162

参考标准 163

第十章 上层命名、寻址与登记 164

10.1 贯穿上层的寻址 164

10.2 应用层命名 166

10.3 语法与应用上下文 167

10.4 其它应用命名要求 168

10.5 登记授权 169

参考标准 170

第十一章 运输服务与轮廓 171

11.1 运输服务与协议 171

参考标准 172

11.2 OSI网络服务与互连 173

11.2.1 概述 173

11.2.2 网络编址 176

11.2.3 路由和中继 177

参考标准 178

11.3 广域网(WAN) 179

11.3.1 分组交换网 179

11.3.2 电路交换数据网(CSDN) 180

11.3.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80

11.3.4 未来标准 182

参考标准 183

11.4 局域网(LAN) 183

11.4.1 概述 183

11.4.2 各种LAN的特性 184

11.4.3 OSI LAN的分层 185

11.4.4 LAN的类型 186

参考标准 188

11.5 运输服务轮廓 189

11.5.1 概述 189

11.5.2 运输轮廓的分类及C3I互通的安排 189

参考标准 201

12.1 概述 205

第十二章 数据链路 205

第五篇 数据链路与机/舰载总线 205

12.2 数据链路的操作 206

12.2.1 数据链路性能及用途 206

12.2.2 数据链路的操作方式 208

12.2.3 Link10操作 211

12.2.4 Link11操作 212

12.3 数据链的互连 214

12.3.1 同类数据链的互连 214

12.3.2 不同类数据链的互连 216

12.3.3 数据链路与X.25网的互连 217

参考资料 217

第十三章 机/舰载总线/MIL-STD-1553与MIL-STD-1773 219

13.1 MIL-STD-1553总线标准 219

13.1.1 关键元素 219

13.1.2 消息类型 220

13.1.3 字类型 222

13.1.4 标准内的选择项 223

13.1.5 MIL-STD-1553B总线网 225

13.2 MIL-STD-1773总线标准 229

13.2.1 物理特性 230

13.2.2 终端特性 231

13.2.3 备余光纤数据总线的要求 231

13.3 1553/1773数据总线的互连 232

参考资料 234

14.1.2 安全背景材料 237

14.1.1 目的和意义 237

14.1 概述 237

第十四章 互通中的安全保护 237

第六篇 安全体系 237

14.1.3 开放系统中安全的开发 240

14.2 安全体系结构 242

14.2.1 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的一般描述 242

14.3 安全框架 249

14.3.1 概述 249

14.3.2 安全框架的组织 249

14.3.3 安全框架通用概念 251

14.4 高层安全模型分布式应用 253

14.4.1 高层安全模型 253

14.4.2 分布式应用的安全 253

14.5 开放系统互连低层安全 256

14.5.1 网络层安全协议(NLSP) 257

14.5.2 运输层安全协议(TLSP) 258

14.5.3 低层安全指南 261

14.6.2 应用范围和领域 263

14.6.3 密钥管理的一般讨论 263

14.6.1 引言 263

14.6 开放系统互连密钥管理框架 263

14.6.4 密钥管理的一般模型 265

14.6.5 密钥管理机制 268

14.7 开放系统互连的安全管理 269

14.7.1 引言 269

14.7.2 安全审计和告警的一般讨论 270

14.7.3 安全审计的有关方面 274

14.7.4 安全审计机制的分类 275

14.8 安全GOSIP 275

14.9 结语 277

参考标准 277

第七篇 异型体系的过渡策略 281

第十五章 非OSI体系的转移策略和方法 281

15.1 概述 281

15.2.3 ICL-IPA的转移 282

15.2.2 DEC-DNA的转移策略 282

15.2.1 IBM-SNA和SAA的转移策略 282

15.2 IBM、DEC和ICL的转移策略 282

15.3 Unix环境 283

15.3.1 TCP/IP和联系应用协议 283

15.3.2 把OSI用于新的Unix用户 284

15.3.3 TCP/IP到OSI转移的方法 284

15.4 PC网络 287

15.4.1 PC的通信形式 287

15.4.2 Novell、LAN与OSI 287

15.5 TCP/IP向OSI过渡的举例 289

参考资料 293

第八篇 测试 297

第十六章 一致性测试与互操作能力测试 297

16.1 测试的必要性 297

16.2 测试类型 298

16.2.1 一致性测试 298

16.2.2 互操作测试 298

16.2.3 其它测试 299

16.2.4 测试实体 299

16.3 任命与鉴定 300

16.4 一致性测试工业 301

16.5 互操作能力测试 304

16.6 一致性测试元素 305

第九篇 多媒介通信网与多媒体业务 309

第十七章 适应抗毁要求的多媒介通信网络 309

17.1 概述 309

17.2 通信资源 309

17.2.3 媒介特性 310

17.2.2 数量、质量和稳定性 310

17.2.1 对数字数据链路的要求和媒介特性 310

17.2.4 为提供合用链路而使用的各种技术 311

17.2.5 数据链的设计 312

17.3 多媒介网络的链路结构 312

17.3.1 时分复用(TDM)帧 312

17.3.2 节点交换 313

17.3.3 改善结构的方法 314

17.4 网络结构 315

17.4.2 容量合成 316

17.4.1 网络服务 316

17.4.3 节点路径的路由 319

17.4.4 路由服务的类型 320

17.5 网络构造 321

参考资料 322

第十八章 多媒体业务 323

18.1 概述 323

18.2.3 实时多媒体会议 324

18.2.2 远程学习 324

18.2.1 多媒体合作医疗 324

18.2 多媒体业务的主要应用 324

18.2.4 多媒体电子邮件 325

18.2.5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325

18.3 多媒体系统中的同步特征 325

18.4 多媒体会议 326

18.5 对网络的要求 329

18.6 多媒体应用的标准化 331

参考资料 334

附录:缩写词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