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化验临床意义及数据》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少毅,唐国强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60707033
  • 页数:2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等707个项目的采样标本、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十、促甲状腺激素—β亚单位(TSH—β)测定 (9 1

第一篇 临床检验 1

第一章 血液检查 1

一、白细胞计数(WBC) 1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1

三、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2

四、先令氏指数测定(Shilling) 2

五、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 2

六、红细胞计数(RBC) 3

七、血红蛋白测定(Hb) 3

八、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3

九、红细胞比积测定 4

十、红细胞平均直径测定(MCD) 4

十一、血色指数的计算(CI) 4

十二、饱和指数的计算(SI) 4

十三、体积指数的计算(VI) 4

十四、红细胞平均容量的计算(MCV) 4

十五、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的计算(MCH) 5

十六、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的计算(MCHC) 5

十七、红细胞平均厚度的计算(MCT) 5

十八、异常红细胞检查 5

十九、红细胞脆性试验(EFT) 6

二十、酸溶血试验(Ham stest) 6

二十一、冷溶血试验 7

二十二、蔗糖水试验 7

二十三、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test) 7

二十四、热溶血试验 7

二十五、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7

二十六、过氧化氢溶血试验 7

二十七、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8

二十八、正铁血红蛋白测定(MHB) 8

二十九、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玻片试验 8

三十、抗碱血红蛋白(HbF)测定 8

三、四唑氮蓝试验(NBT) (11 8

三十一、变性珠蛋白小体计数(Heinz) 9

三十三、疟原虫检查 9

三十四、微丝蚴检查 9

三十五、黑热病原虫检查 9

三十二、红斑狼疮细胞检查(SLE) 9

第二章 尿液检查 10

二、尿颜色检查 10

三、尿透明度测定 10

四、尿酸硷度(PH)测定 10

一、尿量测定 10

五、尿比重测定 11

七、尿蛋白定量测定 11

八、尿糖定量测定 11

九、尿本周氏蛋白定性试验 11

六、尿气味测定 11

十、尿隐血试验 12

十二、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12

十三、尿胆原定量测定 12

十四、尿妊娠乳胶试验 12

十五、尿妊娠稀释试验 12

十一、尿酮体测定 12

十六、尿妊娠浓缩检查 13

十八、尿脂肪检查 13

十九、尿淀粉酶定量测定 13

二十、尿尿酸定量(UUA)测定 13

十七、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setest) 13

二十一、尿肌酸定量(UCre)测定 14

二十三、尿尿素氮定量(UUN)测定 14

二十四、尿钾定量测定 14

二十五、尿钠定量测定 14

二十二、尿肌酐定量(UCr)测定 14

二十六、尿氯定量测定 15

二十八、尿磷定量测定 15

二十九、尿锌定量测定 15

三十、尿铜定量测定 15

二十七、尿钙定量测定 15

三十一、尿铅定量测定 16

三十三、尿汞定量测定 16

三十四、尿硒定量测定 16

三十五、尿氟定量测定 16

三十六、尿草酸盐定量测定 16

三十二、尿砷定量测定 16

三十七、尿粪卟啉定量测定 17

三十九、尿卟啉原定性试验 17

四十、尿C3定性试验 17

四十一、尿苯丙酮酸定性试验 17

四十二、尿对羟丙酮酸定性试验 17

三十八、尿卟啉定量测定 17

四十三、尿黑色素定性试验 18

四十五、尿尿黑酸定性试验 18

四十六、尿氨基酸氮定量测定 18

四十七、尿维生素C定量测定 18

四十八、尿二巯基扁桃酸定量测定 18

四十四、尿粘蛋白及核蛋白定性试验 18

四十九、尿维生素B1定量测定 19

五十一、尿肌红蛋白定性试验 19

五十二、尿乙酰乙酸及β羟丁酸定性试验 19

五十三、尿氯化三苯四唑定性试验(TTCT) 19

五十四、尿氯化铁定性试验 19

五十五、尿沉渣检查 19

五十、尿维生素B2定量测定 19

五十六、尿12小时沉渣检查(爱迪氏计数) 21

五十八、尿三杯试验 21

五十七、一小时尿沉渣检查 21

五十九、电脑化尿液快速分析 22

一、粪便量测定 24

二、粪便形状检查 24

三、粪便颜色检查 24

四、粪粘液检查 24

五、粪食物残渣检查 24

第三章 粪便检查 24

六、粪隐血试验 25

八、粪胆素定性试验 25

九、粪中细胞检查 25

十、粪中寄生虫检查 25

七、粪胆原定量测定 25

第四章 脑脊液检查 26

二、脑脊液颜色检查 26

三、脑脊液透明度检查 26

一、脑脊液压力测定 26

四、脑脊液糖定量测定 27

六、脑脊液潘氏定性试验 27

七、脑脊液氯化物定量测定 27

八、脑脊液色氨酸定性试验 27

五、脑脊液蛋白定量测定 27

九、脑脊液谷氨酰胺定量测定 28

十一、脑脊液钙定量测定 28

十二、脑脊液镁定量测定 28

十三、脑脊液磷定量测定 28

十四、脑脊液铜定量测定 28

十、脑脊液康氏沉淀试验 28

十五、脑脊液铅定量测定 29

第五章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29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29

十六、脑脊液细胞检查 29

第六章 精液检查 31

二、精液色泽检查 31

三、精液酸硷度检查 31

四、精液粘稠度检查 31

五、精子活动率检查 31

六、精子形态检查 31

七、精液细胞检查 31

一、精液量测定 31

八、精子计数 32

第七章 前列腺液检查 32

一、前列腺液颜色检查 32

二、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检查 32

三、前列腺液白细胞检查 32

四、前列腺液红细胞检查 32

五、前列腺液细菌检查 32

九、精液细菌检查 32

第八章 痰液检查 33

二、痰液颜色检查 33

三、痰液气味检查 33

四、痰液性质检查 33

一、痰量测定 33

五、痰中结晶检查 34

七、痰中螺旋体检查 34

八、痰中寄生虫检查 34

六、痰中弹力纤维检查 34

九、痰中白细胞检查 35

十一、痰液肿瘤细胞检查 35

第九章 出血性疾病检查 35

一、血小板计数(BPC) 35

十、痰液细菌检查 35

二、出血时间测定(BT) 36

四、纤维蛋白原测定(Fb) 36

五、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36

六、血浆复钙时间测定(RT) 36

三、凝血时间测定(CT) 36

七、凝血酶原消耗时间测定(PCT) 37

九、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 37

十、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PTT) 37

八、血块收缩时间测定(CRT) 37

十一、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KPTT) 38

十三、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测定 38

十四、纤维蛋白溶酶原测定 38

十二、纤维蛋白溶解试验 38

十五、优球蛋白溶解试验(ELT) 39

十七、乙醇胶试验(EGT) 39

十八、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39

十九、凝血酶时间测定(TT) 39

十六、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39

二十、连续凝血酶时间测定(STT) 40

二十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40

二十三、阿斯匹林耐量试验(ATT) 40

二十四、α2巨球蛋白定量测定(α2—M) 40

二十一、鲎试验(LLT) 40

第十章 骨髓检查 41

二、骨髓粒细胞系统与有核细胞的比例(M/E) 41

一、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划分 41

三、巨核细胞计数 42

五、糖原染色 42

六、碱性磷酸酶染色 42

四、过氧化酶染色 42

七、酸性磷酸酶染色 43

九、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 43

十、铁末染色 43

八、核糖核酸(RNA)染色 43

十一、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44

十二、骨髓细胞分类正常参考值 44

十三、常见血液病骨髓象及血象特点 45

第一章 无机元素测定 49

一、血清钾测定(K) 49

二、血清钠测定(Na) 49

三、血清氯测定(Cl) 49

第二篇 生化检验 49

四、血清钙测定(Ca) 50

六、血清磷测定(P) 50

七、血清铁测定(Fe) 50

五、血清镁测定(Mg) 50

八、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TIBC) 51

十、血清锌测定(Zn) 51

第二章 血清脂类测定 51

一、血清总脂测定 51

九、血清铜测定(Cu) 51

二、血清总胆固醇测定(Ch) 52

四、血清甘油三酯测定(TG) 52

五、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HDL—C) 52

三、血清胆固醇脂测定 52

六、血清β—脂蛋白定量测定(LP) 53

八、血清脂蛋白电泳 53

第三章 酶类测定 53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丙转氨酶GPT)测定 53

七、血清磷脂测定 53

二、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草转氨酶GOT)测定 54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AKP) 54

五、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ACP) 54

六、血清γ—谷氨酰胺转肽酶测定(γ—GT) 54

七、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5’—NT) 54

三、血清淀粉酶测定(AMS) 54

八、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测定(LAP) 55

十、血清脂肪酶测定(LPS) 55

十一、血清醛缩酶测定(ALD) 55

十二、血清肌酸激酶测定(CK) 55

九、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LDH) 55

十三、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测定(CK—MB) 56

十五、血清胆硷酯酶测定(CHE) 56

十六、血清溶菌酶测定 56

十七、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ADA) 56

十四、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功酶测定 56

十八、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测定(GMD) 57

二十、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测定(α—HBD) 57

二十一、血清铜氧化酶测定 57

二十二、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测定(OCT) 57

二十三、血清单氨氧化酶测定(MAO) 57

十九、血清精氨酸酶测定(ARS) 57

二十四、血清磷酸已糖异构酶测定(PHI) 58

一、血清非蛋白氮(NPN)测定 58

二、血清尿素氮(BUN)测定 58

三、血清肌酐(Cr)测定 58

第四章 非蛋白氮类化合物测定 58

四、血清肌酸(Cre)测定 59

六、血氨测定 59

第五章 蛋白质代谢检查 59

一、血清总蛋白测定(TP) 59

五、血清尿酸(UA)测定 59

二、血清白蛋白测定(ALB) 60

四、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测定 60

五、血清蛋白电泳(SPE) 60

三、血清球蛋白(G)测定 60

六、血清粘蛋白测定(SM) 61

八、血浆冷纤维蛋白原定性试验 61

九、血浆正铁白蛋白定性试验 61

七、血清铜兰蛋白测定(CP) 61

十、血硫血红蛋白定性试验 62

十二、血清甲胎蛋白定性试验(AFP) 62

十三、血清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62

十四、血清麝香草酚絮状试验(TFT) 62

十五、血清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CCFT) 62

十一、血碳氧血红蛋白测定(COHb) 62

十六、血清硫酸锌浊度试验(ZnTT) 63

第六章 胆红素代谢功能检查 63

一、血清黄疸指数测定(II) 63

二、血清凡登白试验(VDB) 63

三、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63

十七、血清卢戈氏碘试验(I2T) 63

四、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DBIL) 64

六、血清一分钟胆红素测定 64

第七章 糖类代谢检查 64

一、血清葡萄糖测定(GLU) 64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64

五、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IBIL) 64

三、甲糖宁试验(D860试验) 65

四、空腹血清乳酸测定(BL) 65

五、血清丙酮酸测定 66

第八章 血气分析 66

一、动脉血酸硷度测定 66

二、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CO2—CP) 66

六、血浆酮体测定 66

三、二氧化碳分压测定(PCO2) 67

五、标准碳酸氢根测定(SB) 67

六、实际碳酸氢根测定(AB) 67

四、氧分压测定(PO2) 67

七、硷剩余测定(BE) 68

八、缓冲硷测定(BB) 68

第三篇 免疫学检验 69

一、甘氨胆酸(CG)测定 69

二、甘氨鹅去氧胆酸(CDCG)测定 69

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测定 69

第一章 病毒性肝炎检验 69

四、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测定 70

六、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测定 70

七、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抗HBc—IgM) 70

测定 70

八、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G(抗HBc—IgG)测定 70

五、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测定 70

九、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测定 71

十一、人血清多聚白蛋白受体(PHSA—R)测定 71

十、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测定 71

十二、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HBV—DNA—P)测定 72

十四、δ抗原(丁型肝炎抗原)放射免疫测定 72

十五、IgM抗—δ抗原(丁型肝炎抗体IgM)放射免疫测定 72

十六、甲型肝炎病毒(HAV)抗原测定 72

十三、乙肝病毒DNA(HBV—DNA)杂交试验 72

十七、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抗—HAVIgM)测定 73

十九、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73

二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免疫球蛋白M(HBsAg/IgM)复合物测定 73

二十一、戊型肝炎抗原测定 73

二十二、抗—人血清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LSP)测定 73

十八、甲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抗—HAVIgG)测定 73

二十三、去唾液酸糖蛋白(ASGP)测定 74

二十五、Ⅲ型溶胶原N—肽(P—Ⅲ—P)测定 74

第二章 性病检验 74

一、梅毒沉淀试验(康氏反应) 74

二十四、γ—氨基丁酸(GABA)测定 74

二、梅毒补体结合试验(华氏试验) 75

四、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 75

五、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RPR) 75

三、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 75

六、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76

八、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 76

九、淋病双球菌免疫荧光试验 76

十、淋病双球菌协同凝集试验 76

十一、淋病双球菌抗体PHA试验 76

七、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76

十二、淋病双球菌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77

十四、艾滋病病毒抗体放射免疫检测 77

第三章 肿瘤检验 77

一、甲胎蛋白(AFP)测定 77

十三、艾滋病(AIDS)病毒膜抗体测定 77

二、癌胚抗原(CEA)测定 79

三、β—癌胚抗原(β—CEA)测定 79

四、淋巴瘤相关抗原测定 80

六、异铁蛋白测定 80

七、多胺测定 80

五、肿瘤相关抗原测定 80

八、精胺测定 81

十、非粘蛋白性卵巢癌抗原(CA125)测定 81

十一、肿瘤多肽抗原测定 81

九、组织多肽抗原(TPA)测定 81

十二、硷性胎儿蛋白(BFP)测定 82

十四、宫颈鳞癌肿瘤相关抗原(TA—4)测定 82

十五、尿癌胎肽物质(OFP)测定 82

十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测定 82

十三、丙胎蛋白(BOFA)测定 82

十七、α—酸性糖蛋白(AGP)测定 83

十九、CA—50放射免疫测定 83

十八、乳腺肿瘤相关抗原(CA15/3)测定 83

二十、胰癌相关抗原(Du—PAN—2)测定 84

二十二、扁平上皮癌相关抗原(SCC)测定 84

二十三、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定 84

二十一、KataCalin(KC)放射免疫测定 84

二十四、γ—糖蛋白(γ—SM)测定 85

二十六、胰腺癌直肠癌抗原(CA19—9)测定 85

二十五、胃肠道腺癌抗原(GICA)测定 85

二十七、胰胚抗原(POA)测定 86

二十九、肌酸激酶BB型同功酶(CK—BB)测定 86

三十、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测定 86

二十八、阶段特异性胎儿抗原—1(SSEA—1)测定 86

三十一、醛缩酶同功酶A(ALD—A)测定 87

第四章 内分泌系统检验 87

一、胰岛素(Insulin)测定 87

三十二、脱—γ—羧基(异常)凝血酶原测定 87

二、胰岛素原(Proinsulin)测定 88

四、胰高血糖素(Glucagon)放射免疫测定 88

三、C—肽(C—Peptide)测定 88

五、甲状腺素(T4)测定 89

七、甲状旁腺激素—C端片段测定 90

八、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90

六、游离甲状腺素(FT4)测定 90

九、促甲状腺激素—α亚单位(TSH—α)测定 91

十一、3,3 —L—二碘甲状腺原氨酸(T2)测定 92

十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测定 92

十三、3,3 ,5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测定 93

十四、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测定 94

十五、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指数(FT3I)测定 94

十六、游离甲状腺素指数(FT4I)测定 94

十七、甲状旁腺激素—N端片段测定 95

十八、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 95

十九、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测定 95

二十、甲状旁腺激素(PTH)测定 96

二十一、生长介素C(S—C)测定 96

二十二、抗甲状旁腺抗体测定 96

二十三、抗甲状腺微粒体(TM)抗体(TMA)测定 96

二十四、抗甲状腺球蛋白(TG)抗体(TGA)测定 97

二十五、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 97

二十六、降钙素(CT)测定 97

二十七、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测定 98

二十八、皮质醇(Cortisol)测定 98

二十九、皮质酮(Cortisone)测定 99

三十、生长抑素(SST)测定 99

三十一、生长激素(GH)测定 99

三十二、β—促黑素细胞激素(β—MSH)测定 100

三十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 100

三十四、运铁蛋白(TF)测定 100

三十五、前列腺素A2(PGA2)测定 100

三十六、前列腺素E1(PGE1)测定 101

三十七、6—酮前列腺素F1α(6—酮—PGF1α)测定 101

三十八、前列腺素F2α(PGF2α)测定 101

三十九、β—脂酸释放激素(β—LPH)测定 102

四十、血管加压素测定 102

四十一、血管舒缓素测定 102

第五章 生殖系统激素检验 102

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 102

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亚单位(HCG—α)测定 103

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HCG—β)测定 103

四、黄体生成素(LH)测定 103

五、人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测定 104

六、雌酮(E1)测定 105

七、雌二醇(E2)测定 105

八、游离雌三醇(E3)测定 106

九、雌四醇(E4)测定 106

十、催乳素(PRL)测定 106

十一、人胎盘生乳素(人胎盘泌乳素HPL)测定 107

十二、孕酮(P)测定 108

十三、17α—羟孕酮(17α—OHP)测定 108

十四、△517—羟孕酮(△517—OHP)测定 109

十五、17—羟孕酮(17—OHP)测定 109

十六、△4雄烯二酮(△4A)测定 109

十七、睾酮(T)测定 110

十八、双氢睾酮(DHT)测定 111

十九、去氢异雄酮(DHA)测定 111

二十、睾丸醇—雌二醇结合球蛋白(T—EBG)测定 111

二十一、非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睾酮(NSHBG—BT)测定 111

二十二、雄烯二酮(A2)测定 112

二十三、催产素(OT)测定 112

二十四、N端—鸦片—促黑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原(N—POMC)测定 112

二十五、妊娠结合血浆蛋白A(PAPP—A)测定 112

二十六、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PSBiG)测定 113

二十七、胎盘蛋白12(PP12)测定 113

二十八、血管紧张素—Ⅲ(AT—Ⅲ)测定 113

第六章 消化系统检验 114

一、胃泌素(Gastrin)测定 114

二、胃蛋白酶原亚群I(PGI)测定 114

三、甘—硫化石胆酸(SLCG)测定 114

四、胰泌素(SeCretin)测定 115

五、胰多肽(PP)测定 115

六、胃蛋白酶原亚群Ⅱ(PGⅡ)测定 115

七、胃动素(Motilin)测定 116

八、P物质(SubstanceP)测定 116

九、前白蛋白(TBPA)测定 116

十、神经降压素(NT)测定 116

十一、血管活性肠肽(VIP)测定 116

十二、抑胃肽(GIP)测定 117

十三、免疫反应性胰蛋白酶(IRT)测定 117

十四、胆囊收缩素(CCK)测定 117

十五、胰蛋白酶(Trypsin)测定 117

十六、弹力蛋白酶I(HE1)测定 118

第七章 血液系统及蛋白质检验 118

一、冷球蛋白试验 118

二、巨球蛋白试验 118

六、尿液铁蛋白测定 119

四、血清铁蛋白测定 119

五、脑脊液铁蛋白测定 119

八、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测定 120

七、β2—微球蛋白(β2M)测定 120

十一、抗凝血酶Ⅲ(AT—Ⅲ)测定 121

九、血小板因子Ⅳ(PF4)测定 121

十、运钴胺素Ⅱ测定 121

十六、获得性因子IX抑制物测定 122

十二、乳铁蛋白(LF)测定 122

十三、抗—IgG抗体测定 122

十四、表面血小板相关IgG(PA—IgG)测定 122

十五、总血小板相关IgG(总PA—IgG)测定 122

一、血浆醛固酮(ALD)测定 123

十七、促红细胞生成素(EP)测定 123

十八、C—反应蛋白(CRP)试验 123

十九、α1微球蛋白测定 123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检验 123

二、游离醛固酮测定 124

五、肾素活性(PRA)测定 125

三、3α,5β—四羟醛固酮测定 125

四、5β一二羟基醛固酮测定 125

六、血管紧张素Ⅱ(AT—Ⅱ)测定 126

八、肌凝蛋白轻链I测定 127

七、肌红蛋白(Mb)测定 127

十一、四氢醛固酮—葡萄糖醛酸苷(TH—Aldo—glu)测定 128

九、β—血栓球蛋白(β—TG)测定 128

十、心钠素(ANP)测定 128

十五、人肌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MM(CPK—MM)测定 129

十二、18—羟—11—脱氧皮质醇(18—OH—DOC)测定 129

十三、缓激肽(BK)测定 129

十四、载脂蛋白B(APoB)测定 129

Ⅲ、多巴胺(DA)测定 130

十六、儿茶酚胺(CA)测定 130

Ⅰ、肾上腺素(E)测定 130

Ⅱ、去甲肾上腺素(NE)测定 130

二十一、β—脑腓肽(βEP)测定 131

十七、血栓素A2(TXA2)测定 131

十八、血栓素(TXB2)测定 131

十九、纤维蛋白A(FPA)测定 131

二十、亮氨酸脑腓肽(LEK)测定 131

一、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测定 132

第九章 免疫功能检验 132

三、免疫球蛋白D(IgD)含量测定 133

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测定 133

五、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测定 134

四、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测定 134

七、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测定 135

六、免疫球蛋白G抗体测定 135

八、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测定 136

十二、抗唾液腺抗体测定 137

九、抗网蛋白抗体测定 137

十、抗核仁核糖核酸抗体测定 137

十一、抗浸出性核抗原抗体测定 137

十六、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测定 138

十三、抗横纹肌抗体测定 138

十四、血清抗核抗体(ANA)测定 138

十五、血清抗平滑肌抗体(SMA)测定 138

二十、地高辛样免疫活性物质测定 139

十七、血清抗胃壁细胞抗体测定 139

十八、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 139

十九、免疫反应物白细胞三烯C4(i—LTC4)测定 139

二十四、活性E玫瑰花环形成(Ea—RFC)试验 140

二十一、类G34免疫反应活性试验 140

二十二、IgG抗心脂抗体测定 140

二十三、总E—玫瑰花环形成(Et—RFC)试验 140

二十八、稳定性E(ES)玫瑰花环形成试验(ES—RFC) 141

二十五、29℃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141

二十六、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检查 141

二十七、Fc受体检查(EA玫瑰花环试验) 141

三十三、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MTT) 142

二十九、补体(C3)受体的检查(EAC—RFC) 142

三十、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 142

三十一、特异红细胞粘附试验(SRCA) 142

三十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T) 142

三十六、依赖抗体的淋巴细胞毒(ADCC)试验 143

三十四、人淋巴细胞A花环试验(ARFC) 143

三十五、抗体、补体引起的细胞毒实验 143

四十一、白细胞杀菌功能试验 144

三十七、淋巴细胞毒(CMC)试验 144

三十八、体外抗体形成细胞(PFC)测定 144

三十九、植物血凝素皮内试验 144

四十、嗜中性粒细胞NBT还原试验 144

四十四、嗜碱细胞及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 145

四十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145

四十三、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145

四十八、血清补体C1r含量测定 146

四十五、巨噬细胞电泳试验(MEM) 146

四十六、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146

四十七、血清补体C1q含量测定 146

五十二、血清补体C4(β1—E—球蛋白)含量测定 147

四十九、血清补体C1s(C1酯酶)含量测定 147

五十、血清补体C2含量测定 147

五十一、血清补体C3含量测定 147

五十七、血清补体C9含量测定 148

五十三、血清补体C5(β1—F—球蛋白)含量测定 148

五十四、血清补体C6含量测定 148

五十五、血清补体C7含量测定 148

五十六、血清补体C8含量测定 148

一、乳酸脱氢酶同功酶H4(LDH—H4)测定 149

五十八、补体C9末端成份测定 149

五十九、激活的补体C3bi测定 149

六十、脱氧核糖核酸抗体(anti—DNA)测定 149

第十章 酶类的检验 149

五、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 150

二、α—亚单位烯醇酶测定 150

三、α1—抗胰蛋白酶(α1—AT)测定 150

四、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L)测定 150

九、激肽释放酶测定 151

六、碳酸酐酶Ⅲ(CAⅢ)测定 151

七、弹力蛋白酶Ⅱ(HE2)测定 151

八、醛缩酶同功酶C(ALD—C)测定 151

二、苯巴比妥(Luminal)测定 152

十、脱氧核糖核酸酶I(DNASeI)测定 152

十一、α2—抗纤溶酶(α2—AP)测定 152

第十一章 药物和维生素检验 152

一、地戈辛(Digoxin)测定 152

六、导眠能测定 153

三、苯妥英纳(DPH)测定 153

四、奎尼丁测定 153

五、心得安测定 153

十一、磺胺甲异恶唑测定 154

七、洋地黄毒甙测定 154

八、水杨酸测定 154

九、磺胺噻唑测定 154

十、磺胺嘧啶测定 154

十五、维生素B2测定 155

十二、酰胺咪嗪测定 155

十三、维生素A测定 155

十四、维生素B1测定 155

十九、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测定 156

十六、维生素B6测定 156

十七、维生素B12测定 156

十八、维生素C(VitC)测定 156

一、流行性出血热(EHF)IgM类抗体的测定 157

二十、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测定 157

二十一、叶酸测定 157

二十二、维生素E(VitE)测定 157

第十二章 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感染检验 157

七、血吸虫病间接血凝试验 158

二、疟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58

三、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158

四、黑热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158

五、血吸虫病皮内试验 158

六、血吸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58

十三、包虫病间接血凝试验 159

八、肺吸虫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59

九、肺吸虫病对流免疫电泳 159

十、肺吸虫病皮内试验 159

十一、华支睾吸虫病皮内试验 159

十二、囊虫病间接血凝试验 159

十八、狂犬病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0

十四、包虫病皮内试验 160

十五、旋毛虫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160

十六、狂犬病病毒放射免疫测定 160

十七、狂犬病病毒免疫荧光抗体测定 160

二十三、柯萨基病毒放射免疫测定 161

十九、单纯疱疹病毒免疫荧光快速诊断 161

二十、单纯疱疹病毒放射免疫测定 161

二十一、单纯疱疹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1

二十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补体结合试验 161

二十八、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试验 162

二十四、柯萨基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2

二十五、流感病毒放射免疫测定 162

二十六、流感病毒免疫荧光快速诊断 162

二十七、流感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2

三十四、人轮状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63

二十九、脊髓灰质炎病毒放射免疫测定 163

三十、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荧光快速诊断 163

三十一、麻疹病毒放射免疫测定 163

三十二、麻疹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3

三十三、人轮状病毒亲和素一生物素测定 163

三十九、风疹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64

三十五、人轮状病毒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4

三十六、乙型脑炎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64

三十七、乙脑病毒免疫荧光快速诊断 164

三十八、乙脑病毒IgM抗体的检测 164

四十四、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CM)病毒免疫荧光快速诊断 165

四十、风疹病毒抗体免疫荧光试验 165

四十一、风疹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5

四十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放射免疫测定 165

四十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5

四十九、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66

四十五、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CM)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6

四十六、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LCM)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66

四十七、森林脑炎病毒中和试验 166

四十八、森林脑炎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66

五十四、呼吸道合胞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7

五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7

五十一、副流感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67

五十二、副流感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7

五十三、呼吸道合胞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67

五十九、腺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68

五十五、日冕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68

五十六、日冕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8

五十七、呼肠孤病毒血凝抑制试验 168

五十八、腺病毒免疫荧光快速诊断 168

六十四、抗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9

六十、腺病毒血凝抑制试验 169

六十一、腺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9

六十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免疫荧光快速诊断 169

六十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69

六十九、肺炎支原体放射免疫测定 170

六十五、巨细胞病毒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170

六十六、巨细胞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70

六十七、天花和痘苗病毒补体结合试验 170

六十八、牛痘病毒放射免疫测定 170

七十四、钩端螺旋体病乳胶凝集试验 171

七十、人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放射免疫测定 171

七十一、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抗体(HSV—2)测定 171

七十二、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Ⅲ)核心蛋白(P24)抗体测定 171

七十三、艾滋病病毒抗体放射免疫测定 171

七十九、球孢子菌抗原测定 172

七十五、钩端螺旋体病乳胶凝集抑制试验 172

七十六、利什曼原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72

七十七、利什曼原虫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172

七十八、荚膜组织胞浆菌抗原测定 172

八十二、肥达氏(Widal)反应(伤寒血清凝集试验) 173

八十、布氏杆菌凝集试验 173

八十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 173

八十三、外斐(Weil—Felix)氏反应(变形杆菌凝集试验) 174

三、1,25—二羟胆骨化醇(1,25—(OH)2D)测定 175

第十三章 其他 175

一、花生四烯酸测定 175

二、25—羟胆骨化醇(25—OHD)测定 175

八、环磷酸腺甘(CAMP)测定 176

四、总吡哆醇测定 176

五、血管舒缓素测定 176

六、纤维结合蛋白(FNT)测定 176

七、DeSmosin(弹性蛋白在体内代谢的终产物)测定 176

十、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测定 177

九、环磷酸乌甘(CGMP)测定 177

十四、冷凝集试验 178

十一、S—100蛋白测定 178

十二、5—羟色胺(5—HT)测定 178

十三、β—脂酸释放激素(β—LPH)测定 178

十七、类风湿因子试验(RF) 179

十五、嗜异性凝集试验 179

十六、嗜异性凝集吸收试验 179

四、致病性大肠艾希氏菌检验 180

第四篇 微生物学检验 180

第一章 细菌学检验 180

一、志贺氏菌属检验 180

二、类志贺邻单胞菌检验 180

三、沙门氏菌属检验 180

八、脑膜炎奈瑟氏菌检验 181

五、空肠弯曲菌检验 181

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 181

七、鼠疫耶尔森氏菌检验 181

十三、白喉杆菌检验 182

九、淋病奈氏菌(淋球菌)检验 182

十、葡萄球菌属检验 182

十一、链球菌检验 182

十二、肺炎链球菌检验 182

十八、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嗜盐菌)检验 183

十四、流感嗜血杆菌检验 183

十五、百日咳杆菌检验 183

十六、军团菌属检验 183

十七、霍乱弧菌检验 183

二十三、炭疽杆菌检验 184

十九、土拉弗氏菌检验 184

二十、布氏杆菌检验 184

二十一、类鼻疽假单胞菌检验 184

二十二、绿脓杆菌检验 184

二十八、破伤风杆菌检验 185

二十四、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185

二十五、肉毒杆菌检验 185

二十六、产气荚膜杆菌检验 185

二十七、艰难梭菌检验 185

三十三、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 186

二十九、结核杆菌检验 186

三十、麻风杆菌检验 186

三十一、变形杆菌检验 186

三十二、酵米面黄杆菌检验 186

第二章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的检验一、普氏立克次体检验 189

三十四、空气卫生细菌学检验 189

三十五、生活饮用水卫生细菌学检验 189

六、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检验 190

二、莫氏立克次体检验 190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检验 190

四、Q热立克次体检验 190

五、沙眼衣原体及包涵体性结膜炎衣原体检验 190

一、伊色列氏放线菌检验 191

七、鹦鹉热衣原体检验 191

八、钩端螺旋体检验 191

九、回归热螺旋体检验 191

十、梅毒螺旋体检验 191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191

五、新型隐球菌检验 192

二、奴卡氏菌检验 192

三、皮肤丝状菌(皮肤癣菌)检验 192

四、白色念珠菌检验 192

一、常用检验项目外文缩写 193

附篇 19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应用中的几点说明 207

三、医学常用检验项目法定计量单位换算系数 210

四、卫生部首批淘汰和替代的临床检验项目与方法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