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从直接效益观到比较效益观——宏观比较投资效益范畴的确立 3
第一章 投资效益理论史的简要考察 3
1.1 我国投资效果讨论的两次高潮 3
1.2 原苏联和东欧理论界关于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研究 13
1.3 西方经济学中的投资效益观 22
第二章 势在必行的转变:从直接效益观到比较效益观 25
2.1 固定资产投资的直接效益分析的作用 25
2.2 直接效益分析结构的局限 28
2.3 投资效益观的转变与宏观经济管理方式的改革 32
2.4 投资效益观转变的出路何在 38
3.1 引言:宏观比较投资效益的基本变量确定的根据 40
第三章 宏观比较投资效益的基本变量Ⅰ:宏观直接投资效益 40
3.2 宏观直接投资效益(宏观投资效果系数)的方法论分析 41
3.3 我国宏观直接投资效益实证分析 50
第四章 宏观比较投资效益的基本变量Ⅱ:适度投资率区间 60
4.1 引入这一变量的必要性 60
4.2 国民收入增长率:适度投资率区问确定的需求参照系及其不充分性 62
4.3 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物价指数):适度投资率区间确定的平衡参照系 67
4.4 直接效益:适度投资率区间确定的效益参照系 73
4.5 适度投资率区间确定的三维结构与投资膨胀系数 75
第五章 宏观比较投资效益的基本变量Ⅲ:投资结构 81
5.1 引入这一变量的必要性 81
5.2 投资结构优化的指标探讨 84
5.3 中国投资结构走向的实证分析 87
6.1 宏观比较投资效益的基本理论框架 110
第六章 宏观比较投资效益:理论模型 110
6.2 方法论探讨 112
6.3 宏观比较投资效益理论模型建立的探讨 114
6.4 宏观比较投资效益范畴及其理论模型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21
6.5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25
下篇 有引导的市场主体投资体制——从宏观比较投资效益探讨投资体制改革模式 129
第七章 有引导的市场主体投资体制:宏观比较投资效益的运行机制与所有制基础 129
7.1 投资领域的“制衡机制”:投资利益驱动与投资风险约束 130
7.2 投资利益驱动机制的扭曲 136
7.3 处处无风险与人人不承担风险并存:投资领域制衡机制的严重破坏 140
7.4 投资体制与宏观比较投资效益 147
7.5 有引导的市场主体投资体制 152
7.6 有引导的市场主体投资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 161
7.7 有引导的市场主体投资体制与企业所有制的改革 164
7.8 小结 170
第八章 指数化联动控制:宏观比较投资效益的规模方面 171
8.1 我国宏观投资总量控制系统的三环节及其弊病 172
8.2 实行指数化联动控制的必要性与基本思路 176
8.3 指数化联动控制的基本程序与主要功能 178
第九章 投资结构的转换能力与产业政策导向:宏观比较投资效益的结构方面 183
9.1 投资结构的转换能力与宏观比较投资效益 184
9.2 投资结构转换能力的决定因素 187
9.3 宏观比较投资效益与产业结构政策的关系 201
9.4 我国产业结构规划的步骤与基准 202
9.5 产业结构政策对投资结构的导向 208
主要参考文献 213
后记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