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霉物及其作用 1
第二节 毒物的吸收、转化和排泄 1
目录 1
第一部分 总论 1
第一章 毒物与中毒 1
第三节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2
第一节 病史和体格检查 3
第二章 中毒的诊断 3
第四节 中毒的原因和分类 3
第三节 毒物分析 7
第二节 现场调查 7
二、接触性中毒 9
一、吸入性中毒 9
第三章 中毒的治疗 9
第一节 排除毒物 9
三、食入性中毒:催吐、洗胃、排除肠内毒物、利尿排毒 10
四、氧化剂 13
三、沉淀剂 13
第二节 阻滞毒物吸收 13
一、止血带 13
二、吸附剂 13
三、润滑剂 13
第三节 一般解毒药物 13
一、中和剂 13
二、拮抗剂 13
一、阿托品 15
第四节 特效解毒药物 15
五、通用解毒剂 15
六、中医或民间常用解毒方 15
三、巯基络合剂: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 16
二、胆碱酯酶复活药 16
四、其他络合剂:依地酸二钠钙、依地酸二钠、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盐酸青霉胺、羟乙基乙烯二胺三乙酸、去铁敏、二乙硫氨甲酸钠、金精三羧酸 18
七、硫代硫酸钠 20
六、L-半胱氨酸盐酸盐 20
五、盐酸巯乙胺和水杨酸巯基乙胺 20
九、美兰(亚甲兰) 21
八、亚硝酸异戊酯和亚硝酸钠 21
一、透析疗法 22
第五节 特殊治疗方法 22
十、解氟灵(乙酰胺) 22
二、换血 24
三、高压氧疗法 25
第六节 急性中毒治疗常规 26
一、刺激性气体中毒症群 28
第一节 呼吸系统损害 28
第四章 常见中毒症群的诊断和处理 28
二、呼吸衰竭 31
一、心律失常 35
第二节 循环系统损害 35
二、心搏骤停 39
三、休克 42
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6
第三节 血液系统损害 46
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8
二、溶血 48
四、白细胞减少 49
五、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1
六、再生障碍性贫血 52
一、脑水肿 53
第四节 神经系统损害 53
二、中毒性脑病 55
三、抽搐 56
四、神经衰弱症群 58
五、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 59
一、中毒性肝炎、肝坏死 60
第五节 消化系统损害 60
六、毒蕈碱样症群 60
第六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63
二、急性胃肠炎 63
第七节 脱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67
第八节 继发感染 69
附录一 化学毒物引起的眼损害 72
附录二 化学毒物引起的皮肤损害 75
二、山梗菜碱(洛贝林) 80
一、咖啡因 80
第二部分 各论 80
第五章 化学药物中毒 80
第一节 中枢兴奋药中毒 80
五、士的宁 81
四、尼可刹米(可拉明) 81
三、戊四氮 81
六、美解眠 82
八、樟脑 83
七、印防己毒素 83
十、丙脒嗪 84
九、苯丙胺 84
十二、肼类(苯乙肼、闷可乐等) 85
十一、哌醋甲酯(利他林)及哌苯甲醇(米拉脱林) 85
一、巴比妥类药物 86
第二节 中枢抑制药中毒(催眠、镇静、安定、抗癫痫药) 86
二、水化氯醛 88
四、苯噻嗪类(氯丙嗪、乙酰普马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 89
三、导眠能 89
五、利眠宁、安定及睡拉克斯等安定剂 91
七、安眠酮 92
六、安宁(眠尔通) 92
八、羟嗪(安泰乐) 93
十、溴化物 94
九、泰尔登 94
十二、三甲双酮 95
十一、苯妥英钠及甲妥因 95
一、阿片类(阿片、吗啡、可待因等) 96
第三节 镇痛剂及解热镇痛剂中毒 96
十三、去氧苯巴比妥(朴痫酮) 96
十四、硫 酸 镁 96
四、水杨酸类药物 98
三、延胡索(延胡索乙素、颅通定) 98
二、合成镇痛药(度冷丁、安侬痛、美散痛) 98
五、吡唑酮类解热镇痛剂 99
痛剂 100
六、苯胺衍生物解热镇 100
一、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加兰他敏)等 101
第四节 主要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的药物中毒 101
七、辛可芬 101
八、秋水仙碱 101
二、抗胆碱药(阿托品类) 102
三、拟肾上腺素药(新福林、甲氧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麻黄碱、萘唑啉、异丙基肾上腺素) 104
四、抗肾上腺素药—α受体阻断药(苄胺唑啉、妥拉苏林、氢化麦角碱) 106
一、洋地黄类强心甙 107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 107
五、抗肾上腺素药—β受体阻断药(心得安类) 107
二、奎尼丁 109
四、β受体阻断药(心得安类) 110
三、普鲁卡因胺 110
五、氯化钾 111
六、罂粟碱 112
八、萝芙木(利血平、降压灵) 113
七、亚硝酸酯类和硝酸酯类 113
十一、神经节阻断药(六烃季铵、伊可里、美加明、安血定、潘必定等) 114
十、肼苯哒嗪及双肼苯哒嗪 114
九、胍乙啶和胍生 114
一、氨茶碱 115
第六节 呼吸系统药物中毒 115
十二、氯压定(可乐宁、110降压片) 115
三、咳必清 116
二、舒喘灵(嗽必妥) 116
二、乙酰唑胺及甲氮酰胺 117
一、汞剂利尿药 117
第七节 利尿药、泻药中毒 117
五、噻嗪类利尿药 118
四、氨苯喋啶 118
三、螺旋内酯(安体舒通) 118
七、酚酞 119
六、利尿酸及利尿磺胺(速尿) 119
二、双香豆素及其同类药 120
一、枸橼酸钠 120
第八节 抗凝血药、凝血药、治贫血药中毒 120
五、硫酸亚铁 121
四、6-氨基己酸 121
三、肝素 121
一、组织胺 122
第九节 组织胺和抗组织胺药中毒 122
二、抗组织胺药 123
三、胰岛素 124
二、垂体后叶素 124
第十节 激素、抗代谢药、维生素类中毒 124
一、甲状腺制剂 124
六、维生素A 125
五、秋水仙碱 125
四、苯乙双胍(降糖灵) 125
七、维生素D 126
二、普鲁卡因及其他合成局部麻醉药 127
一、可卡因 127
第十一节 麻醉药中毒 127
四、氯仿 129
三、乙醚 129
七、氟烷 130
六、硫喷妥钠 130
五、环丙烷 130
十、氯化筒箭毒碱 131
九、羟丁酸钠 131
八、三氯乙烯 131
二、驱蛔灵(枸橼酸哌嗪) 132
一、灭虫宁(苄酚宁、酚乙铵) 132
十一、氯化琥珀酰胆碱(司可林) 132
第十二节 抗寄生虫病药中毒 132
四、山道年 133
三、驱虫净(四咪唑) 133
七、六烷雷琐辛 134
六、四氯乙烯 134
五、胆蛔宁 134
八、锑剂(酒石酸锑钾和锑-273) 135
十一、海群生 136
十、呋喃丙胺(F-30066) 136
九、血防片(血防846片) 136
十三、奎宁及其制剂 137
十二、阿的平 137
十六、氯胍 138
啉 138
十四、氯喹 138
十五、伯氨喹啉及扑疟喹 138
十八、依米丁 139
十七、乙胺嘧啶(息疟定) 139
一、磺胺类药物 140
第十三节 磺胺类及呋喃类药物中毒 140
十九、卡巴胂 140
二、呋喃类药物 141
一、青霉素 142
第十四节 抗菌素中毒 142
二、新型青霉素 144
四、链霉素 145
三、先锋霉素(头孢菌素)类 145
五、卡那霉素 147
八、四环素族抗菌素 148
七、新霉素和巴龙霉素 148
六、庆大霉素 148
九、氯霉素与合霉素 150
十、甲砜霉素 151
十三、杆菌肽 152
十二、林可霉素 152
十一、红霉素、新生霉素、竹桃霉素 152
十五、多粘菌素B 153
十四、万古霉素 153
十七、利福平 154
十六、多粘菌素E(抗敌素) 154
十九、二性霉素B 155
十八、灰黄霉素 155
一、异烟肼 156
第十五节 抗结核药与抗麻疯药中毒 156
二十、三苯甲咪唑(克霉唑) 156
二十一、环丝氨酸 156
二十二、抗肿瘤抗菌素 156
二、对氨基水杨酸钠 157
五、乙硫异烟胺和丙硫异烟胺 158
四、吡嗪酰胺 158
三、氨苯硫脲 158
八、紫霉素 159
七、环丝氨酸 159
六、乙胺丁醇 159
第十六节 肿瘤化疗药物中毒 160
九、氨苯砜 160
第十七节 消毒药与防腐药中毒 165
五、硼酸 166
四、乌洛托品 166
一、酚类消毒药(石炭酸、来苏尔) 166
二、乙醇(酒精) 166
三、甲醛溶液(福尔马林) 166
七、漂白粉(含氯石灰) 167
六、碘及碘化物 167
九、汞化合物 168
八、高锰酸钾 168
十二、硫酸锌与氯化锌 169
十一、硫酸铜 169
十、硝酸银 169
一、含巯基解毒药 170
第十八节 解毒药中毒 170
三、解磷定、氯磷定 171
二、去铁敏 171
一、己烯雌酚 172
第十九节 妇产科药物中毒 172
四、亚甲兰(美兰) 172
五、丙烯吗啡 172
六、阿朴吗啡 172
七、上海蛇药中毒 172
三、麦角新碱及麦角胺 173
二、避孕片1号(复方炔诺酮) 173
附录一 剧毒药极量表 174
一、药物性皮炎(药疹) 178
附录二 药物过敏反应 178
三、血清病 181
二、药热 181
四、过敏性休克 182
二、七叶一枝花(蚤休) 183
一、一叶萩(假金柑藤) 183
第六章 中草药和中成药中毒 183
第一节 中草药中毒 183
五、人参 184
四、了哥王 184
三、八角枫 184
八、大一枝箭 185
七、大戟 185
六、大枫子 185
十二、女贞树根 186
十一、万年青 186
九、三分三 186
十、土木香 186
十六、巴豆 187
十五、毛茛(老虎脚板) 187
十三、马钱子(番木鳖) 187
十四、马兜铃 187
十八、牛皮消 188
十七、天南星(虎掌) 188
十九、乌头类(附子、天雄) 189
二十一、白头翁 190
二十、乌桕 190
二十四、白狼毒 191
二十三、白花丹 191
二十二、白薇 191
二十七、甘遂 192
二十六、半边莲 192
二十五、半夏 192
二十九、石蒜 193
二十八、艾 193
三十一、瓜蒂 194
三十、石龙芮(野芹菜) 194
三十三、羊角拗 195
三十二、羊踯躅类 195
三十七、过岗龙 196
三十六、冰凉花(福寿草) 196
三十四、夹竹桃 196
三十五、百部 196
三十九、农吉利 197
三十八、尖尾芋 197
四十三、皂荚 198
四十二、鸡血藤 198
四十、华山参 198
四十一、何首乌 198
四十五、苍耳 199
四十四、芦荟 199
四十八、苦参 200
四十七、苦楝 200
四十六、芫花 200
五十一、鱼胆 201
五十、使君子 201
四十九、侧柏 201
五十三、茅膏菜 202
五十二、钩吻(大茶药) 202
五十六、络石(络石藤、爬山虎) 203
五十五、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 203
五十四、南天竹 203
六十、莨菪(天仙子) 204
五十九、鸦胆子 204
五十七、毒芹 204
五十八、信石 204
六十二、威灵仙(铁脚威灵仙) 205
六十一、益母草(茺蔚子) 205
六十六、常山 206
六十五、曼陀罗(洋金花、风茄花) 206
六十三、狼毒 206
六十四、海芋 206
六十九、黄药子(零余薯) 207
六十八、望江南(石决明) 207
六十七、商陆 207
七十二、斑蝥 208
七十一、蓖麻子 208
七十、雪上一枝篙 208
七十四、薄荷 209
七十三、博落回 209
附录 常见含剧毒中药主要含毒成分及剂量表 210
七十七、蟾酥 210
七十五、藤黄 210
七十六、藜芦 210
第二节 中成药中毒 211
七十八、麝香 211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214
第七章 食物中毒 214
一、肠炎杆菌属 215
二、嗜盐菌 217
四、韦氏梭状杆菌 218
三、葡萄球菌 218
六、变形杆菌 219
五、枯草杆菌 219
七、肉毒杆菌 220
一、赤霉病麦 221
第二节 植物性食物中毒 221
二、毒麦 222
三、发霉“臭米面” 223
四、毒蕈 224
五、含氰甙果仁(苦杏仁、苦桃仁、枇杷仁、樱桃仁、李子仁、苹果仁、梅仁等) 228
六、木薯 229
八、发芽马铃薯(土豆) 230
七、白果(银杏) 230
十、发苦夜开花(蒲瓜、葫芦瓜) 231
九、烂白薯(黑斑白薯) 231
十三、大麻(大麻仁、大麻油) 232
十二、沙葛(葛薯、豆薯)籽 232
十一、某些豆类未烧透引起的中毒 232
十五、棉籽 233
十四、猫豆(狗爪豆) 233
十六、莽草子 234
十八、石蒜和大一枝箭 235
十七、毒芹 235
十九、羊角菜(白花菜、羊古菜) 236
二十、苍耳 237
二十二、桐油 238
二十一、马桑和毒空木 238
二十四、荔枝 239
二十三、蜂蜜 239
附:菠萝过敏症 240
二十五、植物日光性皮炎 240
一、河豚 241
第三节 动物性食物中毒 241
二、含高组织胺鱼类 242
四、幼鲎 243
三、八目鳗 243
八、动物肝 244
七、蟾蜍 244
五、鱼卵 244
六、毒蛤蚌 244
十、马蜂蛹 245
九、猪甲状腺 245
一、酒(乙醇) 246
第四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 246
十一、泥螺日光性皮炎 246
二、含亚硝酸盐类食物 248
四、油朦食品 249
三、卤水(氯化镁) 249
七、由于金属容器盛煮食物引起的中毒(铜器、锌器、铁器) 250
六、氯化锂(食盐代用品) 250
五、糖精 250
一、毒蛇咬伤 251
第八章 毒动物咬螫伤 251
二、蝎螫伤 256
三、蜂类螫伤 256
五、毒蜘蛛螫伤 257
四、蜈蚣螫伤 257
七、海蛰螫伤 258
六、蛭类(蚂蝗)螫伤 258
十、刺蛾(痒辣子)和桑毛虫(桑毒蛾)皮炎 259
九、鬼毒鲉及虎鲉刺伤 259
八、赤魟鱼刺伤 259
十一、松毛虫螫伤 260
一、有机磷杀虫药 261
第二节 农用杀虫剂中毒 261
第九章 农药、杀鼠药和灭钉螺药中毒 261
第一节 预防农药中毒的原则 261
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268
三、有机氯杀虫剂 269
五、有机氟杀虫剂(氟乙酰胺和氟醋酸钠) 270
四、有机氮杀虫剂 270
六、无机氟杀虫剂 271
八、烟草(烟硷) 272
七、无机砷杀虫剂 272
十一、除虫菊 273
十、雷公藤 273
九、鱼藤 273
一、有机硫杀菌剂 274
第三节 农用杀菌剂中毒 274
二、有机汞杀菌剂 275
三、有机锡杀菌剂 278
五、硫氰类杀菌剂(二硝散) 279
四、有机砷杀菌剂 279
一、溴甲烷 280
第四节 农用熏蒸剂中毒 280
六、铜制剂杀菌剂 280
七、甲醛(福尔马林) 280
二、氯化苦 281
六、环氧乙烷 282
五、二氯乙烷 282
三、磷化铝 282
四、氢氰酸 282
一、五氯酚钠 283
第五节 除草剂、脱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 283
二、2,4-滴类(苯氧羧酸类)化合物 284
五、氯酸钠 285
四、取代脲类化合物 285
三、均三氮苯类化合物 285
八、百草枯 286
七、酰胺类(敌稗) 286
六、石灰氮 286
一、安妥 287
第六节 毒鼠剂中毒 287
九、矮壮素(稻麦立) 287
五、碳酸钡 288
四、氟乙酸钠 288
二、敌鼠 288
三、磷化锌 288
第一节 工业毒物中毒的预防 289
第十章 工业毒物中毒 289
第七节 灭钉螺药中毒 289
一、五氯酚钠 289
二、贝螺杀(贝螺净) 289
一、铅及其化合物 290
第二节 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毒 290
二、四乙基铅 293
三、汞及其化合物 294
四、锰及其化合物 296
五、铬及其化合物 298
六、锑及其化合物 299
七、锌及其化合物 300
八、铍及其化合物 301
九、铊及其化合物 303
十、镉及其化合物 304
十一、钡及其化合物 305
十二、镍及其化合物 306
十四、铜及其化合物 307
十三、钒及其化合物 307
十七、金属烟热(铸造热) 308
十六、铝及其化合物 308
十五、锡及其化合物 308
一、砷及其化合物 309
第三节 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09
二、磷及其化合物(磷化氢、磷化锌等) 312
三、硒及其化合物 315
五、硅(矽)化合物 316
四、碲及其化合物 316
附:矽(硅)肺 317
一、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 320
化合物中毒 320
第四节 非金属元素及其 320
二、氮的化合物、(氮的氧物、硝酸) 323
三、硫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硫、硫酸、硫化氢、二硫化碳) 324
四、氟及无机氟化物(氟、氟化氢与氢氟酸、氟化钠、二氟化氧、氟硫化合物) 327
五、氯及无机氯化物(氯、氯化氢、光气、其他无机氯化物) 330
六、溴及无机溴化物 332
八、氰化物 333
七、碘及无机碘化物 333
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335
第五节 碱性物质中毒 335
三、氧化钙(生石灰) 336
二、碳酸钠 336
一、肼 337
第六节 肼类化合物和其他含氮化合物中毒 337
四、氨及氢氧化氨(氨水) 337
五、迭氮酸 338
四、胲 338
二、苯肼 338
三、甲基肼 338
一、汽油 339
第七节 汽油、煤油、沥青中毒 339
六、重氮甲烷 339
七、哌嗪 339
二、煤油 340
三、沥青 341
三、乙炔 342
二、乙烯、丙烯、丁烯(正丁烯、假丁烯、异丁烯) 342
第八节 脂肪族和脂环族烃类中毒 342
一、甲烷、乙烷、丙烷、丁烷 342
六、松节油 343
五、环戊二烯和双环戊二烯 343
四、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 343
一、氯化烃类(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344
第九节 脂肪族卤烃类化合物中毒 344
三、碘化烃类(碘甲烷等) 345
二、溴化烃类(溴甲烷等) 345
一、甲胺、乙胺、丙胺、丁胺等 346
第十节 脂肪族胺中毒 346
四、氟的有机化合物(氟碳) 346
一、苯 347
第十一节 芳香族烃类(苯类)中毒 347
二、乙二胺 347
三、二乙烯三胺 347
四、丙烯酰胺 347
三、二甲苯 349
二、甲苯、乙苯、异丙苯 349
五、四氢萘和十氢萘 350
四、萘(樟脑丸) 350
四、氯代联苯和氯萘 351
三、苄基溴和苄基碘 351
第十二节 卤代芳香烃类中毒 351
一、氯代苯类 351
二、氯甲苯类(苄基氯类) 351
一、苯胺 352
第十三节 芳香族氨基化合物中毒 352
三、其他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甲苯胺、二甲苯胺、二乙苯胺、间苯二胺、联苯胺、萘胺 353
二、苯二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 353
二、二硝基苯 354
一、硝基苯 354
第十四节 芳香硝基化合物中毒 354
一、苯酚 355
第十五节 酚类化合物中毒 355
三、三硝基甲苯 355
三、其他酚类(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 356
二、五氯酚和五氯酚钠 356
一、甲醇 357
第十六节 醇类化合物中毒 357
四、丙烯醇 358
三、戊醇 358
二、乙醇、丙醇、丁醇 358
七、二氯丙醇 359
六、氯乙醇 359
五、乙二醇 359
二、二氯异丙醚 360
一、乙醚、异丙醚、二氯乙醚 360
第十七节 醚类化合物中毒 360
一、甲醛 361
第十八节 醛类中毒 361
三、二苯醚(联苯醚) 361
四、甲基溶纤剂 361
三、丙烯醛 362
二、乙醛 362
一、丙酮 363
第十九节 酮类中毒 363
四、糠醛 363
五、介乙醛 363
一、环氧乙烷 364
第二十节 环氧化合物中毒 364
二、丁酮 364
三、乙烯酮 364
四、其他酮类(戊酮、己酮、环己酮、甲基环己酮、三甲基环己烯酮) 364
第二十一节 有机酸及酸酐中毒 365
三、环氧氯丙烷和环氧丙烷丁基醚 365
二、环氧丙烷 365
二、乙二酸(草酸) 366
一、甲酸(蚁酸)、乙酸(醋酸)、丙酸、丁酸、戊酸 366
一、乙酸乙酯 367
第二十二节 酯类中毒 367
三、氯乙酸 367
四、乙酐 367
三、磷酸三甲苯酯 368
二、硫酸二甲酯 368
二、呋喃类 369
一、吡啶类 369
第二十三节 杂环化合物中毒 369
二、丁间二烯 370
一、异丁烯 370
第二十四节 合成橡胶工业的有关毒物中毒 370
一、有机氟塑料 371
第二十五节 合成树脂和塑料工业的有关毒物中毒 371
三、异戊二烯 371
四、氯丁二烯 371
五、二氯丁烯 371
三、酚醛树脂 372
二、环氧树脂 372
七、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373
六、脲醛树酯 373
四、异氰酸酯类 373
五、聚苯乙烯塑料 373
一、己内酰胺及有关毒物(环己醇、环己酮、环己肟) 374
物中毒 374
八、聚脂树脂 374
九、乙烯基塑料 374
十、丙烯酸树脂(有机玻璃) 374
十一、纤维素塑料 374
第二十六节 合成纤维工业的有关毒 374
五、丙烯腈 375
四、苯二酸酐 375
二、己二胺 375
三、乙二醇 375
第一节 神经性毒剂 376
第十一章 军用毒剂中毒 376
六、N,N-二甲基甲酰胺 376
第二节 糜烂性毒剂 378
第三节 氰化物毒剂 380
第四节 窒息性毒剂 381
第五节 失能剂(毕兹) 382
第六节 刺激性毒剂 383
索引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