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讲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松生,吴亦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3901268
  • 页数:56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序 1

导论 1

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1

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 4

三、本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6

文学形象不同于科学概念 11

第一节 怎样理解文学形象 11

第一章 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 11

第一编 文学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 11

文学形象的含义 15

第二节 文学形象与特殊对象 18

文学的特殊对象 18

辨析两个问题 21

第三节 文学形象的特点 22

具体个别和艺术概括的统一 23

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感的统一 24

间接造型和广泛描写的统一 28

第二章 文学典型 31

第一节 文学典型的内涵 32

外国典型理论的演变 32

我国典型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35

第二节 典型意境 38

意境是意与境的交融 38

意境不能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41

什么是典型人物 42

第三节 典型人物 42

典型人物的复杂性 47

第四节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50

什么是典型环境 50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51

第三章 文学的社会性质 54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54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 54

文学属于上层建筑 55

政治是文学和经济关系的“中介” 58

第二节 文学和政治 58

文学和政治的关系 60

第三节 文学的相对独立性 63

第四章 文学和生活 65

第一节 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66

第二节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实际生活 69

文学的真实性 69

文学的倾向性 74

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76

第三节 革命作家必须深入生活 77

深入生活的重要性 77

正确看待深入生活 79

第五章 文学的阶级性和人民性 81

第一节 文学的阶级性 81

什么是文学的阶级性 81

文学阶级性的复杂表现 85

文学的人民性 89

第二节 文学的人民性 89

文学人民性的内容 91

第六章 文学的社会作用 95

第一节 文学的美感作用 95

什么是美感作用 95

文学的美感作用的特点 98

第二节 文学认识、教育、美感作用的统一性 100

文学的认识作用 100

文学的教育作用 101

文学的认识、教育作用统一于美感作用 105

第二编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107

第七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一般认识 107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107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11

第八章 文学作品内容诸要素 117

第一节 题材 117

题材和素材 117

题材的多样化问题 120

主题的含义 125

第二节 主题 125

主题的形成 128

主题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130

第三节 情节 133

情节 的含义 133

情节 的形成 134

情节 的艺术功能 138

结构的含义 141

第一节 结构 141

第九章 文学作品形式诸要素 141

结构的原则 142

结构和情节 的关系 148

第二节 语言 149

文学语言的含义 149

文学作品语言的特点 151

叙事作品的语言 153

学习语言的途径和要注意的问题 154

第三节 表现手法 155

第四节 文学体裁 160

第十章 诗歌 164

第一节 诗歌的基本特点 164

强烈的情感 165

丰富的想象 174

反映生活的凝炼性 175

结构的跳跃性 177

语言的音乐性 179

叙事诗和抒情诗 180

第二节 诗歌体裁的划分 180

格律诗和自由诗 181

第十一章 散文 182

第一节 散文的基本特点 182

抓取生活点滴,反映时代面影 182

情趣、哲理、知识三者有机统一 184

结构灵活多变,语言生动形象 187

第二节 散文体裁的划分 189

记叙性散文 189

抒情性散文 196

议论性散文 197

第十二章 小说 200

第一节 小说的基本特点 200

多方面地细致刻划人物性格 200

生动地描述丰富的故事情节 204

具体形象地描绘环境 206

第二节 小说体裁的划分 209

长篇 小说 209

中篇 小说 211

短篇 小说 212

第十三章 戏剧文学 213

第一节 戏剧文学的基本特点 213

人物、情节 的集中性 213

戏剧冲突的尖锐性 217

语言运用的特殊性 220

第二节 戏剧文学体裁的划分 226

悲剧 227

正剧 230

喜剧 230

第十四章 影视文学 231

第一节 影视艺术的特点 231

第二节 影视文学的特点 237

形象的可视性 237

反映生活的逼真性 243

表现人物的行动性 244

创作冲动来自生活积累 247

第一节 生活积累 247

第十五章 文学的创作过程 247

第三编从生活到文学创作 247

生活积累的方式 249

第二节 艺术构思 253

什么是艺术构思 253

艺术构思的范围 256

第三节 创作技巧 262

创作技巧的重要性 262

创作技巧的惯用原则 263

形象思维的特点 272

第十六章 形象思维和文学的典型化 272

第一节 作家的形象思维 272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 281

第二节 典型化 285

典型化的含义 285

典型化的途径 289

第十七章 创作灵感与文学的独创性 292

第一节 创作灵感的作用 292

什么是创作灵感 292

创作中的灵感作用 295

第二节 文学的独创性 298

什么是文学的独创性 298

文学独创性的表现 301

第十八章 作家的基本修养 305

第一节 才、学、识必须兼备 305

第二节 社会责任感和劳动态度 312

加强社会责任感 312

要劳动再劳动 314

第一节 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含义 318

第四编 文学的创作方法和风格、流派 318

第十九章 世界观与创作方法 318

第二节 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指导作用 321

世界观指导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321

世界观的变化引起创作方法的变化 325

世界观的矛盾导致创作方法的矛盾 329

第三节 创作方法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332

第二十章 现实主义 336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36

“现实主义”术语的提出 336

现实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 339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342

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描写生活 343

十分重视细节 的真实描写 347

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350

第三节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353

自然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文学主张 354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本质区别 356

第二十一章 浪漫主义 358

第一节 浪漫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358

第二节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360

注重描写理想和愿望 360

具有奔放的情感与奇特的想象 365

塑造理想神奇的人物形象 369

第三节 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 372

积极浪漫主义的思想意义 372

消极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375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37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376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 376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 378

苏联关于“开放体系”问题的讨论 387

第二节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390

“两结合”的提出 390

“两结合”的基本精神 39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两结合”的关系 396

第三节 关于创作方法的多样化问题 396

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方法的多样化 399

第二十三章 文学的风格和流派 400

第一节 文学的风格 400

风格的含义 400

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403

风格的多样化 408

第二节 文学的流派 409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性质和意义 413

文学鉴赏的性质 413

第二十四章 文学鉴赏的性质、意义和一般过程 413

第五编 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 413

文学鉴赏的意义 414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一般过程 421

形象感受 422

审美判断 423

寻索玩味 427

文学鉴赏的审美享受 429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 429

第二十五章 文学鉴赏的特点和共鸣现象 429

文学鉴赏的审美再创造 436

文学鉴赏的差异性与一致性 441

第二节 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现象 444

什么是共鸣现象 444

产生共鸣的基本原因 447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 450

什么是文学批评 450

第二十六章 文学批评的性质、作用和任务 450

文学批评的性质 452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作用 457

推动和指导文学创作 457

帮助读者提高鉴赏能力 459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任务 459

科学地评论文学作品 459

总结文学创作经验 462

第一节 文学批评标准的含义 463

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463

第二十七章 文学批评的标准 463

第二节 无产阶级文学批评标准 466

思想标准 467

艺术标准 471

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的关系 473

第二十八章 文学批评的原则、方法和批评家的修养 478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原则 478

尊重艺术规律重视艺术分析 478

尊重作品本身实事求是评价 480

知人论世顾及全人全篇 482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方法 486

要有较高的思想修养 490

第三节 文学批评家的修养 491

要有敏锐的审美感受力 491

要有广博的知识 492

模仿说 494

第一节 关于文学艺术起源的几种说法 494

第六编文学源流和文学发展 494

第二十九章 文学的起源 494

游戏说 495

巫术说 497

情感说 49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起源观 500

从人类的生成看文艺起源于劳动 500

从原始人的创作看文艺起源于劳动 503

第一节 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506

第三十章 文学的发展 506

文学内容的发展 510

文学形式的发展 513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515

经济起着最后的决定作用 516

政治有着重大的影响 518

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520

第一节 文学发展的继承性 523

继承性是文学发展的一个规律 523

第三十一章 文学的继承和革新 523

文学的继承性的具体表现 525

第二节 文学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527

文学的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的统一 527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推陈出新” 531

第三节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536

第三十二章 社会主义文学的方向 538

第一节 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538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文学方向的基本要求 545

大力描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546

正确处理歌颂与暴露的关系 549

不断提高思想和艺术水平 551

第三十三章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53

第一节 “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精神实质 553

第二节 正确贯彻“双百”方针 558

认识“双百”方针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559

严格区分艺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 561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创作自由 561

编后记 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