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概论 3
一、中医肾病学的概念 3
二、中医肾病学的形成与发展 3
三、中医肾病学的研究现状 5
四、中医肾病学的研究前景 7
五、中医肾病学的主要内容 8
第二章 中医学对肾及泌尿、生殖系统的认识 9
第一节 肾的生理 9
一、肾为先天之本 9
二、肾为水脏 11
五、肾藏志 12
四、肾主纳气 12
三、肾主封藏 12
第二节 肾与脏腑的关系 13
一、肾与膀胱 13
二、肾与脑 13
三、肾与骨 13
四、肾与肝 14
五、肾与脾 14
六、肾与心 14
七、肾与肺 15
八、肾与三焦 15
九、肾与胞官、精室 15
四、肾与带脉 16
三、肾与督脉 16
第四节 肾与五官七窍等组织器官的关系 16
一、开窍于耳 16
一、肾与冲脉 16
第三节 肾与经脉的关系 16
二、肾与任脉 16
二、肾开窍于二阴 17
三、其华在发 17
四、腰为肾之府 17
第一节 肾 18
一、肾的解剖 18
第三章 西医学对肾及泌尿系统的认识 18
二、肾的生理 20
第二节 输尿管 30
一、输尿管的解剖 30
二、肾盂、输尿管的生理 31
第三节 膀胱 32
一、膀胱的解剖 32
二、膀胱的生理 33
二、前列腺的生理 34
第四节 前列腺 34
一、前列腺的解剖 34
第四章 肾病的病因病机 35
第一节 肾病的病因 35
一、六淫 35
二、疠气 36
三、七情 37
四、饮食 37
五、劳逸 37
六、先天不足 38
七、药物损伤 38
八、瘀血 39
九、外伤 39
十、其他因素 39
第二节 肾病的病机 39
一、阴阳失调 40
二、邪盛正衰 41
四、气血失和 42
三、脏腑失调 42
五、脉络不畅 43
六、肾病的病机特点 44
第二章 肾病的诊断 45
第一节 四诊方法 45
一、望诊 45
二、闻诊 47
三、问诊 47
四、切诊 49
第二节 西医学诊断方法 51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 51
二、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 51
三、理化检查 56
一、八纲辨证 62
第三节 常用辨证方法 62
二、病因辨证 64
三、卫气营血辨证 64
四、三焦辨证 65
五、经络辨证 65
六、气血津液辨证 66
七、精气神辨证 66
八、脏腑辨证 67
九、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68
第四节 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69
一、发热 69
二、耳鸣、耳聋 72
三、健忘 73
四、气喘 75
五、盗汗 76
六、潮热 77
七、腰痛 78
八、四肢瘦削 80
九、尿频 81
十、遗尿 82
十一、小便不利 83
十二、小便不通 84
十三、水肿 85
十四、阳痿 86
十五、遗精或滑精 87
十六、早泄 89
十七、尿血 90
十八、尿浊 91
十九、腹泻 92
一、调理阴阳 95
二、扶正祛邪 95
第一节 治疗原则 95
第六章 肾病的治疗法则 95
三、调理脏腑功能 96
四、区分标本缓急 97
五、三因治宜 97
六、分治与合治 99
七、饮食适宜 99
第二节 常用治法 99
一、滋阴补肾法 99
二、温补肾阳法 100
三、补肾填精法 100
四、补肾纳气法 101
五、平肝潜阳法 101
六、健脾益气法 101
八、活血化瘀法 102
九、利水消肿法 102
七、益气固表法 102
十、疏散解表法 103
十一、清热凉血法 104
十二、通腑泻浊法 104
十三、涩精止遗法 104
十四、清利下焦湿热法 105
第三节 其他疗法 105
一、针灸疗法 105
二、推拿疗法 105
三、饮食疗法 106
四、气功疗法 106
五、脐疗 106
六、心理疗法 106
九、综合疗法 107
八、敷药疗法 107
七、体育疗法 107
第四节 西医疗法 108
一、一般治疗 108
二、对症治疗 108
三、免疫治疗 108
四、营养支持 109
五、透析治疗 109
六、手术治疗 109
第七章 肾病常见证候及其辨治 111
一、肾气不固证 111
二、肾气不足证 112
三、阳虚水泛证 113
四、肾精亏虚证 115
五、肾阴亏虚证 116
六、阴虚火旺证 117
七、阴阳两虚证 118
八、气血两虚证 120
九、心肾不交证 121
十、肝肾阴虚证 123
十一、脾肾阳虚证 124
十二、肝阳上亢证 125
十三、膀胱湿热证 126
十四、气滞血瘀证 128
十五、热毒炽盛证 129
十六、胃失和降证 130
第八章 肾病的预防与保健 133
第一节 肾病的预防 133
一、未病先防 134
二、既病防变 134
第二节 肾病的保健 135
一、气功 135
三、病后防变 135
二、推拿 140
三、针灸 140
四、饮食调养 140
五、药物补益 142
六、房事损益 143
第九章 肾病的护理 144
一、日常护理 144
二、心理护理 145
三、饮食护理 147
四、气候护理 148
五、用药护理 149
六、观察病情 150
中篇 常见中医肾病证治 153
水肿 153
风水 162
肾风 168
肾热 173
肾劳 178
肾积 182
淋证 187
癃闭 196
关格 205
尿浊 215
尿血 221
多尿 228
小便不禁 236
遗尿 242
消渴 249
五迟、五软 257
虚劳 263
脱发 275
痴呆 282
健忘 291
耳鸣、耳聋 298
腰痛 306
痹证 314
痿证 326
遗精 333
阳痿 341
早泄 351
阳强 358
不射精症 365
血精 372
性欲冷淡 379
女子不孕症 385
男子不育症 394
急性肾炎 405
下篇 常见肾脏疾病诊疗 405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413
慢性肾炎 420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429
laA肾病 436
膜性肾病 445
肾病综合征 452
急性肾盂肾炎 462
慢性肾盂肾炎 469
间质性肾炎 477
急性间质性肾炎 477
慢性间质性肾炎 483
多膏肾 491
尿酸性肾病 498
肾动脉硬化症 509
糖尿病性肾病 516
高血压肾损害 528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536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544
药物性肾损害 552
肾结石 561
肾结核 572
急性肾功能衰竭 580
慢性肾功能衰竭 592
肾下垂 605
肾癌 611
膀胱癌 620
前列腺炎 630
前列腺增生症 639
附一:方剂索引 647
附二:参考书目 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