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自序 1
第一篇管理目标 1
第一章求效 1
一、“治”求功效 2
1.“治”即管理 2
2.“治”求“功效” 3
二、治世之效 4
三、理财之效 5
四、治政之效 8
五、治军之效 10
六、治生之效 12
第二篇管理哲学 15
第二章顺道 15
一、传统哲学和管理实践 15
二、管理“道”为首 17
三、道为万物之理 18
1.“道法自然” 19
2.“道存于物” 20
3.“惟道是从” 23
四、天道与管理 25
1.天道与管理的直接关系 26
2.天道与管理的间接关系 29
五、人道与管理 32
第三章顺变 37
一、化变观 37
1.“天道尚变” 37
2.“动非自外” 39
3.“反者道之动” 39
二、“日新”和“自强不息” 41
三、“唯变所适” 43
四、顺变和矛盾管理 48
五、顺变与动态管理 51
第四章求实 55
一、求实观 55
二、求实和目标管理 59
1.量力而行 61
2.重点优先 63
3.留有余地 64
三、求实和适度管理 65
四、求实和时空管理 67
第三篇用人方略 73
第五章得人 73
一、“民惟邦本” 73
二、“好士而荣” 78
三、德以合人 82
四、廉以聚人 87
1.治政以廉 88
2.治吏养廉 90
一、为政在人 94
第六章取人 94
二、人才标准 97
1.德才兼备 97
2.德的内涵 98
3.才的内涵 102
4.德和才的关系 104
三、取人之道 106
1.以人取人 106
2.以法取人 108
3.取人原则 111
1.“用人如器” 120
一、用人之道 120
第七章用人 120
2.人才组合 124
3.“无求备于一人” 128
4.“善摆脱” 130
5.人才稳定和流动 132
6.“休致” 134
二、人才激励 135
1.“道”和“义”的激励 137
2.“赏”的激励 138
4.“势”的激励 140
3.“名”的激励 140
5.“率身以励众” 141
第四篇管理原则 143
第八章和谐 143
一、成事三要素 143
二、人和 144
1.“和为贵” 144
2.和兴邦,和生财 147
3.“举措得则民和辑” 149
1.“天人合一”观 156
三、天人谐一 156
2.生态保护 158
3.生态经营 162
第九章重法 165
一、法与管理 165
1.法生于治 165
2.依法治理 168
二、法制原则 172
1.明法 173
2.一法 176
3.常法 179
4.宽简中正 181
三、礼法结合 182
第十章重器 187
一、“善假于物” 187
二、科技兴业 192
1.发现和发明的国度 192
2.尊重科学 198
三、中外科学技术交流 203
1.诚信与欺诈 206
一、法天贵真 206
第十一章诚信 206
2.法天贵真 211
二、诚信与管理 212
1.“人之所助者信也” 212
2.“诚者政事之本也” 214
三、诚信四诫 223
1.轻诺寡信 223
2.小利害信 225
3.多变伤信 225
4.疏微败信 226
第十二章勤俭 229
一、勤俭传统 229
二、勤与管理 232
1.勤政建设 232
2.勤劳致富 235
3.“敬业”和“积微” 237
三、俭与管理 239
1.“政在节财” 239
2.治生以俭 243
3.“长虑顾后” 244
4.“富国贫治” 245
四、精兵简政和移风易俗 246
1.精兵简政 246
2.移风易俗 250
3.反腐倡廉 252
第五篇管理谋略 255
第十三章运筹 255
一、谋略与管理 255
1.“运筹”概念的产生 261
二、“运筹帷幄” 261
2.运筹术在管理中的地位 262
三、运筹要素 264
1.深远谋略 264
2.系统谋略 265
3.关键谋略 268
4.优选谋略 269
5.转化谋略 271
6.规范谋略 273
7.方法谋略 274
一、“预则立,不预则废” 276
第十四章预谋 276
二、预测 280
1.预测——先见之明 280
2.预测方法 282
三、预谋 288
1.“谋先事则昌” 288
2.预谋六要 289
四、预备 297
第十五章运术 301
一、“以计为首” 301
二、合分之用 303
三、刚柔相济 309
四、合纵连横 312
五、忧患致胜 317
六、正合奇胜 320
七、取予、擒纵之术 326
八、弛张、迂直之计 329
九、虚实、长短之用 333
十、速缓、先后之用 339
附录一我国古代提高经济效益思想初探 343
附录二中国传统管理学要素初探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