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电机绕组的结构材料 1
1.导线材料——铜、铝和合金 R.诺布洛克 1
1.1导线材料的分类 1
1.1.1常用材料 1
1.1.1.1铜 1
1.1.1.2铝 3
1.1.1.3合金 4
1.1.2有关标准 5
1.1.3按电导率分类的材料 7
1.2物理和技术性能 8
1.2.1疲劳强度和蠕变性能 9
1.2.1.1振动疲劳强度 9
1.2.1.2蠕变强度 28
1.2.1.3持久强度 28
1.2.2机械成形的冷作硬化 32
1.2.3热处理 33
1.2.4再结晶 34
1.2.5热稳定性 36
1.2.6腐蚀 37
1.3材料的连接 39
1.3.1软焊 39
1.3.2硬焊 40
1.3.3熔焊 40
1.3.4钎焊和熔焊的填充材料标准 41
参考文献 42
2.1.1绝缘材料的用途 43
2.绝缘材料和绝缘材料等级,绝缘线 W.奥博格 43
2.1绝缘材料和绝缘材料等级 43
2.1.2绝缘材料的结构 44
2.1.3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 46
2.1.3.1击穿强度 46
2.1.3.2介电常数 48
2.1.3.3介质损耗因数和介质损耗 49
2.1.3.4电阻 49
2.1.4化学性能 50
2.1.6热性能 51
2.1.5抗能量辐射 51
2.1.7电气绝缘寿命 53
2.1.7.1耐热等级 54
2.1.7.2温度指标 59
2.1.8绝缘材料的成分和类型 61
2.1.8.1虫胶、沥青、植物油 62
2.1.8.2云母和云母纸 63
2.1.8.5棉花、丝、麻 64
2.1.8.4纸和压制纸板 64
2.1.8.3石棉 64
2.1.8.6玻璃纤维、玻璃织品、玻璃毡 65
2.1.9塑料 66
2.1.9.1纤维素塑料 67
2.1.9.2酚醛塑料 67
2.1.9.3丙苯树脂和醇酸树脂 68
2.1.9.4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 68
2.1.9.5聚氨酯 69
2.1.9.8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 70
2.1.9.7聚乙烯醇缩醛 70
2.1.9.6聚氯乙烯、聚乙烯 70
2.1.9.9硅树脂 71
2.1.9.10氟聚合物 72
2.1.9.11聚酰胺 73
2.1.9.12聚酰亚胺和其他杂环芳香族聚合物 73
2.1.9.13未来的塑料 75
2.1.10电机的绝缘材料 75
2.1.10.1绝缘漆 75
2.1.10.2浸渍过的纤维材料及组合 77
2.1.10.3层压制品 79
2.1.10.4云母和云母纸绝缘材料 80
2.2绝缘导线 81
参考文献 86
3.编织线棒(罗贝尔线棒)的理论和构造 88
G.奈特霍夫 88
3.1概要 88
3.2典型的罗贝尔线棒 90
3.3具有进一步磁场平衡的罗贝尔线棒 91
3.3.1槽部和绕组端部特种换位 94
3.3.2线棒端头的交叉连接 97
3.4多重罗贝尔线棒 99
3.5罗贝尔线棒的涡流损耗 102
3.5.1由横向磁场产生的电流趋肤效应损耗 102
3.5.2径向磁场损耗 105
参考文献 105
4.浸渍剂W.梅顿斯 107
4.1引言 107
4.2.1.1浸渍漆 109
4.2.1绕组和绝缘的浸渍剂 109
4.2浸渍剂系统 109
4.2.1.2浸渍化合物 111
4.2.1.3无溶剂浸渍树脂 111
4.2.1.3.1浸渍树脂系统 112
4.2.1.3.2滴浸树脂系统 112
4.2.1.3.3真空浸渍树脂系统 113
4.2.2粘合包绕材料的树脂 115
4.3浸渍剂的试验 116
参考文献 117
4.4电工行业对浸渍剂系统发展的影响 117
同步电机和感应电机的定子绕组 119
1.圈式绕组 119
1.1低压电机(6千伏以下)M.布吕特林克 119
1.1.1概述 119
1.1.1.1绕组型式的分类 119
1.1.1.1.1穿入或拉入式绕组(图36) 120
1.1.1.1.2下在闭口槽中的U型线圈绕组 121
1.1.1.1.3 Z型线圈绕组(图37) 121
1.1.1.2绕组型式的选择 122
1.1.2圆线绕组(圆线散嵌绕组) 124
1.1.2.1线圈的制造 124
1.1.2.2绕组嵌线 125
1.1.2.3绕组机械嵌线和绕线机 128
1.1.3型线绕组(成型线圈) 132
1.1.3.1概述 132
1.1.3.2导线的安排 134
1.1.3.3线圈的成形 135
1.1.3.4主绝缘 138
1.1.3.5.1型线散嵌绕组的嵌装 140
1.1.3.5线圈的嵌装 140
1.1.3.5.2开口槽中型线绕组的嵌装 142
参考文献 144
1.2高压电机(6kV) O.豪斯 144
1.2.1导线材料与导线绝缘 144
1.2.2线圈成形 146
1.2.3包线圈主绝缘 149
1.2.4线圈嵌装 153
1.2.5绕组端部的固定 155
1.2.6接线和连接工艺 158
1.2.7温度检测器的装置 161
1.2.8绕组的修理 163
参考文献 163
2.棒形绕组 A.威奇曼 164
2.1导线的制造 164
2.1.1间接冷却的编织线棒 164
2.1.2多股导线的线棒 166
2.1.3直接氢冷线棒 167
2.1.4液冷导线 169
2.1.5测试 170
2.2线棒的绝缘 171
2.2.1非连续绝缘 172
2.2.1.1槽绝缘的包绕 172
2.2.1.2端部绝缘 173
2.2.2连续云母带绝缘 174
2.2.3真空浸渍的云母带绝缘 174
2.2.3.1线棒的包绕 175
2.2.3.2干燥、浸渍、成形、固化 176
2.2.3.4整浸 177
2.2.3.3模浸 177
2.2.4环形引线的绝缘 178
2.2.5测试 179
2.3防晕屏蔽 180
2.3.1内防晕屏蔽 180
2.3.2外防晕屏蔽 180
2.3.3端部防晕屏蔽 181
2.3.4防晕屏蔽的测试 183
2.4.1线棒在槽中的固定 184
2.4绕组的嵌装 184
2.4.2端部固定 186
2.4.3连接线的制造与绝缘 189
2.4.4绕组嵌装时的试验 190
参考文献 192
汽轮发电机和异步电机的转子绕组 194
1.汽轮发电机的转子绕组 D.拉姆布累脱 194
1.1绕组的材料、结构形式和冷却 194
1.1.1导线材料 194
1.1.2绕组的结构形式 195
1.1.3线圈的结构形式与冷却 196
1.1.3.1冷却方式 196
1.1.3.2冷却介质(评价的根据) 198
1.2.1导线的制造 201
1.2.2导线的冷却介质进出开口 203
1.2.3线圈制造 205
1.3线圈和导体的绝缘 209
1.3.1槽绝缘 209
1.3.2绕组端部绝缘 212
1.3.3匝间绝缘 213
1.4绕组装配 214
1.4.1嵌线与绕组绝缘 214
1.4.2接线与连接工艺 216
1.4.3绕组的压型与固定 220
1.4.4绕组的试验 222
1.5阻尼绕组 224
1.6绕组的固定 226
1.6.1绕组端部的线圈间隔垫块 226
1.6.2绕组对离心力的固定 227
1.7引线 227
参考文献 228
2.1绕线型转子绕组M.布吕特林克 230
2.1.1概述 230
2.异步电机的转子绕组 230
2.1.2.2绕组的嵌入 231
2.1.2.2.2散嵌圆线绕组 231
2.1.2.2.1穿入绕组 231
2.1.2圆线绕组 231
2.1.2.1线圈制造 231
2.1.3扁线绕组与条形绕组 232
2.1.3.1概述 232
2.1.3.2线棒的制作 233
2.1.3.3线棒的嵌入 234
2.2鼠笼型转子绕组 E.法艾顿 236
2.2.1概述 236
参考文献 236
2.2.2浇注的鼠笼型绕组 237
2.2.2.1压力铸造 237
2.2.2金属模铸造 240
2.2.2.3试验 241
2.2.3组合式鼠笼型转子绕组 241
2.2.3.1笼条与端环的初步加工 242
2.2.3.2装配与连接 243
2.2.3.3试验 247
1.1结构特点 248
1.电枢绕组 248
F.梅尔 248
换向器电机绕组 248
1.1.1绕组元件 252
1.1.2槽形区别特征与端部连接线 252
1.2工艺流程与制造方法 254
1.2.1绕组制造简述与按制造方法对绕组分类 255
1.2.2手工成形的绕组 256
1.2.2.1穿入式绕组 256
1.2.2.2手嵌绕组 256
1.2.3.1半自动化的绕组制造 257
1.2.3机制绕组 257
1.2.3.2全自动化绕组制造 258
1.2线圈和导线的制造 261
1.2.4成形绕组 268
1.2.4.1散嵌式绕组 271
1.2.4.2成形线圈 273
1.2.5条形绕组 279
1.2.5.1实心线棒 282
1.2.5.2编织线棒 286
1.2.6均压绕组和辅助绕组 286
1.2.6.1交叉或环形连接形式排列的均压线 287
1.2.6.1.1多路波绕组 289
1.2.6.1.2多路叠绕组 290
1.2.6.2电枢铁心的无磁场空间中均压线的布置 290
1.2.6.3布置在槽底的均压线——S连接线 292
1.2.6.4辅助绕组 294
2.换向器 296
2.1结构设计和特征 296
2.1.2换向片固定 297
2.1.2.1具有明显接触压力的鸽尾形换向器 297
2.1.1圆筒形或盘形换向器表层的布置 297
2.1.2.2换向片两端支撑无明显接触压力的鸽尾形 298
换向器 298
2.1.2.3热套绑环换向器 298
2.1.2.4塑料换向器 300
21.3绕组与换向器的连接 301
2.2工艺过程和制造方法 301
2.2.1有接触压力鸽尾形换向器制造 301
2.2.2热套绑环换向器的制造 302
3.2.1.1分层绕组 306
3.2.1圈式绕组 306
3.定子绕组 306
3.2工艺过程与制造方法 306
3.1概要及结构特征 306
3.2.1.2盘形线圈 307
3.2.1.3边绕绕组 307
3.2.1.4主极线圈 307
3.2.1.5换向极线圈 307
3.2.2分布绕组、条形绕组 310
参考文献 312
平面定子和盘形转子的绕组 318
H.泽昆茨 318
1.平面定子的绕组 318
1.1具有环形定子的圆盘传动式静电发电机 318
1.2行波场电机 319
2.圆盘形的转子绕组 323
2.1圈式绕组 323
2.2印刷和冲制绕组 323
参考文献 327
绕组绝缘试验和检查 328
A.维希曼 328
1.绝缘试验的目的 328
1.1直流电压非破坏性试验 329
1.1.1绝缘电流和再充电电流与时间的关系 330
1.1.2再充电电流和绝缘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32
1.1.3泄漏电流的叠加 334
1.1.4直流电流值与温度的关系 336
1.1.5吸收比 339
1.1.6外部影响 342
1.1.7绕组烘干 342
1.1.8绝缘的时间常数 343
1.1.9高直流电压下的绝缘电阻 344
1.2用交流电压进行非破坏性试验 350
1.2.1测量介质损耗 350
1.2.2温度与损耗因数的关系 352
1.2.3热老化时的损耗因数 353
1.2.4湿度对损耗因数和电容的影响 357
1.2.5损耗因数与电压关系 358
1.2.6损耗因数的增高与空气含量 360
1.2.7损耗因数—验收条件 362
1.2.8损耗因数增量作为老化的标志 365
1.3用高频测试法对局部放电的检定和位置的确定 369
1.3.1交流电压下的局部放电 369
1.3.2局部放电位置的确定 372
1.3.3直流电压时的局部放电 375
1.4耐压试验及其对绝缘试验的意义 377
1.4.1用耐压试验判断绝缘强度 378
1.4.2电气强度和寿命 379
1.4.3绕组绝缘老化后的耐电压强度和寿命 381
1.4.4耐压试验的结果 385
1.4.5直流电压试验 387
1.4.6直流和交流电压试验时击穿强度的比值 389
1.4.7低频(0.1Hz)试验 391
1.4.8用50 Hz半波进行耐压试验 393
1.4.9匝间及冲击电压试验 394
参考文献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