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改革的理论与理论的发展 1
第一节 改革需要理论力量的支持 1
第二节 某些传统理论观点需要突破 3
第三节 理论上的探索、突破与对斯大林经济思想的分析 7
第四节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 17
第二章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21
第一节 流行已久的“创造”规律论 22
第二节 “创造”规律论——一种“倒过来”的哲学 26
第三节 对“限制”论的质疑 28
第四节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32
第五节 反对唯意志论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斗争 42
第三章 规律的客观性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7
第一节 唯意志论的又一表现——政权“创造”规律 47
第二节 充分估计两种可能性,才能发挥优越性 51
第三节 正确理解恩格斯的公式与“自由王国”的到来 58
第四章 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68
第一节 旧体制的特征与弊病 70
第二节 旧体制的要害所在 77
第三节 改革的方向与关键 82
第四节 摸清国情,稳步前进 87
第五节 经济体制的改革与领导观念的转变 92
第六节 为改革者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00
第五章 所有制模式的改革 105
第一节 关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106
第二节 “适合”的两个标准和“两种类型”的不适合 111
第三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关系的基础 116
第四节 社会主义阶段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 119
第五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集团性 128
第六节 社会主义阶段的个体所有制 136
第六章 按照商品经济原则进行改革 149
第一节 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150
第二节 历史的教训及其原因 152
第三节 从马克思的定义到斯大林的公式 162
第四节 斯大林公式的基本内容 168
第五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功能 175
第七章 顺应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改革 183
第一节 价值规律这个伟大学校使我们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183
第二节 斯大林的基本观点 188
第三节 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193
第四节 价值规律与经济效果 199
第五节 价值规律与竞争 207
第八章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体制 215
第一节 对“计划规律”的质疑 217
第二节 要把计划体制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 224
第三节 宏观计划调节的五大体系 233
第四节 经济立法是加强国家计划指导的有力工具 242
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按劳补偿原则 248
第一节 斯大林是反对平均主义的伟大旗手 249
第二节 按劳补偿,激勤鞭惰 256
第三节 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主要弊病 260
第四节 既要注重物质补偿,又要实行精神奖励 265
第十章 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 270
第一节 革命与建设的最高目的 2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中心环节 27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 284
附录一:价值规律在集体所有制农业生产中的调节作用 295
附录二:要为价值规律彻底平反 302
附录三:商品经济与精神文明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