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本序 9
自序 11
走我自己的路 13
读书与写文章 19
我的选择 26
快 34
新春话知识——致青年朋友们 36
方法论答问: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42
社会科学要现代化 44
推荐《科学研究的艺术》 47
《秦王李世民》观后随感 49
纪念齐白石 52
海南两记 54
故园小忆 57
悼朱光潜先生 60
地坛 62
答记者问 64
什么是美学 79
画廊谈美(给L J的信) 84
审美与形式感 91
美学入门书四种 98
推荐书目 100
从《海瑞罢官》谈起 101
两点祝愿 104
电视剧艺术的多样化 109
略论书法 112
舞蹈美学研究会成立祝辞 116
谈工艺美术 117
偏爱 119
《美学译文丛书》序 120
《美学丛书》序 122
《技术美学译丛》序 123
刘再复《鲁迅美学思想论稿》序 124
宗白华《美学散步》序 126
李丕显《美学初鸣集》序 131
祝《美学新潮》创刊 134
美学一○一题——《美学百题》序 137
李黎《诗与美》序 140
马正平编《意境论集》序 143
王世仁《中国建筑的民族形式》序 145
朱亚宗《人类思想的巨人——爱因斯坦》序 147
刘长林《〈内经〉的哲学》序 149
何新《诸神的起源》序 153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 155
刘笑敢《庄子哲学体系与庄学演变》序 157
杨煦生编《传统文化的反思》序 159
《青年论坛》创刊寄语 161
破“天下达尊”——贺《青年论坛》创刊周年 163
《跨学科》创刊祝辞 166
胜过高头讲章 167
读《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 169
《美学论集》后记 173
《中国美学史》第一卷后记 174
《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序 177
谈谈形象思维问题 180
美感的二重性与形象思维 199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几个问题 221
中国美学及其他 241
美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条目) 244
中国思想史杂谈 255
关于儒家与“现代新儒家” 272
“西体中用”简释 275
突破“对子”与“圆圈” 280
开放型、多层次的文化研究 281
坚持与发展 283
西体中用 285
时代和它的孙中山(在广州国际孙中山学术会议上的发言) 289
今天中国需要理性 292
写文章的人要学点平面几何 294
文化讲习班答问(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三日,杭州) 295
关于“文化”问题的问答 313
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记者问 322
中国现在更需要理性——答于建问 331
把文学比拟于地球,我很难理解——再答于建问 336
和刘再复的文学对话 341
在电视剧艺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350
美育的广义与狭义 362
关于技术美学的答问 364
谈技术美学 369
美育与技术美学(在天津城市演讲会议上的发言) 373
文学研究视角及其他——答《福建论坛》记者问 379
悼宗白华先生 383
李述——李小兵《文化的抉择》序 385
余丽嫦《培根及其哲学》序 387
郑华光编《企业伦理学文集》序 389
赵士林《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概述》序 390
金学智《园林美学》序 391
陈望衡《心灵的冲突与和谐》序 393
序《海外中国研究》从书 396
《美的历程》台湾版序 398
也谈“之所以” 400
过早抛弃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一大损失 401
我们要有前瞻性的文化眼光 402
造型象棋图片观赏记 406
与崔之元的对话 408
答《世界经济导报》记者张伟国问 411
答香港学者杜耀明问 414
答香港记者章浪问 424
与香港学者黄继持、记者林斌的对谈录 433
与台湾学者蒋勋关于《美的历程》的对谈录 437
新加坡记者采访录选存之一 445
新加坡记者采访录选存之二 452
新加坡记者采访录选存之三 458
张帆《技术美学》序 466
《中国民间文化丛书》总序 468
与王浩信 470
关于“后现代”(徐书城《艺术美学新义》序) 472
别是一番滋味(《古代诗歌精萃鉴赏辞典》序) 474
刘文注《张先及其安陆词研究》序 477
改良与革命之答记者问 480
关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化的讨论 482
“五四”回眸七十年——香港答林道群问 498
“五四”的是是非非 511
启蒙的走向(“五四”—七十周年纪念会上发言提纲) 530
答《未定稿》记者孙麾问 535
答《人民日报》记者杨鸥问 539
答《东方纪事》记者舒可文问 543
三答《文艺报》记者于建问 549
美学答问 556
新加坡记者采访录选存之四 562
新加坡记者采访录选存之五 564
《启蒙名著选读》序 572
无题 574
黄昏散记 577
答台湾《远见》杂志记者问 579
应某刊物约写的小传 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