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产生的历史环境和发展概况 1
第一章 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产生的历史环境 1
第一节 近代西欧以工场手工业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和以英国革命为标志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掀起 2
第二节 近代西欧以力学--数学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复兴 11
第三节 近代西欧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思潮的发展 26
第二章 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产生的资料前提 36
第一节 在古代希腊,以朴素和自发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倾向 36
第二节 在中世纪,以宗教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倾向 46
第三节 在文艺复兴时期,以新旧交替的过渡形式表现出来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倾向 55
第三章 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61
第一节 认识论研究提到首位,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正式形成 61
第二节 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矛盾的复杂性和发展的阶段性 73
第二编 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的创立阶段 85
第一章 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创立者--培根哲学 85
培根小传 85
第一节 推崇科学知识,批判经院哲学和诸“假相” 88
第二节 确认物质、运动和形式的统一 97
第三节 从自然出发,提出经验论的认识原则 107
第四节 归纳法的制定和意义 117
第五节 培根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124
第二章 大陆唯理论哲学的奠基者--笛卡尔哲学 127
笛卡尔小传 127
第一节 主体性是笛卡尔哲学的出发点 130
第二节 心灵和物质二元对峙的实体理论 135
第三节 物理学范围内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和卓越的辩证法思想 142
第四节 从理性出发,提出唯理论的认识原则和方法 150
第五节 笛卡尔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161
第三章 对培根唯物主义和经验论思想的系统化--霍布斯哲学 165
霍布斯小传 165
第一节 提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模式 168
第二节 对培根唯物主义经验论的系统说明 176
第三节 在方法论上企图结合分析法和综合法 187
第四节 霍布斯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191
第四章 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诘难--伽桑狄哲学 194
伽桑狄小传 194
第一节 在自然观上复兴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197
第二节 对笛卡尔唯心主义唯理论的驳斥 205
第三节 伽桑狄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212
第三编 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的发展阶段 217
第一章 大陆唯理论哲学的完备形态--斯宾诺莎哲学 217
斯宾诺莎小传 217
第一节 实体一元论的基本范畴和观点 220
第二节 唯理论的知识种类和知识理想学说 232
第三节 《伦理学》中卓越的辩证法思想 245
第四节 斯宾诺莎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253
第二章 笛卡尔唯理论哲学的宗教唯心主义化--马勒伯朗士哲学 259
马勒伯朗士小传 259
第一节 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致动因 262
第二节 在上帝中认识世界万物 271
第三节 马勒伯朗士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278
第三章 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的典型发展--洛克哲学 281
洛克小传 281
第一节 对笛卡尔等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284
第二节 对培根、霍布斯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的详尽论证 291
第三节 论知识的性质、等级和范围 310
第四节 洛克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322
第四章 洛克唯物主义哲学的推进--托兰德哲学 326
托兰德小传 326
第一节 理性是一切确实性的基础 329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337
第三节 托兰德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343
第四编 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的终结阶段 346
第一章 大陆唯理论哲学的完成--莱布尼茨哲学 346
莱布尼茨小传 347
第一节 用单子多元和前定和谐的观点说明世界图景 351
第二节 《单子论》中非常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364
第三节 在和洛克的全面论争中对笛卡尔唯理论的改造和发挥 378
第四节 莱布尼茨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395
第二章 莱布尼茨唯理论哲学的系统化和浅薄化--沃尔夫哲学 403
沃尔夫小传 403
第一节 系统形式的思辨“形而上学”学说 406
第二节 独断论形式的唯理论思想 410
第三节 沃尔夫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415
第三章 英国经验论哲学由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的转变--贝克莱哲学 421
贝克莱小传 421
第一节 以否定抽象观念为特征的知识起源学说 424
第二节 在认识对象学说中利用洛克的局限,否定物质的客观性 429
第三节 以调和科学和宗教为特征的知识分类学说 441
第四节 贝克莱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453
第四章 英国经验论哲学发展的必然归宿--休谟哲学 466
休谟小传 466
第一节 在知识起源问题上把贝克莱的经验论贯彻到底 471
第二节 在感觉源泉问题上温和的怀疑论思想 479
第三节 主观主义的因果性理论 487
第四节 休谟哲学的两重性和历史地位 505
简短的结论:康德认识论与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的结束 515
后记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