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篇 物的担保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物的担保概论 1
第一节 物的担保概念及其经济意义 1
一、物的担保概念 1
1. 债 1
2. 债权 2
3. 债的担保或债权担保及其特性 2
4. 债的担保的分类和基本类型 6
5. 物的担保各种类的基本含义 10
二、物的担保的经济意义 44
1. 物的担保方式之社会经济作用 44
2. 我国开展债权担保的宏微观经济意义 48
三、物的担保之局限性认识和创新 58
第二节 债权担保物品(物的担保)的种类及简介 64
一、物的担保物品及其分类依据 64
1. 固定资产 64
2. 流动资产 66
3.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68
4. 有价证券 69
5. 家庭(私有)财产 76
二、不能作为担保物的财产 77
三、我国各大银行对担保物认定的比较 77
1. 交通银行对担保物的确认类型 77
2. 建设银行可接受的抵押财产 77
3. 工商银行可接受的抵押财产 77
第二节 我国发展物权担保市场的重大意义 78
第二章 我国物权担保市场概况 78
第一节 我国物权担保市场的历史和现状 78
第三节 我国发展物权担保市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79
一、银行开展物权担保的意义 79
二、国有经济开展物权担保的必要性 79
1. 正确区分国有企业所有权和产权关系是产生企业担保物权的前提 80
2. 国有资产所有权最终为国家,但实际上财产主体虚置 81
3. 从价值形式把握国有企业以国有财产作为债权担保物的行为 83
4. 担保物拍卖、转让后不会影响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83
5. 从债权债务理论分析,债权与物权担保措施实施有其必要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83
6. 允许企业破产增加了开展物权担保的紧迫感 84
三、非国家经济领域物权担保业务开展的必要性 84
二、认为国有资产不能作为担保标的 86
一、对我国发展物权担保市场的认识误区 86
第四节 我国物权担保市场前景分析 86
三、开展物权担保贷款的外部环境分析 88
四、物权担保实施运行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其他问题 89
五、法制建设滞后 91
六、相关条件不健全以及对策 92
第二篇 担保标的物的估价 94
第三章 担保物经济的有关理论和方法 94
第一节 担保物估价的意义 94
第二节 担保物估价的基本原则 96
一、估价不能过分偏离实价,应以科学性为指导原则 96
二、公正性原则 96
三、易于拍卖的原则 96
四、防范风险原则 96
一、担保物估价途径、方法及其与估价标准的相互关系 97
第三节 担保物估价的一般方法 97
二、收益现值法 98
1. 计算收益现值考虑的基本因素 99
2. 收益现值估价的方法 99
3. 收益现值与市场预测 100
4. 收益现值估价的优缺点及操作程序 101
三、清算价格法 101
1. 清算价格法及其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 102
2. 决定清算价格的主要因素 102
3. 评估清算价格的方法 102
四、现行市价法 102
1. 现行市价法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 103
2. 决定现行市价的基本因素 103
3. 估价现行市价的方法 103
1. 重置成本法及其适用范围 104
4. 现行市价法的操作程序 104
五、重置成本法 104
2. 决定重置成本价的主要基本因素 105
3. 重置全价的估算方法 106
4. 用重置成本法评估资产净价 108
第四章 固定资产估价 108
第一节 固定资产估价概述 108
一、固定资产的分类 108
1.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分类 108
2. 按固定资产工程技术性特点分类 108
3. 资产评估中对两种分类的综合运用 108
二、固定资产的特点 109
三、机器设备的界定 110
二、机器设备的分类 110
第二节 机器设备估价特点及分类 110
三、固定资产估价的特点 110
一、机器设备的特点 110
四、机器设备估价的程序 111
1.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数据,划分机器设备的类别 111
2. 设计估价方案 111
3. 清查核实资产数量,进行技术鉴定 111
4. 确定估价价格标准和方法 111
5. 填制估价报表,计算估价值 111
五、影响机器设备估价的基本因素及其测定 113
1. 影响机器设备重置成本的基本因素 113
2. 重置全价的测定 114
3. 成新率的测定 114
4. 功能性贬值的测定 114
1. 采用重置成本的估价方法 115
六、机器设备的估价方法 115
2. 采用现行市价的估价方法 117
3. 采用清算价格的估价方法 117
第三节 房地产估价理论及实务 117
一、房地产的概念与特性 117
二、房地产估价的概念 120
三、房地产价格的成因、特征和种类 123
四、房地产估价的原则和操作程序 127
1. 估价任务来源 131
2. 受理估价委托 131
3. 明确估价的基本事项 133
4. 补选估价方法 133
9. 选择估价方法进行计算 134
8. 收集整理资料 134
11. 撰写估价报告书 134
10. 综合评估决定估价额 134
6. 制定估价企业计划 134
5. 确定投入人员 134
7. 实地勘察 134
12. 交付估价报告书收取估价服务费 135
五、各种估价方法在房地产估价实务中的运用 135
1. 收益还原法在房地产估价实务中的运用 135
2. 市场比较法在房地产估价实务中的运用 137
3. 成本估价法在房地产估价实务中的运用 141
4. 假设开发法在房地产估价实务中的运用 145
5. 路线价法在房地产估价实务中的运用 146
6. 其他估价方法在房地产估价实务中的运用 148
7. 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 149
二、资源性资产估价的理论基础 152
三、资源性资产的价格构成 152
一、资源性资产的分类 152
第四节 资源性资产的估价 152
四、资源性资产的估价方法 153
第五章 流动资产估价 153
第一节 流动资产估价的特点和程序 153
一、流动资产估价的特点和程序 153
二、流动资产估价的基本方法 154
第二节 储备资产的估价 155
第三节 生产资产和成品资产等的估价 155
一、生产资产的估价 155
二、成品资产的估价 156
三、其它流动资产的估价 156
1. 应收款项的估价 156
4. 发出商品的估价 157
3. 短期投资的估价 157
2. 货币资产的估价 157
第六章 无形资产估价 158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内容、特征和分类 158
一、无形资产及其内容 158
二、无形资产的特征及分类 159
第二节 无形资产估价的基本问题 161
一、无形资产价值形成的过程及特征 161
二、无形资产的估价原则、目的和标准 162
1. 无形资产的估价原则 162
2. 无形资产的估价目的和估价标准 162
第三节 无形资产的评估 163
一、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评估 163
二、无形资产收益现值的评估方法(成本途径) 164
1. 成本收益法 164
3. 分成率 165
2. 成本加成法 165
4. 成本收益法应用 166
三、无形资产收益现值的评估方法(收益途径) 167
第七章 长期投资估价 168
第一节 长期投资估价的基本概念 168
一、长期投资及其特点 168
二、长期投资的形式 168
三、长期投资估价 169
第二节 长期投资估价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方法 169
一、基本原则 169
二、主要方法 169
1. 有限期收益还本法 170
2. 有限期收益作价法 171
3. 无限期收益作价法 171
5. 无限期收益增长法 172
4. 有限期收益折现化法 172
第三节 实物资产长期投资的评估 173
第四节 债券的估价 174
一、债券的评级 174
1. 美国评级方法 174
2. 日本公社债研究所的评级方法 185
3. 我国债券评级方法 186
4. 企业债券信用评级的方法 189
第五节 股票的估价 194
一、股票评级方法 195
1.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95
2. 企业资本结构分析 195
二、普通股股票的估价 196
4. 股东获利能力分析 196
3.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196
三、优先股票的估价 201
四、后配股票的估价 202
五、上市股票的估价 202
第六节 在建工程资产的估价 203
一、预算调整系数法 204
二、重置核算法 205
第八章 整体资产估价 205
第一节 整体资产估价的基本内容 205
一、资产综合估价的理论系统 206
二、资产综合估价的方法系统 206
三、资产的综合估价 208
第二节 整体资产估价的基本方法 209
一、期望收益法 209
三、收益能力法 210
二、寿命周期法 210
四、加总近似法(成本法) 211
五、直接预测法 211
六、购价净值法(市价法) 211
七、生产能力法 212
第三节 局部资产估价及其方法 213
一、超额收益资本化法 213
二、超额收益资本折现法 213
三、超额收益折现资本化法 214
四、超额收益预期能力法 214
五、商誉收益年金法 214
六、商誉预期能力法 214
七、割差法 215
八、残值法 215
九、综合法 215
第一节 抵押率的概念 216
第九章 抵押率确定原则 216
第二节 抵押率的确定与货币政策等的配合 217
第三节 抵押率的确定与担保物估价的关系 218
第四节 抵押率的确定原则 219
一、抵押率的确定原则 219
1. 防范风险原则 219
2. 公平原则 219
3. 经济的原则 220
二、抵押率的确定 220
1. 货币政策 220
2. 货款项目的风险 220
3. 物权担保人的资信情况 224
4. 担保物的品种 237
5. 贷款期限 238
第一节 担保物占管的概念及方式 239
一、担保物占管的概念 239
第十章 担保物的占管 239
第三篇 担保物的占管、处分、公证与保险 239
二、担保物占管的原则 240
三、担保物占管的方式 240
1. 占管担保物的程序 240
2. 担保人与债权人占管担保物所应承担的责任 241
第二节 担保物的分类占管 242
一、固定资产担保物的占管 242
1. 房屋及建筑物的占管 242
2. 机器设备抵押物的占管 243
3. 交通运输工具抵押物的占管 244
二、流动资产抵押物占管 244
1. 工业企业生产用原材料、燃料作为担保物的占管 244
四、有价证券质物的占管 245
三、无形资产担保物的占管 245
2. 担保人、债权人占管流动资产担保物的主要责任 245
五、家族私有财产担保物的占管 247
第三节 债权人与担保物的清污责任 247
一、债权人(贷款人)避免承担清污责任的方法 247
二、法律要求贷款人承担抵押物的清污责任 248
三、美国有关抵押物清污责任的立法和判例 249
1. 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 249
2. 抵押利益免责税 249
四、有抵押权的贷款人对管理的参与以及取消赎取权的采用 251
1. 参与管理 251
2. 取消赎取权 252
五、关于抵押物清污责任的最新发展 252
第一节 担保物的处分和法律赋予的处分条件 253
第十一章 担保物的处分 253
2. 其他国家的新发展 253
1. 美国的新发展 253
第二节 担保物处分的方式 255
一、转让方式 255
二、兑现方式 256
三、折价抵债方式 256
四、双方约定的其他方式 256
第三节 担保物的拍卖处置方式 256
一、我国的拍卖立法状况 256
二、拍卖市场的构成要素 257
1. 拍卖行为的当事人 257
2. 物权担保品 258
3. 拍卖合同 258
三、担保物拍卖的具体操作程序 259
5. 拍卖市场的管理与监督 259
4. 拍卖规则 259
1. 成交确认书的法律特征 266
2. 成交确认书的内容与形式 266
四、重新拍卖 268
五、拍卖的中止、终止和无效 269
1. 拍卖的中止 269
2. 拍卖的终止 270
3. 拍卖的无效 270
六、关于拍卖行的瑕疵担保责任问题 272
1.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272
2.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272
第十二章 拍卖实例--科技成果拍卖 273
第一节 科技成果的拍卖范围和特点 273
二、科技成果的评审和受理拍卖委托 274
一、科技成果的收集 274
第二节 科技成果拍卖的操作程序 274
三、发布科技成果拍卖公告及提供咨询 275
四、组织和主持拍卖 275
五、签署《技术转让合同》 275
第二节 科技成果拍卖市场面临的问题 275
一、科技成果产权关系的界定问题 276
二、科技成果的评估问题 276
三、商标权、商标使用权拍卖的问题 276
第十三章 物权担保的登记和物权担保过程中的法律公证 277
第一节 物权担保的登记 277
第二节 物权担保全过程中的法律公证 278
一、公证程序 278
1. 申请与受理 279
2. 审查 279
3. 出证 280
4. 公证的其他程序规则 281
5. 公证收费 282
6. 特别程序 282
7. 公证复议 283
二、担保合同公证 284
1. 担保合同公证的目的 285
2. 合同公证的程序 285
三、拍卖公证 286
1. 拍卖公证的概念 286
2. 投标招标公证的概念 286
3. 拍卖、招标投标公证的共同特点 287
第十四章 担保财产的投保 288
一、保险合同的当事人 288
二、保险合同的内容 289
三、保险合同的变更和终止 290
第十五章 物权担保贷款的一般程序 291
第一节 一般操作概述 291
第四篇 物权担保贷款的运作程序 291
第二节 办理物权担保贷款业务的操作程序 294
一、担保财产的审查确认及贷款审查发放程序 295
1. 物权担保贷款的申请 295
2. 贷款银行对物权担保贷款申请的审查 297
3. 物权担保贷款的债务谈判 301
二、贷款使用及担保财产保管情况的检查程序 303
三、贷款的回收及担保财产的处分程序 303
四、物权担保贷款的反馈信息分析 305
1. 信息反馈研究的重点内容 306
2. 对担保财产设定的研究 307
3. 对有关管理的反馈信息研究分析 307
一、抵押人提出抵押贷款申请 308
第十六章 抵押贷款的操作程序 308
二、抵押贷款申请的审查 310
三、签订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交验抵押清单 311
四、抵押合同(协议)的分证和抵押物保险、登记 345
五、抵押物的占管 345
六、贷款使用监查 345
七、债务债权关系终止 345
八、反馈信息分析研究 346
第十七章 质押贷款的操作程序 358
一、抵押物 358
二、抵押人声明及保证 359
三、抵押物的处理 359
四、有效期 359
二、债务人将合同标的物移交给债权人 360
一、双方当事人签定主合同 360
第十八章 留置之操作程序 360
第五篇 保证基础知识 361
第十九章 保证的概论 361
第一节 保证的概念及其经济意义 361
一、保证的概念 361
二、担保的经济意义及其缺陷分析 365
三、担保的作用 366
1. 银行商业化经营和信用保证 366
2. 中小企业和信用保证 366
3. 信用保证和对外贸易 367
4. 信用保证的目的 367
四、担保贷款、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的区别和比较 368
一、一般信用保证贷款 371
1. 保证书担保 371
第二节 保证的分类 371
2. 第三者用担保物担保 393
二、特殊信用担保贷款 393
1. 对外担保合同的种类 394
2. 对外担保合同的其他划分方法 396
3. 对外担保合同的主要条款及涉外经济合同法 397
4. 几种对外担保方式的主要理论简介 429
第二十章 信用保证操作实务 481
第一节 信用保证的基本概念 481
一、各国信用保证立法内容简述 481
二、保证的基本概念 485
三、保证法律关系的构成和保证合同的特征 487
四、保证的效力 489
五、保证的设立 492
1. 保证合同订立的过程和步骤 492
1. 保证的消灭适用于债的消灭的一般规定 493
2. 保证合同设立的形式 493
六、保证的消灭 493
2. 保证的消灭还有其特有的原因或事由 494
七、特殊保证 494
1. 连带责任保证 494
2. 共同保证 495
3. 信用委任保证 495
4. 赁单据付款的保证 495
第二节 信用评级 496
一、对自然人的信用评级 496
二、对法人的信用评级 497
1. 非金融企业信用评级 497
2. 金融企业的信用评级 498
三、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的签订 507
二、信用保证贷款的审查 507
一、保证贷款的申请 507
第三节 保证贷款的操作程序 507
四、保证合同的公证 508
五、保证期间债权银行应如何处理相关事宜 508
六、贷款回收及保证责任的履行 508
七、债权人总结经验教训 508
第六篇 涉外担保的操作程序 515
第二十一章 银行保函实务 515
第一节 银行保函的管理 515
第二节 银行保函的办理程序 517
一、保函的申请 517
二、保函的审查 521
三、保函的开立 525
四、保函的修改、转开、保兑、转让、撤销 528
1. 建立保函档案卷 532
五、保函档案管理 532
2. 设立档案目录 533
第三节 银行保函项下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 534
一、保函的效期 534
二、保函的有条件和无条件赔偿条款 535
三、保函的索偿与赔付 535
四、保函的抵押与反担保 535
五、保函的法律问题 536
1. 保函的法律适用与司法管辖权 536
2. 保函的从属性与独立性 540
3. 法院的“禁止令” 541
六、保函的单据化 542
七、保函的风险防范 542
第一节 备用信用证的处理程序概述 548
第二十二章 备用信用证实务 548
第二节 备用信用证的操作程序 549
一、开证 549
二、通知信用证和保兑 553
三、受益人装船出运以及向银行提交单据 554
四、付款、承兑、议付及寄送单据 554
五、向开证行请求偿付 555
六、开证申请人付款赎单 556
七、经办行以及经办员对信用证实务中有关资料的整理,对全过程的经验总结 556
第七篇 其它担保方式 557
第二十三章 其它担保方式--典、定金、保证金、权利转移型担保、违约金 557
第一节 典 557
第二节 定金 558
一、定金的有关基本概念 558
二、定金的性质和效力 558
三、定金的设定和消灭 559
第三节 权利转移型担保 560
一、让与担保 560
二、买回 560
三、所有权保留 561
第四节 违约金 561
一、违约金的有关概念 561
第五节 保证金 563
第八篇 国外信用保证制度简介 565
第二十四章 日、韩等国信用保证制度简介 565
第一节 日本信用保证补全制度简介 565
一、日本信用补全制度的结构 565
1. 信用保证制度 567
2. 信用保险制度 569
二、日本信用保证补全制度的实际业务情况 569
三、日本信用保证补全制的具体运作 570
四、日本信用保证业务的有关表格资料 571
第二节 韩国信贷保证基金 578
一、KCGF的信贷保证服务 578
二、KCGF的信贷咨询服务 581
三、KCGF的推广服务 583
四、综合辅助系统 583
第三节 信用保证制度的国际演变现状略述 584
第四节 中国对信用补全制度借鉴之必要性和可行性 584
附录 587
楼宇按揭(抵押)贷款合同 58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5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6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6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