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前列腺疾病研究的历史回顾 1
第一篇 前列腺基础学 5
第一章 前列腺胚胎与发生学 7
第一节 前列腺胚胎学 7
第二节 前列腺组织发生学 7
一、前列腺组织的分区 7
二、前列腺腺管的发生 8
三、前列腺间充质的发生 8
四、前列腺发育中腺上皮和基质成分的形态学分析 9
第三节 前列腺发生发育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一、雄激素在前列腺发育中的作用 9
二、雌激素在前列腺发育中的作用 10
三、前列腺发育过程中基质-腺上皮的相互作用 10
四、生长因子在前列腺发育中的作用 11
第二章 前列腺解剖与组织学 13
一、前列腺尿道 13
二、前列腺组织结构 14
三、前列腺上皮结构 15
四、前列腺血管与淋巴引流 15
五、前列腺神经分布 17
第三章 前列腺内分泌学 20
第一节 血清激素与前列腺生长 20
第二节 雄激素的产生与前列腺生长 21
第三节 肾上腺雄激素与前列腺生长 24
第四节 雄激素的调节 25
第五节 雌激素的作用 26
第六节 催乳素的作用 27
第七节 影响前列腺生长的其他激素 27
第八节 睾丸对前列腺的非雄激素作用 28
第九节 激素在细胞水平上的作用:基质-上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29
第二篇 前列腺疾病的检查与诊断方法 33
第一章 物理及化学检查 35
第一节 直肠指诊 35
第二节 前列腺液检查 36
一、前列腺液标本采集 36
二、前列腺液镜检 36
三、前列腺液细菌学检查 37
第三节 膀胱镜检查 38
第二章 影像学检查 39
第一节 前列腺的B超检查 39
一、B超诊断仪 39
二、探测方法 40
三、前列腺的解剖 40
四、前列腺的正常声像图 41
五、前列腺增生症 42
六、前列腺炎症 43
七、前列腺癌 43
第二节 前列腺的CT检查 45
一、简介 45
二、前列腺正常CT解剖 45
三、前列腺疾病 45
第三节 前列腺的MRI检查 47
一、MRI成像基本原理 47
二、MRI检查的适应证 48
三、MRI检查方法 48
四、正常前列腺MRI解剖 49
五、前列腺疾病的MRI表现 49
六、前列腺疾病治疗后的表现 53
七、前列腺MRI的未来 54
第三篇 前列腺炎及相关疾病 57
第一章 前列腺炎的分类 59
第一节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60
一、临床特点 60
二、病理表现 60
三、治疗原则 60
第二节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61
一、临床特点 61
二、病理表现 61
三、感染性前列腺结石 62
四、药物治疗 62
五、外科治疗 63
一、临床特点 64
二、致病因素 64
第三节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痛 64
三、膀胱尿道镜的发现 65
四、尿流动力学的测定 66
五、治疗 66
六、间质性膀胱炎及前列腺炎 67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前列腺炎 67
一、淋菌性前列腺炎 67
二、结核性前列腺炎 67
三、寄生虫性前列腺炎 67
四、霉菌性前列腺炎 67
五、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68
六、前列腺脓肿 68
七、前列腺炎和不育 69
八、精囊炎 69
第二节 病原微生物 70
第一节 概述 70
第二章 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70
一、革兰氏染色阴性菌 71
二、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71
三、沙眼衣原体 72
四、解脲支原体 72
五、其他病原体 72
第三节 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72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概述 72
二、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73
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74
第四节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75
一、致病菌 76
二、衣原体及支原体 76
四、心理性因素 77
三、化学性炎症 77
第五节 前列腺炎的分泌功能障碍 78
第六节 前列腺的抗菌因子 79
第三章 前列腺炎的诊断方法 81
第一节 前列腺液检查 81
第二节 精液的检查 82
第三节 细菌学诊断 82
第四节 免疫反应的检测 83
第四章 前列腺炎的药理学 84
第一节 渗透因子的测定 84
一、渗透因子的测定方法 84
二、渗透因子的测定结果 85
第二节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药物渗透 87
第三节 前列腺组织中的抗生素浓度 89
第四篇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93
第一节 前列腺增生的含义 95
第一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流行病学 95
第二节 组织学前列腺增生 96
第三节 临床前列腺增生 96
第四节 前列腺增生的自然病程 97
第二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学 99
第一节 病因学和危险因素 99
第二节 年龄与发病的关系 100
第三节 雄激素的作用 101
第四节 雄激素受体 103
第五节 双氢睾酮和5α-还原酶 103
第六节 雌激素的作用 104
第七节 细胞凋亡的调控 105
第八节 生长因子 106
第九节 基因和家庭性因素 107
第十节 其他因素 108
第三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理学 110
第一节 前列腺的分区概念及组织学特征 110
第二节 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学表现 111
第三节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常见病变 112
一、前列腺腺体萎缩与萎缩后增生 112
二、基底细胞增生 112
三、筛状增生 113
四、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113
五、硬化性腺病 114
六、精阜黏膜腺增生 114
七、中肾管遗迹增生 114
第四节 前列腺增生组织成分的形态学分析 114
第四章 流出道梗阻的病理生理学 116
二、症状 117
一、前列腺大小 117
第一节 临床前列腺增生的定义 117
三、梗阻 118
第二节 正常下尿路的特性 118
一、逼尿肌形态学 118
二、神经支配 119
三、传导介质 119
四、细胞代谢 119
五、逼尿肌的收缩 119
六、膀胱充盈 120
七、膀胱壁的顺应性 120
第三节 老年人下尿路生理 121
一、症状 121
二、逼尿肌形态 121
四、老年人的肾功能与尿液增多 122
三、逼尿肌收缩力 122
五、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及膀胱功能 123
六、老年人逼尿肌的自然变化 123
第四节 梗阻的检测 124
一、残余尿 124
二、尿动力学检查 125
第五节 逼尿肌收缩力低下 131
一、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的可能原因 131
二、代谢 132
三、临床研究 132
四、受损逼尿肌的形态学改变 132
第六节 逼尿肌反射亢进 133
第七节 逼尿肌不稳定 133
一、临床表现 133
五、尿路刺激症状的神经性因素 134
四、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类型 134
三、肌肉的改变 134
二、受体的改变 134
六、梗阻的神经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135
七、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时的逼尿肌不稳定性 135
八、逼尿肌形态和逼尿肌不稳定 135
九、老年人逼尿肌的自然变化 135
第八节 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生理表现 136
一、解剖学特点 136
二、组织学特点 137
三、前列腺平滑肌的重要性 137
四、膀胱对流出道梗阻的反应 138
五、膀胱流出道梗阻的动物模型 138
六、细胞对流出道梗阻的反应 139
七、膀胱失代偿的原因 139
八、梗阻所致肥厚膀胱的生长因子变化 141
九、梗阻与症状的关系 142
第五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45
第一节 临床表现 145
第二节 诊断 146
一、初诊病人的基本检查 146
二、辅助诊断检查 149
第三节 前列腺增生病人手术前检查 149
一、残余尿量测定 149
二、超声波检查 152
三、泌尿系影像检查 153
四、CT和磁共振(MRI)检查 153
五、尿道膀胱镜检查 154
六、尿流率测定 154
七、压力/流率同步检查 156
八、充盈性膀胱测压 157
第一节 临床观察等待 159
第六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 159
第二节 安慰剂的作用 160
第三节 5α还原酶抑制剂的应用 161
一、非那雄胺、保列治(Finasteride) 161
二、爱普列特(Epristenide) 162
第四节 其他激素治疗药物 163
一、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药物 163
二、氟丁酰胺:缓退瘤(Flutamide) 163
三、抗雌激素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 163
第五节 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164
一、特拉唑嗪:高特灵(Terazosin) 165
二、多沙唑嗉(Doxazosin) 165
三、阿呋唑嗪:桑塔前列(Alfuzosin) 165
四、坦素罗辛:哈乐(Tamsulosin) 166
第六节 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 166
第七节 植物药的应用 167
一、花粉制剂:舍尼通(普适泰) 168
二、美洲锯叶棕榈植物(伯泌松) 168
三、非洲臀果木(通尿灵) 168
第七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微创治疗 170
第一节 气囊扩张治疗前列腺增生 170
一、扩张气囊 170
二、气囊扩张治疗前列腺增生 171
第二节 前列腺支架 172
一、暂时性支架 173
二、永久性支架 174
三、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优点 177
四、取出支架的方法 177
第三节 前列腺增生的热疗 177
二、微波治疗的技术原理 178
一、热疗技术的历史回顾 178
三、微波治疗仪 179
四、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 180
五、微波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评价 181
六、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184
第四节 经尿道前列腺针刺消融术 185
一、射频的物理性质 185
二、经尿道针刺消融治疗仪 186
三、经尿道针刺消融治疗前列腺增生 187
第五节 高能聚焦超声 189
一、高能聚焦超声原理 189
二、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前列腺增生 190
第六节 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191
一、激光前列腺切除手术的特点 191
二、泌尿外科常用的激光种类 192
三、尿道内激光前列腺切除术 193
四、组织间激光前列腺切除术 194
五、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 196
第七节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198
一、电外科原理 198
二、滚轮式电极 199
三、经尿道电汽化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200
第八章 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治疗 205
第一节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205
一、手术指征 205
二、术前检查 205
三、麻醉 206
四、术前准备 206
五、手术步骤 207
二、手术方法 210
第二节 经尿道前列腺切开术 210
一、手术适应证 210
第三节 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 211
一、耻骨上经膀胱摘除术 211
二、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 213
三、保留尿道前列腺摘除术 215
第四节 手术的疗效评价 216
第五篇 前列腺癌 219
第一章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221
第一节 概述 221
三、种族 222
一、饮食 222
第三节 可能的危险因素 222
二、家族史 222
一、年龄 222
第二节 肯定的危险因素 222
二、激素 223
第四节 潜在的危险因素 223
一、输精管结扎术 223
二、镉 223
三、维生素D 224
四、维生素A 224
第二章 前列腺癌的病因学 226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基因易感性 226
一、家族史 226
二、在高危家族中对前列腺癌的筛选 227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基因标志 229
一、简介 229
二、原发性前列腺癌 229
三、前列腺癌的进展 231
四、前列腺癌的转移 233
第三节 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234
一、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 234
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235
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236
四、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237
第四节 前列腺癌中的遗传学改变以及E-cadherin的作用 238
一、前列腺癌中遗传学改变 239
二、E-cadherin的作用 240
三、治疗中的应用 240
第五节 前列腺癌中的新生血管形成 241
第六节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产生机制 242
一、前列腺癌中的配体非依赖性的雄激素受体活动 243
二、前列腺癌中由于基因扩增而导致的雄激素受体基因的过度表达 243
三、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基因的突变 244
第七节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异常 245
一、简介 245
二、正常前列腺中HLA分子表达 245
三、良性前列腺增生 246
四、原发前列腺癌 246
五、HLAI的表达与肿瘤进展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247
六、在转移癌中HLAI分子的表达 247
七、HLAI分子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 247
八、HLAI分子下调的机制 248
第三章 前列腺癌病理学 253
第一节 前列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 253
一、前列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 253
二、前列腺癌的几种亚型 254
四、前列腺临床癌 255
三、前列腺隐匿癌 255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一般分类 255
一、前列腺潜伏癌 255
二、前列腺偶发癌 255
第三节 肿瘤的位置及扩散方式 256
一、局部侵润 256
二、淋巴转移 256
三、血源性播散 257
第四节 前列腺癌的分级 257
一、Gleason分级系统 257
二、WHO分级系统 259
第五节 前列腺上皮的非典型增生:癌前期病变? 259
一、前列腺上皮内瘤样病变 259
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260
第六节 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 260
第八节 前列腺癌根治标本 261
第七节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标本 261
第九节 前列腺癌非手术治疗后的病理学改变 262
一、雄激素阻断治疗后 262
二、放射治疗后 263
三、雄激素治疗后 263
第四章 前列腺癌的诊断与分期 265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65
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266
二、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269
三、直肠指检 270
四、经直肠B超检查 270
五、前列腺活检 270
七、影像学诊断 271
八、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 271
六、放射免疫显像 271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分期 272
一、分期系统 273
二、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 274
三、分期的手段 274
第五章 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自然病程 280
第一节 血清PSA的纵向观察 281
第二节 延缓治疗的效果 281
第三节 无效治疗的结果 283
第四节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效果 283
第六章 前列腺癌根治术 285
第一节 前列腺癌根治术的理论依据 285
一、临床前列腺癌的意义 285
三、早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有效性 286
二、缓慢进展的临床前列腺癌 286
四、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T3) 287
第二节 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适应证与禁忌症 288
一、年龄与健康 288
二、通过临床上的预后因素来选择病人 288
三、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前列腺癌根治术 289
四、术前应用雄激素阻断治疗 289
五、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升高的治疗 289
第三节 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神经术) 290
一、手术应用解剖学 290
二、术前准备 293
三、手术过程 293
四、并发症和处理 297
第七章 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 301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治疗选择策略 301
一、外照射技术 302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外照射放疗 302
三、三维适形放疗 304
二、外照射放疗的剂量 304
四、前列腺癌外照射放疗效果 305
第三节 放射性同位素植入组织间放疗 306
一、放射性同位素植入组织放疗(简称间质放疗)的优点 306
二、放射源的选择 307
三、前列腺癌间质放疗的适应证 307
四、间质放疗的同位素植入方法 307
五、前列腺癌间质放疗的结果 307
第四节 粒子束放疗 307
一、质子治疗 307
二、中子治疗 308
三、快中子与光子混合射线治疗 308
第五节 放射治疗的并发症 308
二、常规放疗的并发症标准 309
一、常见放疗的并发症 309
第六节 改善放疗疗效的方法 310
第七节 放疗与激素治疗的结合 310
一、激素细胞减数治疗 310
二、去雄激素和放疗联合治疗 310
第八节 姑息性放疗 311
一、骨转移 311
二、脊髓压迫 312
三、全身性姑息放疗 312
第八章 前列腺癌的冷冻治疗 315
第一节 简介 315
一、冷冻治疗技术的发展 315
二、冷冻消融的机理 316
一、术前检查 317
第二节 冷冻治疗的适应证 317
第三节 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 317
二、冷冻手术 318
三、术后处理 319
四、重复治疗 319
第四节 冷冻治疗的效果 319
第五节 冷冻治疗的并发症 320
第六节 组织病理学改变 320
第七节 冷冻消融失败后的补救疗法 321
第八节 结论 321
第九章 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324
第一节 内分泌治疗发展史 324
第二节 内分泌治疗机制的探讨 325
一、雄激素的来源 326
二、垂体控制机制和下丘脑-垂体控制机制 327
五、去除雄激素对前列腺组织的作用 328
三、生长因子 328
四、催乳素、促生长激素抑制素和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328
六、前列腺细胞对雄激素的不同敏感性 329
第三节 内分泌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副作用 329
一、睾丸切除术(去势术) 329
二、肾上腺切除或垂体切除 329
三、雌激素 330
四、醋酸环丙孕酮 330
五、单纯抗雄激素药物 332
六、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333
七、联合治疗--最大的雄激素阻断 335
八、新辅助疗法 336
九、间歇性内分泌治疗 336
二、泌乳素抑制剂 337
一、第二线内分泌治疗 337
第四节 内分泌治疗的未来 337
三、5α-还原酶抑制剂 338
四、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抑制剂 338
第十章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341
第一节 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病人临床处理的分析 342
第二节 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病人的评价 343
第三节 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的经验 344
第四节 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所致的疼痛和脊髓压迫的姑息治疗 347
第五节 未来化学治疗的发展方向 349
第十一章 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 352
第一节 前列腺癌与免疫系统 352
第二节 抗肿瘤免疫系统 353
第三节 残余肿瘤细胞对体内免疫系统的刺激 353
第四节 肿瘤抗原 354
第五节 单克隆抗体对肿瘤的作用 355
第六节 抗生长因子抗体 356
第七节 前列腺癌的接种治疗 358
一、瘤苗应用简史 358
二、疫苗种类与应用 358
第八节 基因治疗与免疫系统 361
第十二章 前列腺癌的光动力学治疗 364
第一节 光动力学治疗前列腺癌的背景 364
第二节 光动力学治疗前列腺癌的生物学基础 365
一、前列腺中光动力学治疗的生物学 365
二、PDT后的排尿功能 366
三、肉眼所见 366
四、组织学 367
五、实验室结果的意义 367
第三节 光动力学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