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科大学生的能力 1
1.1科学、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1
前言 1
1.2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3
1.3新技术革命的战略动向 5
1.4工程技术活动的主要内容 7
1.5工程技术人才的类型 8
1.6当代工科大学生要着重提高自己的能力 10
2.1能力与能力结构 12
第二章 工科大学生的能力结构 12
2.2能力结构的制约因素 13
2.3知识结构的组成 15
2.4合理知识结构的特征 17
2.5知识结构的优化方法 18
2.6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20
2.7智力结构的组成 22
第三章 政治思想品德修养与能力培养 24
3.1工科大学生的政治修养与能力培养 24
3.2理想与能力培养 26
3.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作用 28
3.4人生观、道德观与能力培养 30
3.5精神、品质与能力培养 32
第二篇 治学能力 36
第一章 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36
1.1速读 36
1.2比尔·考斯贝方法 37
1.3泛读法 39
1.4选读法与精读法 40
1.5层层深入法 42
1.6“能入能出”法 43
1.7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44
2.1记忆的本质和记忆的过程 46
2.2记忆力的合理训练 47
第二章 记忆的过程与方法 49
2.3影响记忆的诸因素 49
2.4选择——接收信息的方法 50
2.5开发多种通道——识记的方法 51
2.6运用多种联系——熟记的方法 52
2.7复习的艺术——巩固记忆的方法 54
2.8正确遗忘——有效存贮的方法 56
2.9回忆技巧——再现、再认的方法 57
3.1思考与思考能力 59
第三章 思考能力的培养 59
3.2思考的基本过程 60
3.3思考的品质 62
3.4思考的出发点 63
3.5思考中的批判与继承 65
3.6思考的辩证法 66
3.7培养思考能力的方法 67
第四章 科学的学习方法 69
4.1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基本特点 69
4.2排除干扰,集中注意 70
4.3勤学好问,追根究底 72
4.4处处留心,积学储宝 73
4.5消化理解,思考加工 74
4.6抓住本质,掌握重点 76
4.7见缝插针,劳逸结合 77
4.8运筹时间,杜绝浪费 79
第五章 学习环节的掌握 80
5.1制订学习计划 80
5.2预习的方法 82
5.3听课的技巧 83
5.4复习方法 84
5.5完成作业的基本程序 86
5.6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87
5.7实习中的注意事项 88
5.8考试与考查 90
5.9毕业论文(设计) 91
第三篇 工程试验能力 93
第一章 工程试验的作用和常用的试验类型 93
1.1试验在工程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基本要素 93
1.2试验的简化、纯化与强化作用 95
1.3对比试验 97
1.4分析试验与性能试验 99
1.5模拟试验与相似理论 101
1.6物理模拟与数学模拟 103
1.7中间试验 105
第二章 试验的基本程序 107
2.1明确试验任务 107
2.2拟定试验大纲 108
2.3设计试验方案 110
2.4组织试验人员 111
2.5准备试验器材 113
2.6进行试验操作 114
2.7处理试验数据 115
2.8编写试验报告 118
3.10.618法与分数法 119
第三章 试验设计方法 119
3.2分批试验法 122
3.3抛物线法 124
3.4双因素降维法 125
3.5陡度法 128
3.6爬山法 130
3.7正交设计和正交表 131
第四章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134
4.1试验误差的处理 134
4.2可疑观测值的舍弃 136
4.3试验数据的列表表示法 137
4.4试验数据的线图表示法 138
4.5极差分析法 140
4.6方差分析法 143
4.7图解法 145
4.8回归分析法 148
第四篇 工程设计能力 152
第一章 工程设计及其作用 152
1.1工程设计与工科大学生的设计能力 152
1.2工程设计的特点 153
1.3工程设计的作用 155
1.4工程设计方法论 157
2.1选择工程设计项目的步骤 158
第二章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158
2.2制定计划任务书 160
2.3构思设计概念的方法 161
2.4方案设计 163
2.5技术分析 164
2.6经济分析 166
2.7方案评价 169
2.8设计方案的实施 171
第三章 产品设计方法 173
3.1产品设计方法的沿革 173
3.2组合设计 174
3.3系统设计 175
3.4最优化设计 178
3.5计算机辅助设计 180
3.6可靠性设计 182
3.7功能——成本设计 184
第四章 工业造型设计 186
4.1工业产品艺术造型的特征与设计原则 186
4.2造型设计的组成要素 189
4.3造型的基本要素与造型方法 190
4.4比例与尺度 192
4.5均衡与稳定 194
4.6变化与统一 196
4.7工业色彩 197
第五篇 技术开发能力 200
第一章 技术开发的战略与策略 200
1.1技术开发与工科大学生能力培养 200
1.2技术开发的战略意义 202
1.3选择技术开发战略目标的原则 203
1.4技术开发与规模经济 205
1.5技术市场 206
2.1独创型技术开发 208
第二章 技术开发的类型 208
2.2综合型技术开发 209
2.3消费需求型技术开发 211
2.4反求工程型技术开发 212
2.5军转民型技术开发 214
2.6克服负效应型技术开发 215
第三章 技术开发的一般方法 216
3.1想象法 216
3.2组合法 218
3.3观察法 219
3.4缺点逆用法与自然现象探求法 220
3.5校核目录法 222
3.6归纳法 223
3.7废物利用法 225
第四章 价值工程 227
4.1价值工程的特点 227
4.2价值工程的功能类别 229
4.3价值工程功能分析的作用 230
4.4价值工程的估价与选择 232
4.5产品的价值分析 234
4.6价值工程的实施程序与组织 237
5.1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239
第五章 新产品开发 239
5.2新产品竞争与新产品开发策略 241
5.3新产品市场开发 244
5.4新产品开发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关系 246
5.5新产品设计的要求 247
5.6新产品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249
5.7新产品设计审查 251
5.8新产品的试制与鉴定 252
第六篇 发明创造能力 256
第一章 创造心理 256
1.1秉赋、创造与发明创造能力 256
1.2创造的个性 258
1.3创造才能 260
1.4创造意志 262
1.5心理定势 263
1.6潜意识的作用 264
1.7审美与创造 266
1.8创造过程 267
第二章 创造力工程 269
2.1创造力 269
2.2创造力测验 271
2.3创造力测验的项目 273
2.4创造力与环境 275
2.5发挥创造力的条件 276
第三章 创造工程 278
3.1创造工程的特点 278
3.2智力激励法 280
3.3列举法 281
3.4设问法 284
3.5联想法 286
3.6类比法 288
3.7卡片整理法 290
3.8思辨法 292
4.1发明与创新 294
第四章 发明原理 294
4.2发明的实现过程 296
4.3发明的等级 298
4.4发明与效益 300
4.5发明的统计规律 303
4.6发明的微观规律 305
4.7发明课题的本质 308
第七篇 思维能力 311
第一章 思维和思维能力 311
1.1思维的特征与种类 311
1.2思维能力 312
1.3思维形式 314
1.4思维的作用 316
1.5思维能力的培养 317
第二章 逻辑思维能力 318
2.1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318
2.2逻辑思维形式 320
2.3建立概念能力 321
2.4判断能力 323
2.5推理能力 325
2.6证明能力 326
2.7反驳能力 328
3.1辩证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 330
第三章 辩证思维能力 330
3.2比较能力 331
3.3类比能力 333
3.4分类能力 335
3.5分析能力 336
3.6综合能力 338
3.7归纳能力 340
3.8演绎能力 342
3.9科学抽象能力 344
4.1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346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能力 346
4.2想象能力 347
4.3直觉能力 349
4.4预见能力 350
4.5建立假说能力 352
4.6提出问题能力 354
第八篇 管理能力 356
第一章 管理的职能与目标 356
1.1培养工科大学生管理能力的途径 356
1.2预测与决策职能 357
1.3计划与协调职能 359
1.4组织与指挥职能 360
1.5实施与控制职能 362
1.6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 363
1.7市场目标 365
1.8发展目标 366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及管理原理 368
2.1传统管理与科学管理 368
2.2现代化管理 371
2.3系统原理 372
2.4分解协调原理 374
2.5反馈原理 375
2.6调节原理 377
2.7能级原理 378
2.8最优化原理 380
2.9动力原理 381
第三章 领导者的素质与领导能力 382
3.1政治品德素质与领导能力 382
3.2知识素质与领导能力 383
3.3能力素质与体魄 385
3.4决策能力 386
3.5组织能力与目标指向能力 387
3.6管理与指挥的艺术 390
3.7用人的艺术 391
4.1科技研究工作的分类 392
第四章 科技研究工作的管理 392
4.2基础研究的特点及管理 394
4.3应用研究的特点及管理 396
4.4发展研究的特点及管理 398
4.5科技研究成果的特点与评价 400
4.6应用性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让 402
4.7科研工作的领导方法 403
第一章 社会活动能力的要素 406
1.1社会活动与工科大学生的能力结构 406
第九篇 社会活动能力 406
1.2社会活动能力的基本要素 407
1.3当代青年社会活动的特点 410
1.4现代社会活动的主要方式 412
1.5社会实践与社会活动能力 413
1.6组织社团与开民勤工助学活动 415
1.7课外活动的多样化与能力培养 417
第二章 社会活动能力的类型 418
2.1社会活动中的识人能力 418
2.2社会活动中的交友能力 420
2.3社会活动中的表达能力 422
2.4社会活动中的自制能力 425
2.5社会活动中的影响力与组织能力 426
2.6社会活动中的应变能力 428
第三章 社会活动中的礼仪 429
3.1社会交往中的仪表 429
3.2社会交往中的称呼和招呼 431
3.3社会交往中的礼节 432
3.4公共场所的文明礼貌 435
3.5同长者交往中的注意事项 437
3.6同学交往中的注意事项 439
1.1表达能力的要素 441
第一章 口头表达的基础 441
第十篇 表达能力 441
1.2口头表达的类型和特点 442
1.3口头表达方式的选择 444
1.4演讲稿的结构 446
1.5鲜明的主题是演讲稿的灵魂 447
1.6严密的逻辑是说服力的保证 449
1.7丰富的材料是吸引听众的秘诀 450
第二章 口头表达的技巧 451
2.1增强信心的方法 451
2.2口语修辞的方法 453
2.3态势配合与悬念的利用 454
2.4谈话的艺术 456
2.5讨论的艺术 458
2.6辩论的艺术 459
2.7锻炼口才的方法 460
第三章 自然科学论文的格式及写法 462
3.1自然科学论文的一般格式 462
3.2标题与摘要 463
3.3前言、正文与结尾 465
3.4参考文献的写法 468
3.5自然科学论文的其他结构要素 470
3.6学位论文的写法 472
第四章 科技文章的表现形式及手法 474
4.1?的种类 474
4.2实验线图的绘制 476
4.3表格的构成 477
4.4表格改编与照片的选用 479
4.5数字的表示 482
4.6用语及符号 484
4.7提高科技写作能力的途径 485
第一章 科技文献与工科大学生情报处理能力 488
1.1“情报海洋”与“情报型”大学生 488
第十一篇 科技情报处理能力 488
1.2科技文献及其寿命 489
1.3学术论文与科技报告 492
1.4快报(通迅)与未发表文献 493
第二章 科技文献的收集、整理与贮存 495
2.1收集科技文献的原则与方法 495
2.2科技文献的分类 496
2.3国际十进分类法 500
2.4主题词表 503
2.5索引 504
2.6关键词索引卡片 505
2.7文摘卡片与卡片的整理 507
第三章 专利文献的检索 510
3.1专利文献的特点及调查方式 510
3.2专利文献的主要内容 512
3.3日本专利文献的检索 514
3.4英国德温特出版公司世界专利索引的使用方法 519
第四章 电子计算机情报检索 522
4.1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的构成 522
4.2计算机情报检索服务的种类 523
4.3计算机情报检索服务的利用方法 525
4.4计算机情报检索的方法 528
4.5国内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概况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