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中医成才浅说 1
第一章 成才的因素和条件 1
一、学识因素 1
(一)需要渊博而精深的知识 1
(二)讲究获取知识的方法 2
(三)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 4
(四)学点哲学很有必要 5
二、思维与实践 6
(一)临床辨证思维 6
(二)误诊、误治与思维 8
(三)《素问》“徵四失”“疏五过”与辩证思维 13
(四)边缘学科在临床的应用 14
(五)创造性思维 19
三、医德因素和其他 21
(一)医德是临床医师成才的必备条件 21
(二)成才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因素 22
(三)中医成才的规律 22
第二章 成才的策略 24
一、培养实现人生价值的远大志向 24
二、持之以恒,自强自信 24
三、勤能补拙,循序渐进 25
四、捉捕信息,为我所用 25
五、扬长避短,认识自我 26
六、目标激励,计划调控 26
七、把握机遇,选准方位,适时突破 27
一、国内中医现代研究新动向 29
第三章 中医与科研 29
二、国外中医近况 34
三、中医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简介 35
(一)中医药临床科研课题的选择 36
(二)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39
(三)中药新药研究 45
(四)中医药保健品的研究 46
(五)中医古籍整理和研究 48
(六)临床医学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0
(七)研究工作报告与申请专利 51
第四章 医学论文的写作技巧 53
一、医学论文拟题 53
二、收集资料与文献检索 54
三、有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59
四、医学论文撰写格式与要求 60
第二篇 辨证论治的现代实践 66
第五章 中医的整体观 66
一、古今医学模式的共性 66
二、整体观是现代中医的优势 68
(一)什么是中医的整体观 68
(二)整体观的三个内涵 68
(三)继承和发展中医的整体观 70
(四)研究中医整体观大有可为 71
第六章 诊断与鉴别诊断 73
一、从鲁迅的“拿来主义”谈中医诊断 73
二、分部综合诊法 74
三、合理运用现代辅助诊断方法 124
四、中医疑难病证的辨病诊断 144
五、常见症状和疾病的鉴别诊断 163
一、中医证候分类体系的发展和变革分歧 206
第七章 继承和发展中医证候分类的特色 206
一、八纲分证 207
三、六经分证 209
四、卫气营血与三焦分证 210
五、气血、津液(痰)的分证 212
六、脏腑经络辨证 214
七、病因分证 222
第八章 辨证论治与辨病 226
一、应用和发展传统治则 226
二、辨病治则在现代中医的应用 240
三、中西医结合问题 244
四、常用诊断治疗操作常规 245
一、医贵乎精 268
第九章 病证治疗概论 268
第三篇 病证治疗 268
二、治贵乎巧 269
三、病证治疗篇 说明 271
第十章 急诊救护和传染病防治 272
一、急诊救护 272
二、传染病防治 281
第十一章 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 289
一、出血的处理 289
二、腹痛和腹泻的处理 290
三、脱水和电解质失调的处理 290
四、酸碱平衡失调的处理 292
五、休克和昏迷的处理 293
六、发热的处理 294
一、内科病证 295
第十二章 各科病证治疗 295
二、妇产病证 316
三、儿科病证 323
四、外科病证 331
五、眼、耳鼻喉、口腔病证 348
第四篇 方药 363
第十三章 中药 363
一、中医经典药论 363
二、中药临床配伍 365
三、中药剂量简表 376
四、520味中药效用表 378
五、常用中药现代药理表 416
六、临证用药范例 430
一、常用方剂725个 444
第十四章 方剂和中成药 444
二、常用中成药 497
第十五章 西药 521
一、临床常用西药300种 521
二、儿童剂量折算法 551
三、合理用药与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 552
第五篇 其他疗法 586
第十六章 针灸(针法、灸法、辨证取穴方案) 586
第十七章 按摩(常用手法、注意事项、常见病证的按摩) 596
第十八章 理疗(方法与原理、适应证) 600
第六篇 附录 610
一、国内中医杂志社通讯录 610
二、中国中医研究机构设置 615
三、成果记录 619
四、方剂和中成药索引 621
参考文献 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