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7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詹小洪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623800
  • 页数:405 页
图书介绍:

一、 追根溯源再释经典 与时俱进观念更新 1

(一)主义之争无止境 1

邓力群说:毛主席反复讲,最大的危险是中央出修正主义 1

陈文通诠释邓小平理论:现阶段也可以说是“准社会主义” 2

董德刚:“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概念凝聚着邓小平很深的思考 3

曹思源:民办社会主义潜力无穷 5

高放:社会资本主义可能延续一二百年之久 8

《人民论坛》:“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理解”造就了一批权威学者 8

徐伟新:20多年来我国人民思想历程盘点 10

《中流》主编指出:另类的“四化”即“西化”、“分化”、“腐化”、“私有化”已经在社会上和共产党内大行其道了 13

《中流》载文批邢贲思“传统马克思主义”论 14

(二)全民党还是执政党 16

李君如:革命党:执政前要激化矛盾,执政后要缓如矛盾 16

《当代思潮》特约评论员:从来就不存在什么不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所谓“全民党” 18

《学习时报》:推进民主进程是党保持领导合法性的现实要求 19

石仲泉:与日俱进,共产党的富裕是领导人民创造财富的应有所得 20

柳丁:成为中华民族先锋队并不意味着全民党中央党校党建课题组:“无产”不再是当代中国 21

工人阶级的标志 23

(三)党能否扩大基础面 24

郑必坚:我们党没有采用“中产阶级”概念,不上西方那个洋当 24

张高丽:新的社会阶层代表先进生产力,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带头实践者 26

国防大学专家:当前社会阶层新变化不是阶级分化而是由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27

钟宣:要从两个方面看新的社会阶层 28

卢之超:不明确承认资产阶级的存在是说不通的,但主流传媒却避而不谈 29

中国的中产阶级:讨厌腐败但不强烈,喜欢改革但不希望革命 31

王祥光:中国新生代资本家的历史特征 32

部分工人愤激之言:毛主席只犯了没有把党内资产阶级分子铲除干净的大错误 35

(四)新社会阶层优秀分子入党起争议 36

李君如:阶级出身、社会成分注意,但不是入党的主要标准 36

课题组:把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并不意味着我们党就变成了“全民党” 38

钟宣:吸收新阶层的优秀分子入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40

梁妍慧:从新兴经济内容发展和培植优秀分子入党,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41

韩忠:吸收新阶层的优秀分子党有利于加强对非公经济的领导 42

石仲泉:在反腐败已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下调整入党标准是适宜的 43

林炎志:对“资本家入党”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44

一些党员:让资本家入党我们就退党 46

《中流》评私企主列席市委会议:傍大款又创新高赵子平等:新阶层中的某些人不是“入党”而是“入狱”问题 47

《改革内参》:私营企业主对入党的态度 48

场进强等:近期关于私营企业主入党问题的一些观点 49

二、 老祖宗核心理论再琢磨 社会主义三要素重审视 52

(一)劳动价值论添新解 52

晏智杰:马克思劳动价值是一个说明简单实物交换比例决定的法则 52

冯兰瑞: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可以并行不悖 53

华民:新经济时代价值的形式和增殖不应再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 54

谷书堂:科技活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会百倍地增加价值 56

汤在新:要素价值论的一些疑点尚需商榷 57

刘解龙: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应该统一起来 59

徐祥临:知识办的传承和积累决定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价值量成正比 60

李罗力:承认脑力劳动创造价值,就等于承认作为管理者的资本家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62

李治国:放弃劳动价值论将合社会主义失去经济理论的支持 64

刘伟等: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会扩大收入差距 65

(二)谈所有制难离公私 65

周秀宝:欢迎“国退民进”改革的骨干力量是中国的“三本家”阶层 67

黄文忠:“私有化”并不包含抛弃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意思 70

晓亮:有人千方百计把私营经济说成是社会主义性质,我认为没有必要 71

李成瑞撰文批驳一篇“导向私有化”的万言书 72

文宗瑜:应尽可能把产权清晰到自然人 76

孟怀虎等:私企又戴“红帽子” 78

严闻广认为:集体企业、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这些概念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 79

陈淮:企业所有制性质没有特别意义 82

国家经贸委官员说:今后不再按所有制形态立法 82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改制中出现的控股股东是社会主义建设者 84

新华社评论员:将国有资产无偿量化到个人、化公为私,挖了国有经济墙脚 85

南街村:不仅生产资料连生活资料也得公有制;“让南街人富得个人连一分钱的存款都没有” 86

(三)计划经济未曾远去 88

李志宁:标本式的计划经济在中国只实行过短短的五年 88

赵磊: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将让位于“计划” 90

茅于轼:要防止计划经济的复辟 92

陆学艺计划经济的惰性 93

(四)按劳分配能容剥削? 94

李君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有产者不是绝对对立,有产与剥削没有必然联系 94

晏智杰:跳出劳动价值论的圈子也许能更准确地把握剥削的本质和程度 96

汤在新:按资本要素分配不是剥削 98

余甫功:多数私营企业主应是劳动阶层中的小业主,不应视为剥削者 99

钱津:以暴力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比剥削更残酷 100

韩康:在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下说资本仍普遍体现剥削关系这个合理 102

钟国兴:认为不创造价值的人占有价值就是剥削的观点有失偏颇 105

顾骅珊:劳动者占有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也是剥削 107

朱健:劳动价值论并非马克思剥削论的基础 109

李光远:生产资料同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是在为剥削提供理论依据 110

卫兴华:不必给私营企业戴“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桂冠,也不需公开给个“剥削者”的帽子 112

冯宝兴:批评知名理论家,给私营企业主戴上“劳动者”桂冠 113

(一)利益集团已做大 116

中国四大强势利益集团左右中国经济政策 116

三、 垄断造就利益集团 腐败导致分配不公 116

胡鞍钢:行政性垄断已造就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117

南雁:谁敢对利益集团说“不”! 119

历史回眸:发动政变或革命的有时竟是上层既得利益集团 121

鄢烈山:不要无视中国存在“两个世界”的尴尬现实 124

朱厚泽:东部希望政府“少少干涉”,西部则仍在呼号“多多关照” 125

贺军:入世了还需要经济特区吗? 127

《改革内参》:行政干预的背后是“两厢情愿” 127

张维迎:管制最多的地方,骗子也最多 128

《南方周末》:冠冕堂皇、振振有辞背后的利益倾向 128

(二)垄断生金蛋人人爱 129

林志远:“管理腐败”是垄断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 129

证监会与财政部:微妙的会计权力之战 130

邮政部门以“规范市场”为名,三度“查抄”速递公司 133

李振明:校企改革为什么听不见经济学家的声音 135

喻国明:随着传媒业控制的放松,刊号在十年后可能不再是个资源 136

《内部文稿》刊文:不能把党报党刊逼向“卖笑”、“卖唱”、“卖身”求生的地步 138

顾海兵:垄断造就国企高利润 140

张昕竹:电信改革的目标是电信业的发展而非消费者利益的提高 141

王文彬:电信反垄断不一定非分拆不可 142

电信调价:拿全国消费者当猴耍! 144

(三)声计腐败不同音 146

胡鞍钢:腐败导致每年损失一万亿 146

何清涟、程晓农:欧美外商并不喜欢中国的贪污腐败和“红包文化” 148

《南风窗》:防腐败比反腐败更重要 149

邵道生:制度性腐败是一种真正的、实实在在的和平演变 150

经济学家三张论腐败:润滑剂、买路线、吐痰论 151

陈宗盛、周云波:腐败收入不应被夸大;腐败收入非一年所为,需投入,又是多人受益 152

赵子平等:每个腐败干部后面都有私营企业主的黑手 153

刘文瑞:治治高校的“官场病” 154

刘杰:会计师为何发生信用危机 156

余桂文:公车开支大于国防开支 157

《中国青年报》揭露:行政审批改革中的溱数字现象 158

常明晶:中国的财富在谁手里? 159

(四)贫富差距 令人咋舌 159

薛兆丰:荒谬的“最低工资法” 160

刘建锋: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最高已达125万元 163

钱晟:个人所得税管住了工薪阶层,管不住“新生贵族“ 165

个人所得税统计显示:收入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 167

鲁宁:没有恒产,何来恒心?善待富人! 169

庞义成:警惕财富追问背后的极端诉求 171

平均主义还是两极分化:邱晓华对阵葛延风 173

杨帆:再把平均主义当作主要敌人,必然激化社会矛盾 175

杨宜勇:中国城市贫困问题被严重低 176

一建筑工人的心声:下岗见下岗,都把主席想 178

茅于轼:现在是“资本失业“和”劳动力失业“并行 180

詹小洪:当今社会的八大歧视 181

四、 积极财政政策奏效 金融改革任重道远 183

(一)积极财政政策与反弹琵琶 183

朱容基:增发国债无任何风险 183

刘国光:我还是担心通货膨胀 185

宫希魁:累积已久的通货膨胀迹象已初露端倪 186

夏光:过分依赖发国债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 188

林行止:政府注资可延长经济在衰退边缘徘徊的时间 189

王建国:中国的财政政策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时要反弹琵琶 191

(二)金融改革与放松管制 193

徐滇庆:打破金融垄断迫在眉睫 193

世界银行:西方金融模式不可照搬 194

贺卫方:司法中央化比金融中央化更重要 195

谢平:开放式基金将引发中国金融结构变化的又一次革命 196

坂本正教授谈日本金融改革的教训 198

林毅夫等:应向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开放市场 200

张继伟:金融机构的根本在于其“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而非其所有制形式 202

涌动的浙江民间金融 204

银行服务:“免费午餐”还能多久 206

五、 股市发展路不平坦 论战引发深层思考 208

(一)论战烽烟骤起,股市风云变幻 208

吴敬琏:中国股市像赌场,“全民妙股”不正常 208

厉以宁等五位经济学家聚首质疑吴敬琏,呼吁爱护证券市场 210

张维迎:中国股市与其说像个赌场,不如说是个“寻租场” 215

刘纪鹏:股市不是赌场,让庄家成坐市商 218

王国刚:别拿庄家当坐市商 219

丁宁宁:当前中国股市的确存在投机色彩过重的问题 221

宋国青:中国股市中的“老鼠仓”使庄家赚,公款亏 223

平新乔:中国的股市像残疾人运动会 224

魏加宁:这场论战实际上是“股市平民”与某些庄家大户之间的“利益之争” 225

股市大论战的来龙去脉 226

吴敬琏发表长文,正式回应大辩论 229

(二)股市问题多 待之勿过激 232

触目惊心的“股市圈钱”真相 232

B股政策泄密大案纪实 233

文良:股评家请珍惜你的名誉 234

汪康懋:股市“算命先生”必须下课 235

天骏:常识是股市的“照妖镜” 237

吕炜: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股市应以平常心待之 238

张军扩:市盈率超过一定界限就可视为出现了泡沫 240

(三)股市市盈率,高低费思量 240

曾康霖:中国股市处于成长期,在市盈率上不能急于与国际接轨 241

韩志国:吴敬琏永远说中国股市市盈率太高 243

中国市盈率结构分布 245

(四)监管不是搞运动,股市观念须改变 248

梁定邦:监管不能搞运动 248

夏斌:监管不是搞运动 248

谢百三:当前股市监管存在“十大误区” 252

闻道:发展资本市场不能搞“赶超” 254

曾康霖等:股市管理层中部分人士的观念令人担忧 256

陈彩虹:中国股市的信仰要改造 257

六、 公司治理需加强 基金市场待发展 260

(一)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亟待完善 260

周小川:上市公司是中国企业的佼佼者 260

中国的上市公司是“政治怪胎”? 261

上市公司身“陷”委托理财 262

上市公司:亏损的感觉还真不错 264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八字诀 266

(二)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制度 268

独立董事内幕 268

谁有资格做独立董事? 271

刘持金:独立董事为“学院派”填充实为误导 273

钟朋荣:应让独立董事持有公司少量股份以增强激励 273

肖鹏: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能存在相互重叠的矛盾 275

(三)基金市场与机构投资者 277

林义相:私募基金合法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 277

刘传葵:私募基金是中国基金市场上的一次思想革命 279

夏斌等:中国私募基金的规模远远超过以前估计的三至五千亿人民币 281

对冲基金走平民化路线,不再仅仅是富人的玩意 282

七、 国企改革三步曲:退出、减持和重组 284

(一)国企退出领域仍存争议 284

吴邦国:不要笼统地说“国有企业要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 284

蒋黔贵:要求国企限时退出不符合中央精神 285

陈淮:没有必要把自己资本束缚于注定亏损的领域 286

《中流》载文:炮制并公布国有企业应从哪些行业退出的方案,是统计局的职能吗? 287

李荣融谈国企改革:政府不会再干傻事了 287

(二)国有股减持市场不愿买单 288

证监会紧急叫停国有股减持 288

董辅??:导致股市暴跌的政策失误应当勇于纠正 291

国有股减持最可能在五种公司中首先实行 292

国有股减持利在长远 293

国有股减持面对双重难题 295

对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若干困惑 297

(三)郑百文重组 迷雾重重 299

新华社:一场奇怪的重组 299

戴园晨:重组方案到底维护了谁的利益? 302

黄湘源:百文重组——精心策划的一场编局 303

施光耀等:漏洞百出的重组方案 307

机关算尽露破绽遭非议 309

胡舒立:不要让超市场的道德评判于扰郑百文重组 312

八、 改革路与“三农”关 315

温铁军:农业已经到了不可维持的地步 315

农村阶级分化现象正处于“恶性循环”中 316

刘保军:农民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头号问题 317

《改革月报》:农村经济领域中的垄断问题严重 317

魏雅华:农村问题根子出在产权不明晰上 320

青平:推动农业第二次飞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322

《发展导报》:过分强调通过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只会让相当多的农民坠毁入困镜经营,只会让相当多的农民陷入困镜 323

专家认为:农民单靠结构调整迅速增收不现实 325

陈锡文:农村税费改革不是多收少收的问题,而是制度设计对不对头的问题 326

邓大才:解决农业问题必须撤消乡一级政府、弱化集体所有权 328

入世谈判:“市场经济”四个字谈了6年 332

九、 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 全球化后果众说纷纭 332

(一)入世与资本流动 332

保险之争:中国入世的最后插曲 334

外逃资本:530亿美元还是988亿美元? 335

任惠:中国资本外逃揭密 338

外资撤资:市场幻觉破灭,竞争过于激烈 340

王志乐:跨国公司在华战略大调整 342

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工业”的概念是否已经过时? 345

(二)经济全球化中的“民族工业” 345

许国祯:过分强调“民族工业”是危险的 347

马宇:对外合作中不必拘泥于控股 349

宝洁公司的中国故事:多赢的结果 351

当年的那9000个国产品牌哪里去了? 354

已经和正在消失的中国品牌 355

(三)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是谁? 357

吴易风: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主要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 357

刘晔: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资本流向世界,利润流向西方 360

杨帆:绝不能盲目堕入“全球化”圈套,自毁长城 362

刘力:经济全球化不是发展中国家的陷阱 364

杨光:经济全球化中搭跨国公司这辆班车是个好的选择 367

郑必坚: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的结果 368

刘杰: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 371

纷繁的反全球化力量:制度性、国家性和利益性 374

国外全球化研究中的几个争论问题 376

课题组:没有充分证据表明美国经济长期看好 380

(一)美国经济是否开始由盛转衰? 380

只有股市上的经济学家才对美国经济降温忧虑 382

美国经济掉进“流动性陷阱” 384

美国新经济利润没有想象中的高 385

余永定:经济学家转变看法,美国经济由V型变为U型 387

(二)俄罗斯经济改革反思 390

俄罗斯:政坛动荡结束,经济稳步前行 390

解体十年:自由民主比共产主义更虚幻 392

黄苇町:苏联解体源于人民并不认为共产党代表他们的利益 393

8·19事件:输赢谁家? 395

(三)未来走势: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396

英报刊文:哪一个牌子的资本主义最好? 396

庞卓恒:美国正在溜向“社会主义” 397

美国人正在电脑空间晨取代资本主义 399

“第三条道路”理论已成明日黄花 402

江时学等:拉美反思新自由主义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