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地图 1
第一节 中国地图的萌芽 1
第二节 关于中国原始地图的传说 2
第三节 夏、商、周三代地图的演进 4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测量术 9
第二章 中国的舆地图 11
第一节 中国舆地图的出现 11
第二节 现存最早的舆地图 13
第三节 中国古老的测天术与星象图 19
第四节 汉代的地图测绘术 22
第三章 中国的画方地图 30
第一节 裴秀与《制图六体》 30
第二节 中国的传统制图法 31
第三节 唐、宋时期测绘学成就 31
第四节 中国传统制图的鼎盛时期 56
第四章 中国的经纬度实测地图 79
第一节 引进经纬度测绘技术的社会背景 79
第二节 清初经纬度测量与《皇舆全览图》的绘制 80
第三节 双重制图网格在地图上的应用 85
第四节 清代编制出版的地图集 86
第五节 中国传统地图绘法在清代的延续 93
第六节 古代的地图复制术 100
第七节 清代的测绘机构和测绘教育 103
结语 105
附录一 中国古地图测绘史大事记 110
附录二 中国历史朝代和历史纪年简表 118
附图1. 中山王墓兆域图 122
附图2. 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地图 122
附图3.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123
附图4. 长沙国南部驻军图 124
附图5. 木刻星象图 125
附图6. 敦煌星图 125
附图7. 洱海图 125
附图8. 五台山图 126
附图9. 兴庆宫图 127
附图10. 唐南内及长安图 127
附图11.九域守令图 128
附图12. 禹跡图 129
附图13. 华夷图 130
附图14. 禹迹图 130
附图15. 鲁国之图 131
附图16. 灵岩寺田园界至图 131
附图17. 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 132
附图18. 平江图 133
附图19. 地理图 134
附图20. 天文图 134
附图21. 静江府城池图 135
附图22. 禹贡山川地理图·九州山川实证总图 136
附图23. 历代地理指掌图·商九有图 136
附图24. 书集传·禹贡所载随山浚川之图 137
附图25. 嘉定赤城志·临海县境图 137
附图26. 宝庆四明志·定海县境图 138
附图27. 宝庆四明志·定海县治图 138
附图28. 禹贡说断·禹贡山川总会之图 139
附图29. 佛祖统纪·东震旦地理图 139
附图30. 佛祖统纪·汉西域诸国图 140
附图31. 威淳临安志·西湖图 140
附图32. 帝王经世图谱·禹贡九州山川之图 141
附图33. 长安图志·奉元州县之图 141
附图34. 长安图志·咸阳古迹图 142
附图35. 契丹国志·契丹地理之图 142
附图36. 金陵新志·皇朝建康府境之图 143
附图37. 广舆图·舆地总图 143
附图38. 皇明职方地图·南京地图 144
附图39. 地图综要·天下舆地分里总图 144
附图40. 地图综要·河南分界图 145
附图41. 杨子器跋《舆地图》 145
附图42. 南京府县地图 146
附图43. 江西舆地图说 146
附图44. 陕西舆图 147
附图45. 九边图 148
附图46. 陕西镇战守图略·神木堡附近布阵图 148
附图47. 蓟门汤泉全图 148
附图48. 筹海图编·广东沿海图 149
附图49. 全海图注 149
附图50. 郑和航海图 149
附图51. 绍兴府水系水利图 150
附图52. 黄河图说 150
附图53. 河防一览图(墨拓本) 151
附图54. 河防一览图(彩绘本) 151
附图55. 坤舆万国全图 152
附图56. 方舆胜略·东西两半球图 153
附图57. 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 153
附图58. 三才图会·山海舆地全图 154
附图59. 大清中外天下一统全图·山东全图 154
附图60. 大清中外天下一统全图·西藏图 155
附图61. 满汉合璧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 155
附图62. 雍正《十排皇舆全图》 156
附图63. 乾隆《十排皇舆全图》 156
附图64. 乾隆内府地图 157
附图65. 皇朝一统舆地全图 157
附图66.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158
附图67. 大清帝国全图·大清帝国 158
附图68. 皇朝直省图·皇朝一统图 159
附图69. 广东舆地全图·广东全省经纬度图 159
附图70. 广东舆地全图·广东全省舆地总图 160
附图71. 中外舆地全图·亚细亚图 160
附图72.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世界水陆图 161
附图73. 历代舆地图 161
附图74. 水经注图 162
附图75. 山东十七州县运河泉源图·泰安县 162
附图76.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图 163
附图77. 海运全图 164
附图78. 阳曲县丈清地粮图册 164
附图79. 直隶全省道里总图 165
附图80. 福建舆图 165
附图81. 广东舆图 166
附图82. 黄河图 166
附图83. 异域录舆图 167
附图84. 黄河源图 167
附图85. 台湾地理全图 168
附图86. 晋省舆地全图 169
附图87. 京杭道里图 169
附图88. 避暑山庄全图 170
附图89. 河东被灾各州县情形图 171
附图90. 木兰图式 171
附图91. 河南府十邑图 172
附图92. 东陵图 172
附图93. 长江名胜图 173
附图94. 大河两岸南北地舆图 173
附图95. 五园图 174
附图96. 五台山名胜图 175
附图97. 今古舆地图·今古华夷区域总要图 175
附图98. 黄淮合流故道入海图 176
附图99. 淮黄不循故道海口淤垫图 176
附图100. 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 177
后记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