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族意识与交往态度的理论 1
第一节 民族意识的内涵及表现 1
一、民族意识的定义 1
前言 1
二、民族意识的表现形式与功能 4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交往理论 7
一、社会交往的基本类型 7
二、社会交往的功能 8
第三节 民族交往与民族心理距离 10
一、民族交往态度 10
二、民族心理距离 15
三、人际吸引力 17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 22
第一节 调查方案 22
二、调查方法和调查过程 23
三、调查假设 25
第二节 调查抽样 26
一、抽样方法 26
二、样本含量及构成 28
第三节 数据处理 34
第三章 广西各民族的自我意识与交往态度 36
第一节 民族的自我意识及自我评价 37
一、各民族的自我认知 37
二、各民族的自我评价 41
三、民族权利意识的异同 43
四、各民族移民态度中的趋同与差异 47
一、各民族的交往选择 49
第三节 民族交往态度 49
二、民族交往态度的特征 51
第三节 各民族的心理距离 55
一、民族心理距离的测量 55
二、各民族心理距离的特征 56
第四节 民族社会声望次序 64
一、对各民族的喜欢或好感程度排序 64
二、民族变量对喜欢程序排序的影响 65
第四章 民族意识与交往态度的性别差异 71
第一节 民族自我意识的性别差异 71
一、民族自我认知的性别差异 71
二、生活审美态度的性别差异 75
三、民族自我评价的性别差异 77
四、民族权利意识与性别因素的关系 79
第二节 民族交往态度的性别差异 81
一、民族心理距离与性别因素 81
二、民族交往选择与性别因素的关系 86
二、各民族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性 86
第三节 民族喜欢程度与性别的关系 89
一、男女对各民族喜欢或好感程度的排序 89
二、对各民族喜欢或好感程度排序的性别差异 90
第五章 民族意识与交往态度的教育背景 93
第一节 受教育程度对民族意识的影响 93
一、受教育程度与民族自我认知 93
二、受教育程度与民族自我评价 100
三、受教育程度与民族权利意识 103
四、移民态度的受教育程度背景 105
一、受教育程度与民族交往的选择 107
第二节 受教育程度与民族交往态度 107
二、受教育程度对民族心理距离的影响 109
第三节 受教育程度对民族喜欢程度排序的影响 111
一、各文化程度群体对民族喜欢程度的排序 111
二、民族喜欢程度与文化程度背景的关系 113
第六章 婚姻与民族心理的关系 116
第一节 各民族择偶意愿与实际婚配 117
一、各民族的择偶意愿 117
二、择偶意愿与实际婚配 121
三、婚姻状况与择偶意愿的关系 122
第二节 婚姻状况对民族自我意识和喜欢程度的影响 127
一、婚姻状况对民族自我意识的影响 127
二、婚姻状况与民族喜欢程度的关系 130
三、配偶民族与民族喜欢程度的关系 131
第三节 各民族的计划生育态度 133
一、各民族计划生育态度的异同 133
二、计划生育态度的性别差异 134
三、婚姻状况对计划生育态度的影响 137
第七章 职业与地域因素对民族交往心理的影响 140
第一节 职业对民族自我意识的影响 141
一、职业对民族自我评价的影响 141
二、职业与民族权利意识的关系 144
三、职业群体对民族矛盾的态度 146
第二节 职业对民族交往态度的影响 148
一、职业与民族心理距离 148
二、职业因素与民族喜欢程度的关系 153
第三节 民族心理的城乡差异 154
一、民族自我意识的城乡差异 154
二、民族喜欢程度的城乡差异 160
一、广西各民族的来源与分布 162
第八章 广西民族交往心理的历史文化背景 162
第一节 广西民族的形成与分布 162
二、广西民族分布的人文地理特点 165
第二节 广西五个民族的基本人文特征 169
一、汉族的基本文化特征 169
二、壮族的基本文化特征 171
三、苗族的基本文化特征 173
四、瑶族的基本文化特征 175
五、侗族的基本文化特征 178
六、民族杂居点的基本文化特征 180
第三节 广西民族性格的经济根源 185
一、广西民族的农耕文化性格 185
一、广西民族语言的特点 189
第四节 广西民族的语言文化特点 189
二、广西民族的双语能力和民族语言的相互影响 190
三、广西少数民族生活语言的演变 191
第五节 广西民族的宗教信仰 194
一、广西各民族的宗教传统 194
二、宗教对民族交往及民族关系的影响 197
第六节 广西民族的政治关系 201
一、广西地方与中央政权关系的维系 201
二、广西少数民族对中原封建王朝统治的反抗及其意义 202
第七章 简短的结论 205
附录一 民族交往态度调查问卷 208
附录二 参考文献 216
后记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