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卫星广播概论 1
第一节 卫星广播系统 1
第二节 广播卫星的静止位置 4
第三节 卫星广播电波 8
一、卫星广播频段 8
二、卫星广播频道 9
三、卫星广播电波的极化方式 11
四、电波的功率通量密度 14
第四节 卫星广播信号的简要流程 18
第五节 图像信号的传输方式 19
第六节 声音信号的传输方式 22
一、声音信号的脉码调制 24
二、数字声音信号的多路方式 29
三、数字声音信号的四相移相键控传输 33
第七节 高清晰度电视的卫星广播 37
第八节 卫星广播现状 44
第二章 广播卫星与地面设施 54
第一节 广播卫星的构造与发射 54
一、构造与功能 54
二、发射与静止位置 55
三、故障和宇宙环境的影响 60
第二节 星载广播设备 61
一、转发器 61
二、天线 65
第三节 广播卫星的本体功能 68
一、电源 68
二、姿态控制 70
三、轨道位置的保持 72
四、其他设备 74
第四节 地面设施 76
一、概要 76
二、地面发射站 77
三、利用卫星广播接收的地面转播站 80
四、管理控制站 81
第三章 卫星广播接收原理 82
第一节 卫星广播电波强度 82
一、功率通量密度与场强关系 82
二、电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输损失 85
三、电波的到来方向 86
二、接收机的输入功率 96
一、卫星接收站的基本装置 96
第二节 卫星接收系统的载噪比 96
三、接收系统的噪声 99
四、接收系统的载噪比和优质 101
第三节 接收天线的选择 104
第四节 接收质量 116
一、信噪比S/N 116
二、预加重对信噪比的改善 119
三、视觉特性对信噪比的改善 119
四、图像评价信噪比 120
五、声音质量 122
第五节 综合性能 123
第四章 卫星广播接收站 125
第一节 概要 125
一、抛物面天线的原理 127
第二节 接收天线 127
二、辐射器的构造 129
三、抛物面天线特性 131
四、天线种类 134
五、天线性能 136
第三节 下变频器 137
一、下变频器的构成原理 137
二、下变频器的结构 139
三、下变频器的性能 141
第四节 调谐解调器 143
一、调谐解调器的工作原理 143
二、调谐解调器的构造 146
三、调谐解调器的性能 147
第五节 同轴电缆与连接器 150
第五章 卫星广播的集体接收 151
第一节 卫星电视的集体接收方式 151
第二节 卫星广播集体接收的系统设备 155
一、放大器 156
二、混合器和分波器 161
三、分配器 163
四、分支器 167
五、串联单元 172
第六章 实际接收 174
第一节 BS天线的设置与调整 174
一、BS天线的设置和自然环境 174
二、工程前期工作 177
三、天线架的施工方法 180
四、BS天线方向的调整 185
第二节 家用接收系统的施工要点 189
一、家用接收系统的构成 190
二、接插件的装接与防水处理 192
三、与地面广播信号的混合 194
四、BS调谐解调器输入输出端头的使用方法 195
五、BS下变频器的电源供给 198
第七章 C波段卫星电视接收机 200
第一节 电视单收站 200
一、TVRO的上、下行线路链 200
三、TVRO的组成方式 202
二、TVRO地面终端 203
四、系统和分部件的技术性能 205
一、电路构成框图 211
二、第一混频器 211
第二节 C波段卫星电视接收机的电路构成方式 211
三、1100MHz的第一中频 213
四、第二振荡器和混频器 213
五、第二中频级 214
六、解调器 214
七、视频处理器 215
八、伴音解调器 215
九、自动频率调整(AFC) 216
十、电源 217
第三节 C波段卫星电视接收机的调整 217
一、70MHz中频级和1170MHz振荡器的调整 218
二、解调器和调谐器的调整 219
三、系统调整 219
四、实收调整 220
五、查找故障 221